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武學體系之雙人對練法與奇門遁甲

老衲武學體系之雙人對練法與奇門遁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衲武學體系之雙人對練法與奇門遁甲

作者:老衲


上回說過老衲的武學體系之「對樁法」,這回來說說「雙人對練」的方法。

說起「雙人對練」的東西,歷來都很弔詭,有些人對練得很多,武功仍然上不去;所謂的「多從實際對打中學習」,說對卻也未必完全正確。老衲個人以為,如果不曉得實際在對練對打中訓練甚麼,那麼即使天天打,也不一定能練出甚麼大工夫。


老衲小的時候,曾見過當年天字第一號高手,承蒙他老人家給過幾句指點,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懂得奇門遁甲,就懂打架。」——這句話倘若是甚麼名不見經傳的傢伙說出來,俺肯定當他是放屁,無奈人家是號稱天字第一號的高手,老人家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


一路思索摸索了幾十年,最近忽然想通,其實天字第一號高手說的「奇門遁甲」,的確就是「打架的方法」;以下湊著奇門遁甲的理路,說說老衲自己的對練、對打的心得,對錯與否,任人評說吧。


前提先說:所謂的「奇門遁甲」,都是「一閃而過」、「一遁而逝」的東西,這與打架十分相似,很多打架時的「機」,都是在拳來腳往中一閃而過的,而不是死板板的一個固定的位置,所以以下講的「生門」、「死門」、 「杜門」、「開門」......等等奇門,都是「一遁而逝」的動態閃現,而非一個靜態的位置。


奇門遁甲的八門,為首就是「景門」,景門何也?即是「雙眼」。

老拳譜中說:「眼身手步四法中,以眼法為首。」——景門即是眼法,而眼法最重要的不是西方運動生理學中說的「動態視覺反應」,而是如何沒有心理上的死角與盲點;很多人看不到來拳,不是真的「看不到」,而是對方出手的位置,是在一個心理上的死角與盲點——如何用眼睛克服此點?這是各派都有的秘傳,俺不擋人財路,有心人自行去求磨本家師傅傳授即可。


再來是「生門」與「死門」的一組生死門訓練。

老衲教雙人對練,最重要的就是這一組關係。生門就是我方能夠很輕鬆打中對手的那個位置,而死門則與生門相反,死門就是對手能夠很輕鬆打中我方的位置。

很多人打架,都是出手蠻打與亂打,憑運氣與機率去打中對手;其實雙人對峙,在動態切片的一瞬間,肯定會有一個位置是很容易能夠打中對手的,而也當然會有一個瞬間的某個位置,是對手很輕易能夠打中我方的,這就是「生死門」的概念。

所以有時打架要「等」,等甚麼?就是在等對手「死門」的位置「遁出」的那個「時機」。


基本上,懂生死門的變化與遁出、遁閃的「機」(節奏),並且能夠很準確判斷出來當下的生死門在哪,已經算是「懂打架」了;能用「景門」罩著對手,並能在瞬間抓到對手可以怎麼切入自己的死門,而自己又能從甚麼位置進入對手的防禦圈,這樣的人已經脫離武功最基層的「拚快、拚力、拚狠」的低級趣味,而堂堂邁入武學的殿堂。


懂了生死門,再來要更精細化,就是研究「休門」與「傷門」。

休門就是休息的門,就是兩個人僵持不下時,暫時轉入去休息,把自己的死門通通藏起來的位置。當然這個位置可以靠身法,或者可以靠步法去轉入;這有點像現代大樓的旋轉門,非內非外,暫時攻不下來時、或者摸不清楚對手的路數時, 那麼先轉入「休門」休息即可。

而熟悉生死門與休門,接著就要了解「傷門」,傷門是造成對手小傷的位置,可能這個位置不能將對方打死,但可以製造一些小傷,讓對手退卻;而若換另外一個說法來闡述,這個「傷門」即是「死門」的第二順位,兩人對峙時,最順手能夠打中對方的那條路是死門,而第二順手的「次位」即是「傷門」。


以上四門生死休傷中,還有一個底層邏輯在運作,那就是「遁」的「節奏」,這個遁的節奏也不是老衲瞎講,這「遁的節奏」實則就是古典拳譜中說的「拍位」;不過「節奏與拍位」俺已在另一篇講打架節奏的專題論文中詳細說過,就不贅述。


說完最重要的生死休傷,再來便是「杜門」與「開門」。

所謂的「杜門」其實就是「堵門」,堵住的門也;裸拳相鬥,如果力量差異不大又下手不夠狠,很容易掉入「糾纏」的狀態,比如對手右手在前抓著我方前置的右手,那麼這右手一線便算是「堵住」了,不太好再從這一條拳路上硬攻,而此時,最好的辦法便是配合「驚門」再去重新「開門」,「開門」,當然講的就是將堵住的這一條拳路重新「打開」的位置,通常使用的是小臂上的螺旋勁(順、逆時鐘轉動),便可以將堵上的門重新打開。


關於「堵門」(杜門),老衲自己打著玩時,還喜歡使另一個應用:那就是故意讓對手抓著俺的手,比如說對手用左手抓著俺的右手,此時對手如果用右拳打過來,那麼老衲可以用被抓著的右手,反拉對方的左手去堵住對方的右拳——這招有些像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中的用法,刻意做很難成功,不過偶一為之,大概也有六、七成的成功機率。


最後說說「驚門」,驚門就是假動作,即驚嚇對手的假動作的位置;常常練打的人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假動作確實可以騙到對手、嚇到對手,可是有的時候卻不能成功?當然這其中有演技的問題,但更有「驚門」位置不對的問題。

不在驚門上做假動作,假動作做得再逼真,也「驚」不到對手,這就是驚門的價值;而懂的驚門,就能不只是打贏對手而已,而能打得巧與打得妙,打得讓對手心服口服。

老譜上講「打法以驚為先」、「能驚則能神妙」,很多過去的高手其實拳勁、拳招沒那麼厲害,可就是「驚法」用的巧妙,才給別人十足意外的效果。


以上奇門遁甲的八門,不限於任何拳派招式,而是老衲教雙人對練中主要的練習方法;懂得以上,這雙人對練才有價值,也才能練出可以一再重複展示的玩意,而不是同門間拚力、拼快、拚狠、或者拚招式熟練度的盲目練習。


很多見過老衲的人都說,老衲看起來就是一個約莫二十出頭,長得很年輕又有點帥的文弱書生,的確,老衲的外型就是文弱書生的那副憊懶模樣,不過為什麼文弱書生也能收這麼多厲害的徒弟與學生,在武林中混一口飯吃?

因為武學是「學問」是「理法」,而不是流氓無賴們用來鬥力鬥狠的工具。



——老衲始終這麼相信著。




avatar-img
老衲的心意六合拳的沙龍
12會員
231內容數
老衲作品集已在各通路上架 看老衲的書吧~ 看一個人的書, 最能理解一個人的心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意六合拳之樁法小記 作者:老衲 老衲一生奇遇,學過不知多少武學,江湖人稱經十大惡人調教過小魚兒;所以後來出山教拳,重新整理生平所學,把俺的武藝重新歸類為三大板塊,一是單人練習,二是雙人對練,第三是「對樁法」。 今天來講講老衲的對樁法。 所謂的樁法,中西都有好東西,西洋拳中的重沙
心意六合拳-之居合斬與十字裹橫 偶爾還是寫點武術專業的東西。 前幾日老衲剛好在看一本日本的歷史小說,說的是新選組的武士在教居合斬;說得很有意思,值得特別提出來與大夥分享。 那武士說,所謂的「居」合,說的是刀在刀鞘中的狀態,也就是說,居合斬,是從「刀在刀鞘」時開始的斬人技術。 與之相對的是
心意六合拳-之政治不正確的裸拳格鬥 一點關於武行技術中,政治不正確的話。 現在政治最正確的就是擂台搏擊技術,不過說實在的,裸拳格鬥與帶著拳套的格鬥真的有很大不同。 所以無論網路上那些自以為是的酸民,怎麼去在網路上用政治正確的語言來嘲笑傳統武術;在都市傳說中,永遠還是會出現那種傳統武
今天教拳的時候 要跟學生解釋: 打架的節奏問題 其實打架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知道對方的進攻節奏 知道以後不管要: a. 順著節奏反擊 b. 還是要切對手的節奏空拍 c. 抑或者是要打亂對方的節奏 d. 以上皆非 ⋯⋯等等 都要從知道對手的節奏開始 不過 這對於打架經驗
不要震腳之我死諸君思我狂 看到很多人表面上不屑老衲、罵老衲、嫌老衲功夫不好⋯⋯ 卻因為老衲隨口一句「不要震腳」,那些人都忙不迭地紛紛寫長文、拍影片熱衷回應 忍不住想到李敖大師的那句話: 「嘴上罵我的, 在心底都為我供了牌位。」 哎! 哪天老衲死了、 讀者們也會「我死諸君思
心意六合拳之樁法小記 作者:老衲 老衲一生奇遇,學過不知多少武學,江湖人稱經十大惡人調教過小魚兒;所以後來出山教拳,重新整理生平所學,把俺的武藝重新歸類為三大板塊,一是單人練習,二是雙人對練,第三是「對樁法」。 今天來講講老衲的對樁法。 所謂的樁法,中西都有好東西,西洋拳中的重沙
心意六合拳-之居合斬與十字裹橫 偶爾還是寫點武術專業的東西。 前幾日老衲剛好在看一本日本的歷史小說,說的是新選組的武士在教居合斬;說得很有意思,值得特別提出來與大夥分享。 那武士說,所謂的「居」合,說的是刀在刀鞘中的狀態,也就是說,居合斬,是從「刀在刀鞘」時開始的斬人技術。 與之相對的是
心意六合拳-之政治不正確的裸拳格鬥 一點關於武行技術中,政治不正確的話。 現在政治最正確的就是擂台搏擊技術,不過說實在的,裸拳格鬥與帶著拳套的格鬥真的有很大不同。 所以無論網路上那些自以為是的酸民,怎麼去在網路上用政治正確的語言來嘲笑傳統武術;在都市傳說中,永遠還是會出現那種傳統武
今天教拳的時候 要跟學生解釋: 打架的節奏問題 其實打架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要知道對方的進攻節奏 知道以後不管要: a. 順著節奏反擊 b. 還是要切對手的節奏空拍 c. 抑或者是要打亂對方的節奏 d. 以上皆非 ⋯⋯等等 都要從知道對手的節奏開始 不過 這對於打架經驗
不要震腳之我死諸君思我狂 看到很多人表面上不屑老衲、罵老衲、嫌老衲功夫不好⋯⋯ 卻因為老衲隨口一句「不要震腳」,那些人都忙不迭地紛紛寫長文、拍影片熱衷回應 忍不住想到李敖大師的那句話: 「嘴上罵我的, 在心底都為我供了牌位。」 哎! 哪天老衲死了、 讀者們也會「我死諸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