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進入適婚年齡的範疇後,不論是否有另一半,似乎會常聽到這樣的提問,婚姻對某些人的象徵似乎是功成名就下的一環,對於這樣的價值觀我並無批判,只是一直存著疑惑。
對我而言,我覺得在沒有另一半的前提下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而在有另一半的狀態下,如果沒有對其他面向的了解,這個提問又有何意義呢?
要回答是否要結婚前,我會先釐清個人結婚的初衷,為了傳承、法律上的保障、身份...等,還是為了愛?我自己只會以「愛」為前提來思考結婚的問題。
這份初衷不一定要對外人說,但對自己要非常誠實,我們都知道現實中的婚姻並不是夢幻的童話故事,現實的拉扯、兩個原生家庭既有的問題、未來的變動、另一半隨年紀與生命際遇的演化,都會為婚姻帶來變數與挑戰。
這些時刻,當你問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結婚時,那份初衷會陪伴你度過或幫助你做不至於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我看著一個女人因不真正清楚自己步入婚姻的原因,而用近30年的時間與這個決定的後果和懊悔奮戰,她在過往被傷害的記憶裡活出另一個樣子,她的婚姻對她而言是那個最糟的版本,她無法好好地享有這段關係帶給她的學習與禮物。
她嘗過很多的方式,遠離帶來痛苦的源頭、看書、聆聽別人的經驗、在壓抑中改變自己對待傷害他的人,唯一做不到的是放下,與自己和解。
她的心知道,她還活在那痛苦的循環裡,這讓她的精力凋萎,對生活只剩疲倦。
開始進入更年期讓她那塵封的情緒抑制不住地氾濫,如果這是第二次看見自己身上殘存的傷痕、第二次對自己真誠以待的機會,我希望她能好好地再問自己一次:「為什麼要結婚」,如果找不到理由,那放自己的心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