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紀錄片《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觀後感

Netflix紀錄片《長生不死:矽谷富豪的逆齡人生》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即時享樂?還是極端自律的選擇?生而為人,我們習慣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因此,當一個富有的人選擇以極端方式「對抗時間」,並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分享時,這種與主流價值觀的衝突,難免引發質疑,甚至反感。


「這是個妄想長生不老的有錢人。」

「這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的商業操作。」

「如果活著要這麼克制,那還有什麼樂趣?」

raw-image


輿論普遍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過是另類行銷,甚至純粹為了博取關注。但如果我們暫時放下成見,單純以好奇心觀看這部紀錄片,它其實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真的只能等生病後再治療嗎?


科技不斷進步,醫療也日新月異,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是習慣性地等到生病後才尋求治療?預防疾病、延長健康壽命,真的那麼遙不可及嗎?紀錄片中有一個核心觀點:

「現代醫療的模式,是等人生病後再治療。醫生只有動的刀夠多,收入才會更高。」


但如果未來的醫療技術能讓我們以更可負擔的方式預防疾病,甚至延緩老化,那麼,「變老、身體機能衰退、生活品質下降」真的還是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嗎?

raw-image


我們只能等疾病來襲,還是能主動做選擇?當然,並非每個人都能像主角 Bryan Johnson 一樣,一天吃50多種保健品、極端自律,甚至投入大量財力與時間研究「逆齡」技術。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只能被動接受老化,直到疾病找上門?

這位紀錄片的主角,因為選擇了一種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生活方式,成為輿論焦點。但拋開爭議,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完全沒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嗎?


或許,我們不需要像Bryan Johnson那樣走極端,但至少——我們可以開始練習,做一些更健康的選擇。選擇身體需要的食物,而不只是我們想要的。選擇更自律的生活,而不是讓大腦的慣性決定一切。

raw-image


過去的我,一直在學習如何坦然接受死亡。

但或許,更值得練習的,不是如何面對死亡,而是如何活得更久、更健康。這個春節,看完這部紀錄片,我開始重新思考:作為普通人,我願意為「更健康地活著」做出哪些選擇、練習與改變?


avatar-img
簡單生活就能更快樂
8會員
36內容數
斷捨離與居家整理技巧|生活美學|自我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量的雜物就像這一回人生所欠的債,無論是自己或是子女將來處理,終究是要還。
或許人最自以為是的,就是在關係中的理所當然。殊不知,人心遠比想像的要更複雜、脆弱、矛盾和糾結。正如王爾德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大量的雜物就像這一回人生所欠的債,無論是自己或是子女將來處理,終究是要還。
或許人最自以為是的,就是在關係中的理所當然。殊不知,人心遠比想像的要更複雜、脆弱、矛盾和糾結。正如王爾德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Netflix影集《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探討創新刑罰:將犯下殺人罪的女子囚禁在名為「白熊正義園區」的設施中,每天讓她經歷無助被追殺、旁觀拍攝,最後洗去記憶,日復一日地重複。本文藉由劇情反思死刑替代方案、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性別與權力關係,以及社會暴力與正義的複雜性。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