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的燈,為愛奇兒家庭點亮希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夜深了,客廳的燈仍舊亮著。一位母親推著輪椅,來回走動,懷裡的孩子無法安睡,而她的心早已被無數個不眠之夜磨得疲憊不堪。這個孩子名叫瀚瀚,今年22歲,是一名重度自閉症患者,還伴隨著頑固型癲癇與情緒障礙。隨著年齡增長,他的狀況愈發嚴峻,發作時會攻擊自己或他人,夜晚更是難以入眠。母親長年陪伴,不敢有絲毫懈怠,卻也因此幾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

在台灣,像瀚瀚這樣的愛奇兒家庭不在少數。他們不僅要應對孩子的特殊需求,還要面對一個現實殘酷的課題——當父母年老力衰,孩子該何去何從?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族的生活品質逐漸受到關注,然而愛奇兒的身體機能退化速度比一般人快 1.5 倍,許多父母在自身體力衰退時,仍需照顧長大的愛奇兒,讓「雙老家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深知這些家庭的艱難,於台北文山區成立全台首創的 「愛奇兒家庭發展中心」,以「社區為基礎、家庭為中心、愛奇兒為本」,為這些家庭提供日間照顧與喘息服務,不僅為愛奇兒打造結構化學習環境,幫助穩定情緒、提升生活技能,也讓照顧者能短暫卸下重擔,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

對瀚瀚的母親來說,這不只是機構,而是一道久違的光。瀚瀚在中心的規律課程幫助他穩定情緒,減少了攻擊行為,照顧者的專業陪伴也讓他的學習能力獲得提升。而最重要的是,這讓母親不再是孤軍奮戰,她終於能在夜晚安然入睡,家也找回了久違的寧靜。

展榮展瑞攜手 momo 樂公益

對於家庭照顧者的壓力,百萬人氣創作者展榮、展瑞感同身受。他們的父親於前年中風,兄弟倆親身體會到長期照護的挑戰與艱辛。在父親康復後,他們許下心願,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正在經歷相似困境的家庭,成為需要支持者的後盾。因此,在 2024 年新春之際,他們攜手 momo《樂公益》發起「心健康 家更好」愛心百元捐活動,號召社會大眾關注愛奇兒家庭的需求。只需百元捐款,就能讓更多愛奇兒家庭獲得喘息與支持。

展榮、展瑞表示:「許多人不知道,當愛奇兒長大後,照顧者所面臨的挑戰其實更加艱鉅。透過這次的百元捐活動,我們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困境,並用實際行動支持這些家庭,陪伴他們走得更遠、更安心。」

讓紅包傳遞愛,讓希望走更遠

今年二月,momo 攜手 天使心家族基金會與大倉米舖推出「心健康 家更好」愛心百元捐活動,期望透過展榮、展瑞的影響力,為愛奇兒家庭募集發展中心的經費,打造共好的社區支持環境。

「每一次的小小善意,都是改變世界的開始。」透過這次活動,每一份百元捐款不只是金額的累積,更是社會溫度的堆疊。

新年的祝福,不該只是言語,而應該化為實際的行動。對於許多愛奇兒家庭來說,能夠得到社會的支持,就是最珍貴的新年禮物。

天使心家族基金會的創辦人林照程表示:「愛奇兒家庭的父母,總是將孩子放在生命的最前方,卻忘了自己的需求。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支持體系,不只是照顧愛奇兒,更能讓家庭裡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擁有喘息與發展的機會。」

過去,那些熬過的夜晚,對許多父母來說是一場無止境的黑暗;但現在,透過這些支持,他們終於能夠看到希望的光。在這個團圓的季節,邀請你一起,用愛點亮每一個需要溫暖的角落。

💖 「心健康 家更好」愛心百元捐

🔗 捐款平台:momo《樂公益》 👉 點擊捐款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

🎁 單筆捐款 1200 元(含)以上,贈「天使心米」乙包,讓溫暖的愛延續到餐桌

📞 愛心專線:天使心家族基金會 (02) 2718-1165

在這個新年,讓紅包不僅是傳統的祝福,更是傳遞希望的橋樑。一起為愛奇兒家庭送上真正的溫暖,讓他們的家,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整形整心的醫學人文;拯救胎兒的仁心仁術;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公益與公義;從八字命理談人生;破譯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傳承後世的家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因一場大病奪走小女孩視力與聽力導致永遠活在寂靜黑暗中,而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她的一生。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看著窗外的雨點,文心南路上的街燈模糊了,聽著Yellow眼淚就瘋狂的落下,「自閉症」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有覺得哥比較自我、比較容易崩潰,但是自閉症這名詞我還真的想過會發生! 我只是瘋狂樂觀的覺得或許半年一年的早療,就可以讓兒子跟上世人的腳步👣,邁出他人生的步伐。 只是今天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的曾經有看到過一段影片,是因為確診為自閉症而賣掉麵攤都不夠付的照顧者夫婦。 其中,就是令我感到無奈的方式,就是父方提到,訓練師有經驗和買玩具互動。 問題是,訓練星星兒,有那麼容易訓練嗎? 其實,不是。 可見,這照顧者,根本沒有知識。 連我有「假會」的時候 其實,這需要看個人想法。 因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Thumbnail
做了將近十年的社福工作,大多數時間在基金會總會的行政幕僚單位做募款工作,也踏進機構第一線做過直接照顧者,體驗一打七的崩潰然後回家癱在床上想:還好這些不是親生的,我還有機會可以這樣躺,睡飽了明日再戰。很多時候自己想想會汗顏:身為社福單位的工作者只要和服務對象在一起六到八個小時,就尚且會手忙腳亂....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最近三個月,我們很幸運的請到一個很用心的早療老師(治療師),來家裡幫Raymond上課。時常遇到Raymond在外面或在家裡,突然「不明所以的爆發」難以安撫、也因為自閉症口語表達遲緩,他無法告訴我們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他感受是什麼? 我們通通不知道,只能看到他用情緒發洩的倒地、摔東西、怒吼、哭...
Thumbnail
因一場大病奪走小女孩視力與聽力導致永遠活在寂靜黑暗中,而一位老師的出現改變了她的一生。
Thumbnail
自閉症孩子爸爸分享心路歷程,提到自閉症的病因、症狀及困難,以及父母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及早療的重要性。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看著窗外的雨點,文心南路上的街燈模糊了,聽著Yellow眼淚就瘋狂的落下,「自閉症」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有覺得哥比較自我、比較容易崩潰,但是自閉症這名詞我還真的想過會發生! 我只是瘋狂樂觀的覺得或許半年一年的早療,就可以讓兒子跟上世人的腳步👣,邁出他人生的步伐。 只是今天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的曾經有看到過一段影片,是因為確診為自閉症而賣掉麵攤都不夠付的照顧者夫婦。 其中,就是令我感到無奈的方式,就是父方提到,訓練師有經驗和買玩具互動。 問題是,訓練星星兒,有那麼容易訓練嗎? 其實,不是。 可見,這照顧者,根本沒有知識。 連我有「假會」的時候 其實,這需要看個人想法。 因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照家庭成員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壓力,以及作者自己在照顧失智症和失能家人的苦衷。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痛苦。文章中描述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和不合作,以及作者在面對諸多問題時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Thumbnail
做了將近十年的社福工作,大多數時間在基金會總會的行政幕僚單位做募款工作,也踏進機構第一線做過直接照顧者,體驗一打七的崩潰然後回家癱在床上想:還好這些不是親生的,我還有機會可以這樣躺,睡飽了明日再戰。很多時候自己想想會汗顏:身為社福單位的工作者只要和服務對象在一起六到八個小時,就尚且會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