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第二次蘇爾特海戰擊潰英國護衛艦 - 利托里奧號戰列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利托里奧號戰列艦

利托里奧號戰列艦


利托里奧號(RN Littorio)是該級戰艦的首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義大利皇家海軍服役。她以利克托的名字命名,利克托是古代羅馬法西斯主義的持有者,被視為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象徵。利托里奧號和她的姊妹艦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是為回應法國戰艦敦克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而建造的。她們是義大利第一艘現代戰艦,也是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條款建造的第一批 35,000 噸主力艦。利托里奧號於1934年10月奠基,1937年8月下水,1940年5月完工。


服役後不久,利托里奧號在1940年11月11日英國對塔蘭託的空襲中嚴重受損,直到隔年3月才開始行動。此後,利托里奧號參與了數次追擊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行動,但其中大多數都未能產生任何行動,值得注意的例外是1942年3月的第二次蘇爾特海戰,她擊傷了幾艘英國軍艦。1943年7月法西斯政府垮台後,利托里奧更名為義大利。1943年9月9日,義大利向盟軍投降後,義大利艦隊在前往拘留所的途中遭到德國轟炸機的攻擊。在德國的攻擊中,義大利號的姊妹艦「羅馬號」被毀,而義大利號則被弗里茨 X無線電控制炸彈擊中,對她的艦艏造成了嚴重損壞。作為停戰協議的一部分,「義大利號」被拘留在馬爾他和亞歷山大港,最後被關押在蘇伊士運河的大苦湖,一直待到1947年被廢棄。


1940年夏季,利托里奧號在被魚雷擊中前高速航行

1940年夏季,利托里奧號在被魚雷擊中前高速航行


船艦數據


排水量:41,377噸(標準);45,963噸(滿載)

:237.76米

:32.82米

吃水:滿載10.5米

動力:128000匹

裝置:8 x 亞羅式鍋爐;4 x 貝里佐式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30節

航程:3920 海浬/20節

編製:1830-1950人

武器:3 x 三聯裝381mm/50 安薩爾多 1934型;4 x 三聯裝152mm/55 安薩爾多 1934型;12 x 單裝90mm/50 奧托 1939型;8 x 雙聯裝37mm/54 布雷達 機砲;4 x 單裝37mm/54 布雷達 機砲;8 x 雙聯裝20mm/65 布雷達 機砲


利托里奧號戰列艦

利托里奧號戰列艦


描述

利托里奧號和她的姊妹艦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是為響應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而設計的。利托里奧號總長237.76公尺,橫樑長32.82公尺,吃水深度9.6公尺。她的設計標準排水量為41,377噸,違反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36,000噸限制;在滿載戰鬥時,她的排水量為45,962噸。該船由四台齒輪蒸汽渦輪機提供動力,額定功率為128,000馬力(95,000kW),蒸汽由八台燃油亞羅鍋爐提供,該引擎的最高速度為30節,航程為6,310公里,速度為20節。利托里奧號在其職業生涯中擁有1,830至1,950名船員。 利托里奧號的主要武器包括三座三聯砲塔中的九門381毫米(15吋)50口徑 1934 型火砲;兩座砲塔以複層式佈置在前方,第三座砲塔位於後方。她的輔助反水面武器包括十二門152毫米(6英寸)/55 1934/35 型火砲,位於上層建築角落的四個三重砲塔中。這些裝備還輔以四門單裝120毫米(4.7英寸)/40 1891/92 型火砲;這些槍是舊武器。利托里奧號配備了一個防空連,其中包括12門90毫米(3.5英寸) /50 型 1938 年單裝火砲、20門37毫米(1.5英寸)/54炮,8門雙聯裝和4門單裝,以及16門布雷達 20/65 mod.35火砲。1942年又安裝了12門雙聯裝20毫米火砲。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該艦由280毫米(11英寸)厚的主裝甲帶和70毫米(2.8英寸)厚的第二層鋼保護。船舶中央區域的主甲板厚度為162毫米(6.4英吋),不太關鍵區域的厚度減少至45毫米(1.8英吋)。主砲塔厚350公釐(14吋),下部砲塔結構安裝在同樣厚350公釐的砲塔中。副砲塔的面厚280毫米,指揮塔的側面厚260毫米(10英吋)。利托里奧號的船尾裝有彈射器,並配備了三架IMAM Ro.43偵察水上飛機或Reggiane Re.2000戰鬥機。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服役歷史

利托里奧號於1934年10月28日在熱那亞的安薩爾多造船廠安放龍骨,以紀念1922年法西斯黨進軍羅馬。設計的改變和缺乏裝甲板導致建造進度推遲,導致下水日期比1937年5月的原計劃推遲了三個月。下水後,裝修期一直持續到1940年初,1939年10月23日至12月21日期間,利托里奧號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一系列海上試驗。她於1940年5月6日入役,當月進行了額外的試驗後,她轉移到塔蘭托,在那裡她與維托里奧·維內托號一起加入海軍少將卡洛·貝爾加米尼的艦隊。 1940年8月31日至9月2日,利托里奧號作為由5艘戰艦、10艘巡洋艦和34艘驅逐艦組成的意大利艦隊出擊,攔截參加帽子行動和MB.3護航艦隊的英國海軍部隊,但沒有遇到任何一艘英國軍艦和船隻,由於偵察不力而沒有採取任何行動。9月29日至10月1日針對英國的「MB.5」行動搜尋也沒有任何結果;利托里奧號、另外四艘戰艦、十一艘巡洋艦和二十三艘驅逐艦試圖攔截運送部隊前往馬爾他的英國船隊。


塔蘭托襲擊

顯示義大利艦隊部署和英國對塔蘭托襲擊的地圖

顯示義大利艦隊部署和英國對塔蘭托襲擊的地圖


11月10日至11日晚間,英國地中海艦隊對塔蘭託港口發動空襲。從「光輝號」航空母艦上發射的二十一架劍魚魚雷轟炸機分兩波攻擊了義大利艦隊。義大利基地由二十一門 90 毫米高射砲和數十門較小的37毫米和20毫米高射砲以及二十七個彈幕氣球防禦。然而,義大利港區防護沒有雷達,因此當劍魚到達時他們感到措手不及。利托里奧號和其他戰艦也沒有配備足夠的反魚雷網。第一波於20點35分襲來,約一小時後第二波襲來。

受損的利托里奧號戰艦

受損的利托里奧號戰艦


飛機擊中了利托里奧號3次、擊中杜里奧號1次、擊中加富爾號 1 次。擊中利托里奧號的魚雷中,兩枚擊中船頭,一枚擊中船尾;船尾的撞擊摧毀了船舵,爆炸產生的衝擊損壞了船的舵機。兩次向前的撞擊造成了嚴重的洪水,並導致她在船頭沉降,她的甲板被淹沒到她的主砲塔。由於在龍骨下方發現了第四枚未爆炸的魚雷,她直到12月11日才被帶入碼頭;事實證明,拆除魚雷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為魚雷周圍磁場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引爆其磁性雷管,而修復工作一直持續到1941年3月11日。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護航行動

修復完成後,利托里奧號於8月22日至25日參加了一次攔截英軍的出擊,但沒有成功。一個月後,她在1941年9月27日的戟行動中領導了對盟軍船隊的攻擊。義大利偵察報告稱,有一支強大的護航艦艇出現,義大利指揮官接到命令,除非擁有強大的數量優勢,否則不得交戰,因此中斷了行動並返回港口。12月13日,她參加了另一次掃蕩,以捕獲前往馬爾他的船隊,但在維托里奧·維內托號被一艘英國潛艇的魚雷擊中後,這次嘗試被取消。三天後,她出發護航M42行動,這是一支向北非義大利和德國軍隊提供補給的船隊。到了1941年底,英國成功破解了恩尼格瑪密碼,使得軸心國船隊到達北非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義大利人將其戰列艦隊投入護航,以更好地保護運輸工具。第二天,她參加了第一次蘇爾特戰役。利托里奧號與遠處掩護艦隊的其他部隊一起,與護送一支前往馬爾他的英國船隊交戰,該船隊恰好在當天晚些時候遇到了M42船隊。利托里奧號在約35,000碼(32,000公尺)的極遠距離開火,但她沒有命中。儘管如此,義大利的猛烈砲火迫使英軍在煙幕掩護下撤退,M42船隊毫髮無傷地抵達北非。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時裝


1942年1月3日,利托里奧號再次承擔護航任務,支援M43行動;她於1月6日返回港口。3月22日,她作為義大利艦隊的旗艦參加了第二次蘇爾特戰役,試圖摧毀一支前往馬爾他的英國船隊。夜幕降臨後,幾艘英國驅逐艦對利托里奧號進行了近距離攻擊,但其主砲和副砲的猛烈火力迫使驅逐艦撤退。當驅逐艦撤退時,其中一艘用一發4.7英寸(120毫米)砲彈擊中了利托里奧號,對該艦的扇尾造成了輕微損壞。在戰鬥中,利托里奧號擊中並嚴重損壞了驅逐艦哈沃克號金斯頓號。她還擊中了巡洋艦尤里亞羅斯號,但沒有造成重大損壞。金斯頓號緩慢顛簸地前往馬爾他進行維修,後來在幹船塢中的一次空襲中被摧毀。利托里奧號後砲塔的槍口爆炸導致她的一架水上飛機起火,但並未對艦艇造成嚴重損壞。在交戰過程中,她的主砲共發射了181發砲彈。儘管義大利艦隊無法直接攻擊船隊,但她迫使運輸船分散開來,許多運輸船在第二天被空襲擊沉。 三個月後,即6月14日,利托里奧號參與攔截從亞歷山大前往馬爾他的活力行動船隊。利托里奧號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四艘巡洋艦和十二艘驅逐艦被派去攻擊船隊。英國很快就發現了正在逼近的義大利艦隊,並發動了幾次夜間空襲,試圖阻止他們到達船隊,但飛機沒有擊中任何目標。隔天在搜尋船隊時,利托里奧號被一架B-24解放者投下的炸彈擊中,炸彈擊中了第 1 號砲塔的頂部,對測距儀罩和砲座造成的輕微損壞,以及對甲板的碎片損壞。儘管如此,砲塔仍然可用,利托里奧號仍留在艦隊中。來自利托里奧號維托里奧·維內托號的威脅迫使英國船隊中止了任務。14:00,義大利艦隊結束追擊並返回港口;當晚午夜前不久,利托里奧號被一架英國惠靈頓轟炸機投下的魚雷擊中,導致約1,500噸的水淹沒了船頭。她的船員用360噸的水反淹沒了底艙以維持平衡。該船得以返回港口進行維修,一直持續到8月27日。她一直留在塔蘭托直到12月12日,隨後艦隊被轉移到拉斯佩齊亞。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同人創作


命運

由於義大利海軍燃料嚴重短缺,利托里奧號在1943年前六個月處於閒置狀態。僅有足夠的燃料可供利托里奧、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和她們最近服役的姊妹艦羅馬號使用,但即便如此,燃料也只夠緊急情況使用而已。1943年6月19日,美國對拉斯佩齊亞港口進行了一次轟炸襲擊,並用三枚炸彈襲擊了利托里奧號。 貝尼托·墨索里尼政府下台後,她於7月30日更名為義大利號。9月3日,義大利與協約國簽署停戰協定,結束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積極參與。六天後,義大利號和義大利艦隊的其餘部分駛往馬爾他,她們將在那裡被拘留,度過餘下的戰爭。途中,德國空軍使用配備Fritz X無線電控制炸彈的道尼爾Do 217攻擊了義大利艦隊。一架弗里茨 X 擊中了義大利號砲塔前方的位置,炸彈穿過船身彈至水面,在水下爆炸並造成嚴重損壞。與此同時,羅馬號在德國轟炸機攻擊下也陷入困境。 「義大利號」和「維托里奧·維內托號」隨後被轉移到埃及亞歷山大,然後在9月14日轉移到埃及蘇伊士運河的大苦湖;她們一直留在那裡直到戰爭結束。1947年2月5日,義大利終於獲準返回義大利,五天後的2月10日,在與義大利簽訂的和平條約中,義大利號被分配給了美國作為戰利品。1948年6月1日,她被從海軍登記冊中除名,並在拉斯佩齊亞拆解報廢。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利托里奧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6K會員
798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區艦隊領艦(Flotilla leader)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海軍的一種軍艦類別,適合指揮由驅逐艦或其他小型軍艦組成的區艦隊,通常由小型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稱為驅逐艦領艦)擔任。區艦隊領艦會為區艦隊司令(通常擁有海軍上校軍階)提供空間、設備和人員,包括無線電室、高級輪機官和炮兵官以及軍官隨行。
朱利奧·凱撒號(RN Giulio Cesare)是191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三艘加富爾伯爵級無畏戰艦之一。她於1914年竣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少使用,也沒有參與任何戰鬥。這艘船在1923年科孚島事件期間支援了行動,並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備用狀態。
龍騎兵號(RN Carabiniere)是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初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19艘士兵級驅逐艦之一,她於1938年竣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並於1978年報廢。
西北風號驅逐艦是1930年代初義大利皇家海軍四艘西北風級驅逐艦的首艦。該艦於1931年9月動工建造、1934年4月下水,並於同年9月開始服役。1939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9月9日遭破壞沉沒。
拉普拉塔河口海戰是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海上戰鬥。德國海軍的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於當年9月開始在南大西洋及印度洋進行破交戰,攻擊盟國商船,吸引了大量盟軍軍艦。
文琴佐・焦貝蒂號(Vincenzo Gioberti)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初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四艘奧裡亞尼級驅逐艦之一,於1937年竣工,她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她於1943年8月9日被英國皇家海軍西蒙號潛艇擊沉,是在對抗盟軍的戰爭中最後一艘沉沒的義大利皇家海軍驅逐艦。
區艦隊領艦(Flotilla leader)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海軍的一種軍艦類別,適合指揮由驅逐艦或其他小型軍艦組成的區艦隊,通常由小型巡洋艦或大型驅逐艦(稱為驅逐艦領艦)擔任。區艦隊領艦會為區艦隊司令(通常擁有海軍上校軍階)提供空間、設備和人員,包括無線電室、高級輪機官和炮兵官以及軍官隨行。
朱利奧·凱撒號(RN Giulio Cesare)是191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三艘加富爾伯爵級無畏戰艦之一。她於1914年竣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少使用,也沒有參與任何戰鬥。這艘船在1923年科孚島事件期間支援了行動,並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備用狀態。
龍騎兵號(RN Carabiniere)是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初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19艘士兵級驅逐艦之一,她於1938年竣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並於1978年報廢。
西北風號驅逐艦是1930年代初義大利皇家海軍四艘西北風級驅逐艦的首艦。該艦於1931年9月動工建造、1934年4月下水,並於同年9月開始服役。1939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9月9日遭破壞沉沒。
拉普拉塔河口海戰是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次海上戰鬥。德國海軍的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於當年9月開始在南大西洋及印度洋進行破交戰,攻擊盟國商船,吸引了大量盟軍軍艦。
文琴佐・焦貝蒂號(Vincenzo Gioberti)是20世紀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初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四艘奧裡亞尼級驅逐艦之一,於1937年竣工,她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她於1943年8月9日被英國皇家海軍西蒙號潛艇擊沉,是在對抗盟軍的戰爭中最後一艘沉沒的義大利皇家海軍驅逐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Thumbnail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義大利海軍和其他主要海軍強國都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該條約允許義大利海軍與法國海軍平起平坐。義大利有70,000長噸(71,000公噸)的戰艦噸位可供新艦使用,但是在1920年代,由於嚴重的預算問題以及避免與法國進行海軍武裝競賽,它們避免新艦的建造。
Thumbnail
歸航的漁船,滿載而歸準備進港,海鷗伴飛。 南義行腳憑空加了一站塔蘭托(Taranto),其實並不順路,塔蘭托港位於義大利半島的鞋跟底部,瀕臨愛奧尼亞海,也扼守控制亞德里亞海的進出,是個著名的軍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施佩伯爵將軍號重巡洋艦(德語:Admiral Graf Spee)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德國級裝甲艦,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國東亞艦隊參加過科羅內爾海戰和福克蘭群島海戰的海軍中將馬克西米利安 · 馮 · 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完成的四艘馬肯森級戰鬥巡洋艦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號命名。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塔爾圖號大型驅逐艦(MNF Tartu)是法國海軍在1930年建造的6艘沃克蘭級大型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之一,依設計案排列為4號艦。其艦名取自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時法國海軍著名將領,也是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民英雄。
Thumbnail
魯普雷希特號戰列巡洋艦(KMS Prinz Rupprecht)的歷史原型為德意志帝國海軍(德二海軍)於1918年3月開發的大型戰鬥艦​​艇方案(Gross Kampf schiffe),即常說的「GK系列」方案之一,GK4541方案。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纳粹德国的海军上将——刚瑟·吕特晏斯。1941年5月,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后,这艘战列舰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的命运,就和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发生的悲惨事件交织在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吕特晏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他的任务是率领俾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二战时期,不管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中,各自的海军力量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法国舰队实力如何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1942年11月27日这一天,当时是半夜的时候,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车机动部队,正在向法国南部的港口城市土伦进发。话说
Thumbnail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義大利海軍和其他主要海軍強國都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該條約允許義大利海軍與法國海軍平起平坐。義大利有70,000長噸(71,000公噸)的戰艦噸位可供新艦使用,但是在1920年代,由於嚴重的預算問題以及避免與法國進行海軍武裝競賽,它們避免新艦的建造。
Thumbnail
歸航的漁船,滿載而歸準備進港,海鷗伴飛。 南義行腳憑空加了一站塔蘭托(Taranto),其實並不順路,塔蘭托港位於義大利半島的鞋跟底部,瀕臨愛奧尼亞海,也扼守控制亞德里亞海的進出,是個著名的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