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們誰比較高」

3. 「你們誰比較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5年,是表哥旅居北京的第10年。


去年底他返台辦護照,順道回老家看外公。知道他要回來,我早早下班繞回外公家一起吃晚飯。跨進家門時,嬸婆先認出我叫了我的名字,外公聽見聲音把眼光從電視移開,也脫口叫我的名字。


上次見到表哥是2023年春節,那是難得全員到齊的一次。大概是太久沒同時看到我跟表哥,外公竟接著問:


「你們兩個誰比較高?(台語)」

表哥:「他比較高!(生疏的台語)」

「你站起來,比看看。(台語)」


於是,我跟表哥背對背、側著身給外公跟嬸婆看。一瞬間,彷彿回到二十幾年前,那時候,大人們滿喜歡要小孩比身高。


30+的日子,我跟表哥見面的頻率以年為紀,屈指可以數算。很偶爾,他打視訊電話回來跟我長談,內容不外乎略述近況與生活體得。曾經一起長大,如今遠在異地工作的兄弟妹們,彷彿各自駕駛著宇宙飛船,在浩瀚的生命星海裡御風前行。很偶爾,感謝如今便利的通信設備,在不同時空裡的飛船連上線,分享著各自的路上風景。




這10年裡,與表哥交集時間最長的一次,是他北京婚禮的那個早春。男女方的家人們分別自台北和運城出發,在北京的春寒料峭裡參加表哥的婚禮。與嫂嫂家人們的晚宴,一張圓桌兩邊各自上了白飯和饅頭,圍成一圈,從此地北與天南有了交集。


婚宴前後的空檔,和家人們遊歷了北京。某個午後,我們跑到牛街閒晃,它是過去北京城裡回族人聚居的社區之一。地鐵出來的市街,兩旁全都是回族人的餐廳跟店鋪,家人走進正興德挑選茶葉,花茶的香氣瀰漫室內;室外灰濛的光線裡,一群身穿維吾爾服飾的胖阿姨們談笑著走過。


市街尾矗立著「牛街禮拜寺」,一旁入口處的鐵柵門上鎖,告示上寫因古蹟修繕,除了進出禮拜的回民之外謝絕一般民眾參訪。站在門口伸長脖子往內探望,引來辦公室裡阿訇的注意,聽到我們來自台灣,阿訇說我幫你們開門,讓你們看看我們的禮拜寺。


raw-image



穿過柵門,沿著白粉牆往前走,右首是淨房;左首自一門廊進入院內。只見院內古柏樹參天,兩座碑亭相對。庭院另一側,便是禮拜空間,裡面鋪滿花草紋飾的綠色地毯,延伸直到講壇前方,靜謐裡充滿著神聖空間獨有的神秘感。



午後的日光,灑進了不算太大的禮拜寺院內,光影慢慢爬上迴廊階梯、白粉牆面和禮拜寺的木窗櫺。午後禮拜的時間將近,一位長輩梳洗完畢、走向院內。我在他身後,捕捉了他跨進神聖空間的瞬間身影,收納入腦海裡,在那一年春寒料峭的北京。


30+的年紀,彷若能理解,

「在歲月裡詫寂若此,卻在回憶裡永遠鮮活。」。

avatar-img
🖋️三十男子隨筆
4會員
20內容數
三十男子的日常隨筆,記下三十歲生命裡的吉光片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從學生時期在公館、古亭一帶的咖啡廳時光,到現在成為上班族在廚房中島享用黑咖啡的早晨儀式,彷彿能串起生命成長與咖啡的點滴回憶。而臺南Paripari的獨特氛圍和空間設計,更讓我想起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也突顯出咖啡廳在現代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高敏感人如何在生命過程中找到陪伴自己的力量?彷彿身處黑暗中將目光聚焦於燭火,將注意力向內凝視。Q1的最後兩週壓力山大,讓我在週六早晨咖啡時想起2023年的半馬經驗及延曆寺千日回峰行的嚴苛修行。體會在面對不確定性與極限狀態下,如何透過覺察身體、專注當下及信任過程,最終找到內在平靜的力量並自我突破。
從「冒牌者症候群」到「全力投入的Player」,是我這禮拜想要分享的一點點內容。3月過一半了,大家Q1的目標執行進度都還好嗎?如果覺得有點累,請記得先好好休息一下;好好陪伴自己放鬆、放空,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內在,相信一定能回饋給前行的我們更端正的姿態。
從學生時期在公館、古亭一帶的咖啡廳時光,到現在成為上班族在廚房中島享用黑咖啡的早晨儀式,彷彿能串起生命成長與咖啡的點滴回憶。而臺南Paripari的獨特氛圍和空間設計,更讓我想起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也突顯出咖啡廳在現代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高敏感人如何在生命過程中找到陪伴自己的力量?彷彿身處黑暗中將目光聚焦於燭火,將注意力向內凝視。Q1的最後兩週壓力山大,讓我在週六早晨咖啡時想起2023年的半馬經驗及延曆寺千日回峰行的嚴苛修行。體會在面對不確定性與極限狀態下,如何透過覺察身體、專注當下及信任過程,最終找到內在平靜的力量並自我突破。
從「冒牌者症候群」到「全力投入的Player」,是我這禮拜想要分享的一點點內容。3月過一半了,大家Q1的目標執行進度都還好嗎?如果覺得有點累,請記得先好好休息一下;好好陪伴自己放鬆、放空,給自己一杯咖啡的時間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內在,相信一定能回饋給前行的我們更端正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