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大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童年的角落,用來貯存記憶,記憶的吉光片羽完美地嵌入在那禎圖裡,每重溫一次,就帶來寧靜的喜悅。對於窗邊的小荳荳而言,那裏可能是巴士學園的電車教室,對於瑪陵實驗國小而言,那裏可能是操場邊,依偎在老樹綠蔭下的蕨類步道與木棧平台。
基隆七堵瑪陵區的天氣潮濕,百年瑪陵國小的操場,經年有著一種灰灰撲撲的水漬,水氣帶來滋潤,讓校園裡的老樹們生長得蓬勃茂密,綠蔭參天,攀爬類植物的小綠葉圍繞蔓生在老樹枝幹上,獨角仙、鍬形蟲、台灣藍鵲是老樹的常客,終年啁啾,生生不息。瑪陵國小的二層樓校舍緊鄰著綠蔭。沿著校門口的綠蔭開始,學校建造了一條蕨類步道,沿著有遮風避雨屋頂的木棧道,緊鄰著茂密的蕨類往下走,經過連接著磚石、馬賽克彩片與鵝卵石描繪著的小跳台,最後來一片廣大的木棧平台,躺在平台上,抬眼就能眺望著石獅山,山腳下的操場與校舍盡入眼簾。
木棧平台可以坐看雲起時,可以躺下翻滾,可以跑跑跳跳,下課時間,孩子從教室衝出,三三兩兩聚在平台旁玩遊戲、追趕跑跳。運動會時,平台成為家長看台,大人小孩一起看著操場上的比賽。無論雨天晴天,石獅山下的終年濕漉漉操場、老樹綠蔭、蕨類步道、馬賽克小跳台、木棧平台靜靜守護瑪陵國小孩子的童年風景,也守護了瑪陵的大人的內心想要的寧靜與安歇。
去年10月底來了一個罕見的強烈秋颱,肆虐北台灣後的第一個上課日,早到的家長與小孩發現校門口的兩棵老樹倒塌,校門無法進入。好不容易進入學校後,發現庇蔭著木棧平台的兩棵老樹被吹垮倒下,倒下的同時,盤根錯節的地下根系突出地面,將木棧平台整個鏟起,平台隆起、破碎,斷裂成好幾節。更糟的是,學校電力中斷,網路中斷,校園頓時成為通訊孤島。載著學童的上學交通車已經出發,但車上沒有辦法及時得知校園現況,已經到校的家長,也要開車到一段距離外才能對外聯繫。所幸,老師即時聯繫電力公司恢復通訊、相關機關前來移除倒塌大樹,得以順利上課。
倒塌的老樹移走以後,留下兩個很深的破碎的大洞,原來的木棧平台也消失無蹤。那兩個赤裸的深洞,看著像傷口,又像兩個眼眶,淌著無聲的眼淚,仰望天空。
然而,「在貌似絕望的困境中,我的心就是希望本身」。
樹倒了以後,瑪陵國小的孩子們想到,老樹若有感情,也會捨不得離開原來的地方,原本住在樹上的昆蟲小鳥小生命,失去了家,該有多麼悲傷。於是每個班級寫卡片給老樹,在冬天的期末歲末發表會上,布置了一棵大樹海報,海報上貼滿了孩子對樹的思念與祝福,還有低年級的小朋友寫了童詩,朗誦給樹聽。
2月底的初春,春寒料峭中,一群福智文教基金會的義工大人來了,開著小貨車,載著好多小樹苗,幾十個大人一鏟一鏟地翻土,在校園裡原本失去大樹的地方,種下了小樹苗,陰冷的天空下,挺過秋末颱風還健在的老樹,仍然展現著崢嶸的參天古蔭,樹蔭下,開始有了更小、更新的小樹苗,期待著將來被灌溉、被照顧、漸漸長成新一代的大樹,在往後的歲月裡,帶來希望與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