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第一胎時,我一直希望能自然產,可惜調皮的寶寶頭沒有轉下去,最後只能剖腹生產。
以前聽別人說過,自然產痛前面、剖腹產痛後面,我有預期剖腹的傷口需要比較長時間復原,不像自然產媽媽,幾天後就能行動自如,但感覺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殊不知,第一胎因為不知道自己有疤痕增生的體質,聽從護理師的建議,只貼了半年的矽膠貼片,就改用除疤凝膠,結果我的疤痕不但沒有變淡,還越來越紅腫凸起,看了皮膚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肥厚性疤痕」。不幸中的大幸,是疤痕還沒有演變成「蟹足腫」。
有了前次的經驗,我在第二胎手術前,特別請醫生將肥厚性疤痕切除,並且購買大量的矽膠貼片(花了六萬多塊,打算至少貼好貼滿一整年),希望能避免疤痕增生。
無奈產後近七個月,在我的悉心照顧下,疤痕還是稍微紅腫凸起,或許這就是體質的宿命吧!為了與疤痕和平共處,我向皮膚科醫生諮詢,得到許多疤痕照顧的知識,整理成這篇文章,分享給有相同困擾的媽媽。
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與蟹足腫(keloid)都是疤痕組織,差別在於肥厚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本傷口的範圍,且可能會縮小;但蟹足腫會向四周蔓延,擴散到旁邊正常的皮膚組織。
可以看打卡介苗的地方,是否有紅腫突起的疤痕。如果有,很高機率是蟹足腫體質,就要更注意疤痕護理。
不過,我的卡介苗疤痕平整,過去也沒有蟹足腫的疤痕,因此生產前並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體質,只能說真正遇到了,才會更認識自己的身體。
謹記「預防更勝於治療」,術後要好好照顧傷口,避免疤痕增生:
全天候使用矽膠貼片,直到疤痕穩定。一般來說至少要貼半年到一年,而疤痕體質則需數年以上。
選擇矽膠材質的貼片,不是因為矽膠的成分多厲害,而是因為矽膠能讓傷口保持濕潤,有助於傷口癒合時膠原蛋白能正常地生成及排列,抑制疤痕增生。
而矽膠貼片的保濕效果又優於矽膠凝膠,還能夠避免穿脫褲子時摩擦到傷口,因此我目前使用的是「Well Derm矽膠疤痕貼片」,每週更換一次。
醫生另外開給我雷公根藥膏及類固醇藥膏,建議我擇一塗抹於傷口上,再貼矽膠貼片。藥膏不要塗抹到傷口之外的肌膚,以免色素沉積。我目前塗了雷公根藥膏,體感上好像沒那麼癢了,不確定是不是心理作用。
醫生也提到,日本有賣一種含有類固醇的矽膠貼布「小川令疤痕貼」,就不需要另外塗藥膏,但台灣尚未引進,需去日本買。
在疤痕形成初期,除了貼矽膠貼片外,可以搭配疤痕按摩,透過垂直加壓按摩(不是水平搓揉)的方式,避免疤痕增生。
醫生說,如果疤痕沒有痛或癢,也沒有擴散成蟹足腫,可以持續擦雷公根或類固醇藥膏+貼矽膠貼片。但如果疤痕開始痛或癢,或者有擴散的趨勢,不管有沒有打算生下一胎,都要積極處理。
所謂的積極處理,是每個月定期施作,時間可能長達好幾年,才能看到淡疤的效果。
健保給付的處理方式有注射類固醇(副作用為色素沉澱及皮膚萎縮)及冷凍治療(副作用為色素沉澱),但效果因人而異,臨床上仍有除疤效果不彰的情形。
若健保的成效不佳,更積極的自費治療方式有注射肉毒桿菌素及雷射治療。
我的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被保母兒虐,因而有了一輩子無法復原的腦傷。這段與眾不同的育兒經歷,讓我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也灌溉出「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這個秘密花園。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在痛苦中的人們一些勇氣,如果有問題想詢問我,或是單純想給我支持和鼓勵,都歡迎與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