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傳下·既濟

象傳下·既濟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易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 原文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曳其輪,義無咎也。七日得,以中道也。三年克之,憊也。終日戒,有所疑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 2. 白話文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濟卦的卦象是「水在火上」,象徵事情已經完成或達成某種平衡,但平衡並不穩固,仍需防範問題發生。 君子應該時刻思考可能出現的危機,提前做準備,以防範未然。 「曳其輪,義無咎也。」 緩緩推動車輪,雖然行進緩慢,但合乎道義,沒有災禍。 「七日得,以中道也。」 事情經過七日後才完成,象徵循序漸進,最終可得成功,因為採取的是中正之道。 「三年克之,憊也。」 如果花了三年才成功,則說明過程太過艱辛,已經感到疲憊。 「終日戒,有所疑也。」 時時保持警惕,是因為內心有所顧慮和擔憂。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 東邊的鄰居雖然宰牛祭祀,但不如西邊的鄰居選擇在適當的時機行事,這樣才能真正得福。 「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只有真正符合時機與道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分,這樣的吉祥才會長久且宏大。 「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如果頭髮被水浸濕,就象徵陷入危險之中,這種情況無法持續太久,必須及時應對。 --- 3. 解釋 (1)既濟卦的象徵意義 「既濟」的意思是「事情已經完成」,但這種完成並不代表終點,而是需要保持警惕,以確保長久穩定。 卦象為「水在火上」,水火相剋,但在適當的狀態下卻能相互制衡,象徵一種暫時的穩定局面。 這卦提醒我們,在成功之後更應該警覺,避免因掉以輕心而導致失敗。 (2)既濟卦的主要啟示 1. 事情雖然成功,但仍需防範問題:「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即使一切看似圓滿,也要未雨綢繆,以防意外發生。 2. 穩健前進,不求速成:「曳其輪,義無咎也。」——謹慎而穩定的進步,比急於求成更安全。 3. 循序漸進,才能獲得成功:「七日得,以中道也。」——採取適中的方法,按照自然的節奏行事,最終能夠達成目標。 4. 拖延太久會讓人疲憊:「三年克之,憊也。」——若事情過於拖延,則會使人筋疲力盡,因此應該尋找適當的節奏。 5. 時刻保持警惕:「終日戒,有所疑也。」——即使事情已完成,也應該持續保持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6. 選對時機,才能真正獲得福報:「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做事不只要努力,還要講求時機,才能事半功倍。 7.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正確的行為:「實受其福,吉大來也。」——只有符合時機與道理的行為,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與好運。 8. 危險狀態不可持續:「濡其首厲,何可久也?」——如果已經陷入困境,必須及時應對,不能長久停留在危險之中。 (3)既濟卦的現代應用 事業與管理 在公司或團隊中,即使業務已經穩定運行,仍需關注潛在風險,如市場變化、競爭對手動態等。 企業在成功後應該持續創新,不能過於安逸,否則可能會被後來者超越。 財務與投資 即使目前財務狀況良好,也應該保持理性,不可過度擴張或冒險投資,避免未來陷入財務危機。 適當配置資產,確保財務穩定,即便市場動盪,也能應對自如。 人際關係與感情 一段感情即使已經穩定,也需要雙方繼續經營,避免因為習慣而忽略彼此的需求。 在交友關係中,不要因為一時的順利而掉以輕心,應該繼續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 個人成長 在個人成就達到一定高度時,仍然要持續學習與提升,避免停滯不前。 即使已經取得某種成功,也應該時時反思,為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 4. 總結 1. 既濟卦提醒我們,「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真正的挑戰是在成功之後如何保持穩定與進步。 2. 即使事情已經完成,仍然要時刻警惕潛在問題(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3. 循序漸進比急於求成更穩健(曳其輪,義無咎也)。 4. 選擇合適的時機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 5. 如果事情過於拖延,會讓人疲憊(三年克之,憊也),因此應該適時推動進展。 6.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正確的選擇與努力(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7. 當發現自己處於危險之中時,必須及時應對,而非勉強維持現狀(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8. 這一卦的智慧適用於事業、財務、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提醒我們在順境時仍應保持警覺,並為未來可能的變數做好準備。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7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