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塞利號(RN Torricelli )是義大利皇家海軍的一艘布林級潛水艇。
排水量(水上):1000噸
排水量(水中):1254噸
長:72.47米
寬:6.68米
吃水:4.54米
水上動力:3,000匹 (柴油)
水中動力:1,100匹 (電動)
裝置:2 × 推進器;2 × Tosi柴油引擎;2 × 安薩爾多電動馬達
水上航速:17.3節
水上航程:9000海浬/8節
水中航速:7.8節
水中航程:90海浬/4節
安全潛航深度:100米
編製:7名軍官 + 54名水手 武器:8 × 533mm魚雷發射管(4 x 艦艏;4 x 艦艉);14 × 魚雷;1 × 100mm指揮塔砲(後改為甲板砲);2 × 雙聯裝13.2公厘單裝高射機槍
托里塞利號潛艦是前身阿基米德級潛艦的改良型。1937年西班牙內戰期間秘密轉讓給國民軍的同級潛艇的替代品。她的水面排水量為1,000公噸,水下排水量為1,254公噸,該潛水艇長72.47公尺,寬6.68公尺,吃水4.54公尺,該級船部分為雙船體。 對於水面行駛而言,這些船隻由兩台1,500馬力(1,119千瓦)的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每台發動機驅動一個螺旋槳軸。潛水時,每個螺旋槳由一台550馬力(410千瓦)的電動馬達驅動。她在水面上的速度可達17.3節,在水下的速度可達7.8節。在水面上,托里塞利號以 8 節的速度航行時,續航里程為 9,000海浬(17,000公里;10,000英里);在水下,續航里程為90海浬速度為4節。 這些艇裝備有八具內部53.3公分(21.0英吋)魚雷發射管,船頭和船尾各有四具,總共攜帶了14枚魚雷。她還配備一門100毫米(3.9英寸) 甲板炮,用於水面作戰。該槍最初安裝在指揮塔的後部,但後來在戰爭中倖存的船隻上將其重新安置在前甲板上,大型指揮塔也被重建成較小的設計,輕型防空武器包括一到兩對13.2毫米(0.52吋) 機槍。
1939年5月7日在塔蘭托交付時,指揮官是海軍少校亞歷山德羅·米切拉尼奧利,他也是第41中隊的指揮官。 義大利參戰時,自1940年4月29日起駐紮在紅海馬薩瓦(厄立特里亞),隸屬於第82潛艇中隊。 1940年6月14日,她出發執行第一次戰爭任務(由海軍少校薩爾瓦托·佩洛西指揮,自1940年4月12日起擔任指揮官),以替換因電池故障返回港口的伽利略·法拉利號潛水艇。然而,她接到命令,要轉移到更南邊的另一個地區,但當她到達那裡時(6月21日),遭到了英國驅逐艦的襲擊和損壞(可能是從被捕獲的潛艇伽利略·伽利萊號上找到的文件或密碼得知了潛水艇的動向)。
由於損壞情況,決定返回基地;但在航行途中,6月23日,托里切利號在曼德海峽附近遭到英國砲艇肖勒姆號的深水炸彈襲擊。 根據水聽器的讀數,佩洛西司令官認為該船已放棄搜尋並返回丕里姆號,因此決定浮出水面以最大速度駛離,但潛艇浮出水面後不久,肖勒姆號便改變航向趕赴現場包圍。 托里塞利號被包圍,但英國船隻沒有立即摧毀她,而是試圖捕獲她:潛艇因此能夠作出反應,並開始了持續約40分鐘的戰鬥,肖勒姆號嚴重受損(並被移至在「印度號」的協助下撤離,喀土穆號因一枚魚雷爆炸而遭受嚴重損壞,即使人們認為她是被托里切利號發射的砲彈碎片擊中,但實際上這是由於磨損造成的事故武器(驅逐艦因受損而在淺水區擱淺)。 隨後潛艇船頭被一枚120毫米砲彈擊中,同時舵停止運轉:此時佩洛西看到英國艦隻即將登上潛艇,便下令將其鑿沉;托里塞利號隨後沉沒,潛艇船員(除了一名士官、一名軍士和5名水手,他們在戰鬥中陣亡,另有兩人在印度的一個戰俘營裡死去)均被英國人俘虜(薩爾瓦托·佩洛西(Salvatore Pelosi)被船員強行救下,並被授予金質勇氣勳章)。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