當傷痕化作風景:一段關於自我療癒的告白

當傷痕化作風景:一段關於自我療癒的告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傷沒有不見 只是變成了自己能夠接受的樣子

在寫完上一篇文章 -- 「親子關係被打成了死結後」後,突然又想分享接續這篇文章的想法。


個人認為在人生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認識自己。而在這個過程裡,常常會有一些時刻,我們會想要尋求治癒。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親子關係一樣,我確實是想要療癒這段關係,想要在那段傷痛裡找到一種解脫。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當中」。

問題是,有些人可能還不夠認識自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或者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於是,他們會做出一些連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的行為。

這樣的人,常常不斷改變自己的要求,試圖去追求一種「這就是我想要的」的幻象,卻沒有發現,這一切可能只是為了逃避真正的問題。


口是心非,真的能得到安全感嗎?

我媽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她的行為,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面對關係。

她可能覺得:故意遠離人,讓那些她在乎的人熱臉貼她冷屁股,就是她要的安全感。因為這樣,她可以選擇如何「控制」事情的走向,讓一切都符合她腦中那個安全的「幻象」。

我試著揣測她的想法,或許是這樣的:

「因為我是你媽,我把你生下來很辛苦,我還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但我不知道怎麼讓你理我,所以我要掌控你對我的虧欠感,讓你注意到我。於是,我用了很極端的方式,期待你能再度讓我掌控你的情緒,進而影響你的行為,這樣我就能透過控制來獲得安全感。」

這種透過掌控來獲得的優越感,或許就是她追求的安全感。

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方式,真的能帶來安全感嗎?

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特別建議,千萬不要對你愛的人口是心非 !!!!!


想要被治癒,錯了嗎

想要被治癒,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錯。

但問題是,為什麼在尋求治癒的過程中,要去為難別人呢?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上一篇文章裡又有建議:可以給別人建議,但千萬不要給別人「指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指教會不會讓對方感到為難。


自己的傷,自己療

說到想要被治癒,其實我不只是親情方面想要療癒,我過去投資失利所欠下的債務,也是我心裡的一道傷。

對我來說,這些債務是一種生活中的傷痛,而我也希望能治癒它。

但在這件事上,我選擇的方式是:

先了解自己的債務狀況,然後在了解之後,再去做決定,看看可以採取什麼行動,讓自己一步步地療癒自己。

這是我相信能夠被治癒的其中一條路。

我認為,我們可以期待透過第三方得到一些療癒,但不奢求能夠完全被他人治癒。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傷口在哪裡,也只有自己能真正療癒自己。


最後想說的

我知道,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傷,也都有獨特的療癒方式。分享這些想法與做法,是希望能為同樣受傷的你,點亮一盞微弱但溫暖的燈。當我們學會把在乎的想守護的放上天秤,適時地斷捨離,前行的道路才會漸漸清晰。願你我心中的傷痕,終將在時光中,化作能夠安然擁抱的風景。


avatar-img
Share-N-Do-U
19會員
72內容數
嗨大家~我是 Joker, 背景是因為曾經沒有做好資產配置跟風險管理 導致投資到一屁股債的爸爸 育有一子我都叫他豆哥 因為還沒擺脫債務所以想記錄到這中間的過程 所以有了這個空間 "分享給你" 這邊主要是 : 1. 分享觀點 2. 練習輸出 3. 記錄生活 可以來信聊聊:jokerandshare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are-N-Do-U 的其他內容
人生中,不必責怪任何一個人。 每段關係都有它的意義與時效,學會不執著,是成年人的修行。
有些人沒能陪我們走到最後,但他們留下的那段記憶,已經夠長久。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
人生中,不必責怪任何一個人。 每段關係都有它的意義與時效,學會不執著,是成年人的修行。
有些人沒能陪我們走到最後,但他們留下的那段記憶,已經夠長久。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