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歸納電費單數據,找出規律:
收集關鍵資料:
收集客戶過去6個月至1年的電費單
● 每月總用電量(kWh):觀察用電量的季節性變化。
● 最大需量(kW,適用於高壓用戶):檢查是否經常接近契約需量。
● 契約需量(MD):對比實際最大需量,判斷是否可調降契約容量。
● 功率因數(PF):如果低於0.9,客戶會被罰款,可考慮改善。
● 電費構成(基本電費vs.流動電費):分析基本電費是否占比過高。
步驟:
● 繪製趨勢圖(例如:用電量vs.需量vs.費用),找出異常月份。
● 比較同行業電費單,如果電費偏高,可能代表效率低落。
2、檢查契約需量是否過高(適用於高壓用戶)
台電採用最大需量計費,如果契約容量設定過高,會造成固定費用浪費。
分析方式:
● 若過去6個月的最大需量都低於契約需量,可向台電申請調降契約容量。
● 若某幾個月超出契約需量,可能是設備啟動時產生瞬間高功率消耗,需要調整設備啟停順序。
節費方法:
•申請調降契約需量(需觀察是否符合台電的調整規則)。
•透過分時啟動設備,避免瞬間功率衝擊。
3、評估時間電價是否更划算(適用於工商用戶)
如果客戶使用的是一般電價,但用電高峰集中在非尖峰時段,可考慮申請時間電價。
分析方式:
● 計算客戶的尖峰vs.離峰用電比例(從電費單上可獲取)。
● 若70%以上的用電集中在離峰時段,改用時間電價可能會節省成本。
節費方法:
● 若設備可以調整執行時間,將高耗能設備安排在離峰時段。
● 評估改為時間電價是否更划算(台電官網有計算方式)。
4、計算功率因數罰款(適用於高壓用戶)
如果電費單上顯示功率因數(PF)低於0.9,客戶會被台電加收低功率因數電費。
分析方式:
● 查找過去6個月的功率因數,計算被加收的電費。
● 若長期低於0.9,可建議安裝無功補償設備(電容器)。
節費方法:
● 若功率因數長期偏低,可計算投資補償設備的回收期。
5、發現異常用電狀況
調查異常:
如果某個月的電費異常升高,可進一步調查:
● 是否有設備故障或運轉效率降低?
● 是否新增了高耗能設備?
● 是否有不必要的待機損耗?
節費方法:
● 透過調整設備維護、停機管理,減少無謂的電力浪費。
● 提醒客戶定期檢查設備是否存在漏電、老化等問題。
6、檢查基本電費與流動電費的比例
● 基本電費=需量電費+其他固定費用
● 流動電費=依照實際用電量計算的費用
分析方式:
● 若基本電費占總電費40%以上,可能代表契約容量過高,可考慮調降。
● 若流動電費占比高,則應改善用電效率,減少浪費。
節費方法:
● 若基本電費占比過高,申請調降契約容量。
● 若流動電費高,檢查是否有不必要的待機用電。
7、提出優化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向客戶提供具體的節費建議,例如:
✅調降契約需量,減少固定成本。
✅申請時間電價,利用離峰時段省電費。
✅改善功率因數,避免罰款。
✅重新安排設備執行時間,避免用電尖峰。
✅排查異常用電,提高用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