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

台灣製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次跟同行聊天,他問我:你覺得那個XX牌,號稱台灣製造的餐具,真的是台灣製造的嗎?「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一般來說不會跟民眾說太直白,看破部說破。不過既然是同行應該不需要顧慮太多。

其實國際化社會,台灣製造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畢竟台灣就是個小島,資源匱乏,很多東西必須仰賴進口。簡單來看,"工廠端"的報價越高,台灣製造的成分越高。為什麼說是工廠端呢?畢竟有太多經銷商是低價高賣的,終端售價有太多商業操作,看不準。


有的人是進口原料,進來台灣加工,是MIT。

有的人是部分零件進口、部分零件台灣製造,是MIT

有的人是部分零件進口,台灣再製加工,是MIT

有的是成品進口,台灣印刷圖騰或LOGO,也說是MIT

有的是成品進口,台灣換成美麗包裝,也說是MIT

有的是成品進口,貼繁體中文說明貼紙,也宣稱MIT


只能說,台灣的工資、房租等成本就在那裏,台灣製造不可能便宜。

貴的不一定是台灣製造的,但如果一般民眾都覺得很便宜,那一定不是台灣製造。


我們自己定義中台灣製造的筷子,全台灣的工廠應該一隻手數的出來!

希望台灣傳產繼續努力下去阿~~~

https://shopee.tw/product/421962820/28263231806/

raw-image


avatar-img
好筷邸家話家常
1會員
83內容數
從設計機車到生產巴士,又從巴士回到設計餐具。從工程師到管很多人,又從主管到沒人可管。如果賺錢是衡量人生的準則,那還處於一事無成的階段。 工作,除了賺錢外,應該還是需要一些理想跟堅持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筷邸家話家常 的其他內容
幾乎每次出攤都會聽到客人說:好漂亮的筷子阿~可是家裡不缺。 筷子這種日用品沒有人家裡會缺的拉~家裡缺的是好夾好看的好筷!前幾天跟朋友聊天,他說:我們是不是該轉行賣吃的?隨便一個小吃都要八十、一百,吃完就沒了。賣一雙筷子才幾十元,用好幾年還用不壞。 有個阿罵說,我想換這種筷子,但是家裡老頭只願
每次看到那些專家說塑膠微粒的危害,都覺得腦筋打結。好像看到一群專家在討論電磁波危害,這個世界除非回到工業革命之前,不然應該很難回到理想的"健康世界"吧!諷刺的是,以前的世界健康,但是壽命比較短。現在世界不健康,但是壽命長。以前壽命短是因為醫療不發達,現在壽命長是因為醫療發達,恩...好像都是你們在說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在分析大陸的擺攤經濟。簡單說就是經濟衰退下,擺攤經濟已經沒落,民眾到市集消費意願低落。另外看到台灣的一則新聞,有民眾買一千多元的首飾,回家發現掏保一個只要49。 身為偶而擺攤的人,應該可以小小發表一下感觸。我在疫情開始的那一年開始擺攤,的確隨便擺都有一定收入。接著年底疫情開始,
新的一年,很多挑戰!首先要擺脫現在的窘境。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同時負責開拓業務+生產+開發+接單+設計與其他零工,的確分身乏術。但是的確需要一些固定收入作為支撐才有可能擺脫。 傳統產業的困境大家都雷同,成本與售價完全無法與對岸競爭,技術上又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資本跟市場的操作又沒大公司本錢雄厚,
充滿不安的一年,聽說創業的人90%在第一年會倒,至少目前看來是可以挺過第一年的。接著挑戰五年內99%會倒的傳說。 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團隊挑戰的人,一直以來,也自認為能力還不錯。不過終究還是被現實打了一拳。想年初時還信心滿滿的覺得,我可以把大家留下來,努力一點可以讓大家在繼續努力下去。結果壓力山大,連
阿罵說她什麼都不缺,不要浪費錢。我覺得阿罵家什麼都缺,尤其是廚房。鍋碗瓢盆很有滄桑感就算了,冰箱永遠是滿的,永遠有不知道壞了沒的隔夜菜。「阿罵~這個壞掉了不能吃啦~」『袂啦~熥一下就好』「袂使啦~會歹腹肚。」『袂啦~哇甲尬這个歲數瓏謀歹季。』好像很難反駁,畢竟阿罵這樣吃很久了。 阿罵家只有2個人住
幾乎每次出攤都會聽到客人說:好漂亮的筷子阿~可是家裡不缺。 筷子這種日用品沒有人家裡會缺的拉~家裡缺的是好夾好看的好筷!前幾天跟朋友聊天,他說:我們是不是該轉行賣吃的?隨便一個小吃都要八十、一百,吃完就沒了。賣一雙筷子才幾十元,用好幾年還用不壞。 有個阿罵說,我想換這種筷子,但是家裡老頭只願
每次看到那些專家說塑膠微粒的危害,都覺得腦筋打結。好像看到一群專家在討論電磁波危害,這個世界除非回到工業革命之前,不然應該很難回到理想的"健康世界"吧!諷刺的是,以前的世界健康,但是壽命比較短。現在世界不健康,但是壽命長。以前壽命短是因為醫療不發達,現在壽命長是因為醫療發達,恩...好像都是你們在說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在分析大陸的擺攤經濟。簡單說就是經濟衰退下,擺攤經濟已經沒落,民眾到市集消費意願低落。另外看到台灣的一則新聞,有民眾買一千多元的首飾,回家發現掏保一個只要49。 身為偶而擺攤的人,應該可以小小發表一下感觸。我在疫情開始的那一年開始擺攤,的確隨便擺都有一定收入。接著年底疫情開始,
新的一年,很多挑戰!首先要擺脫現在的窘境。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同時負責開拓業務+生產+開發+接單+設計與其他零工,的確分身乏術。但是的確需要一些固定收入作為支撐才有可能擺脫。 傳統產業的困境大家都雷同,成本與售價完全無法與對岸競爭,技術上又不太可能有重大突破,資本跟市場的操作又沒大公司本錢雄厚,
充滿不安的一年,聽說創業的人90%在第一年會倒,至少目前看來是可以挺過第一年的。接著挑戰五年內99%會倒的傳說。 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團隊挑戰的人,一直以來,也自認為能力還不錯。不過終究還是被現實打了一拳。想年初時還信心滿滿的覺得,我可以把大家留下來,努力一點可以讓大家在繼續努力下去。結果壓力山大,連
阿罵說她什麼都不缺,不要浪費錢。我覺得阿罵家什麼都缺,尤其是廚房。鍋碗瓢盆很有滄桑感就算了,冰箱永遠是滿的,永遠有不知道壞了沒的隔夜菜。「阿罵~這個壞掉了不能吃啦~」『袂啦~熥一下就好』「袂使啦~會歹腹肚。」『袂啦~哇甲尬這个歲數瓏謀歹季。』好像很難反駁,畢竟阿罵這樣吃很久了。 阿罵家只有2個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