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週日閱讀科學大師】如何種樹生碳權@e等公務園+e學中心+學習平臺解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點選左方目錄可快速跳至對應題目。


請問以下何者不是「自然碳匯」?

綠碳:森林碳匯

藍碳:海洋碳匯

黃碳:土壤碳匯

紅碳:地熱碳匯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灣宣示2050達到碳中和(淨零)目標,請問以下說明何者較能達成2050淨零的目標?

禁止排放二氧化碳

只運用碳匯

減少碳排放再增加碳吸收達到淨零

禁開冷氣


請問怎麼達到「增加碳吸收」這個項目?

科技為本:在工業製程做到碳捕捉

自然為本: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

以上皆是

以上皆否


請問新種的森林、經過人為復育的新森林,可以比舊森林吸收更多的碳嗎?


臺灣為要達到2050淨零目標,已成立工作小組,並將運用減碳四大支柱來達到目標, 請問作法包括哪些方式?

使用去碳能源(綠能)

提升產業製程的能源效率

運具電氣化(如電動車)

使用負碳技術

以上皆是


所謂的「淨零碳排」,是指「碳排放」減去「碳吸收」等於零。


請問以下說明,何者不是「增加森林碳匯的方法」?

碳吸存:增加造林面積

碳保存:延長森林輪伐期

碳替代:推廣木產品使用

碳循環:強化土壤有機質


請問以下說明,何者不是「負碳技術」?

生產製程的碳捕獲、封存及再運用

只單方面地進行碳排放的減少

環境系統可吸儲之碳匯

由大氣中直接碳移除或相關處理


為什麼中央山脈的天然林不能申請碳權?

因為天然林的碳匯不穩定

因為天然林並非人工種植

因為天然林的碳匯量太少

因為天然林容易遭到破壞


森林碳匯可以轉為碳權,所以中央山脈自然成長的樹林也可以申請碳權進行交易。


請問「碳洩漏」的意思是什麼?

高碳排放的工廠外移到管制較鬆散他國,導致碳排量轉移

溫室氣體滲漏到大氣中

碳捕捉技術失效

森林砍伐造成碳排放增加

avatar-img
31會員
54內容數
分享閱讀、遊戲影劇、桌遊心得和創作,希望勤有功,嬉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嬉軒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年ESG興起對「藍碳」、「固碳」等討論,紅樹林復育也成為熱議選項。紅樹林作為藍碳生態系統的價值,包括高效的碳吸收和儲存、廣泛的地理分佈和跨世代的碳儲存效益。然,提及復育過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方法學評估,避免過度影響既有生態環境、海岸陸域化等問題。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2050淨零碳排:臺灣的下一步/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幸福家園-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薦升簡、正升監、委升薦、員升高員訓練適用)/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近年ESG興起對「藍碳」、「固碳」等討論,紅樹林復育也成為熱議選項。紅樹林作為藍碳生態系統的價值,包括高效的碳吸收和儲存、廣泛的地理分佈和跨世代的碳儲存效益。然,提及復育過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方法學評估,避免過度影響既有生態環境、海岸陸域化等問題。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2050淨零碳排:臺灣的下一步/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幸福家園-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薦升簡、正升監、委升薦、員升高員訓練適用)/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