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幅還是橫幅?影像構圖的時代對話

直幅還是橫幅?影像構圖的時代對話

NYUKO-avatar-img
發佈於攝影是一輩子的羈絆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作為一門捕捉光影與瞬間的藝術,始終與人眼的感知密切相關。然而,當我們拿起相機或手機,按下快門時,畫框的選擇——直幅(垂直)還是橫幅(水平)——卻不僅僅是技術決定,更是對視覺感受、文化習慣與時代變遷的回應。人類的雙眼天生擁有寬廣的水平視野,這是否意味著橫幅照片更符合我們的「本能」?又或者在手機與社交媒體的推動下,直幅影像已經悄悄改變我們的觀看方式?



一、從生理學的角度看


人類的視野天生偏向橫向。雙眼左右排列,賦予我們約 180 至 200 度的水平視野,遠超過垂直視野的 120 至 150 度。這種結構使得我們在觀察世界時,傾向於橫掃地平線、捕捉左右延展的景象。電影採用寬螢幕比例(16:9 或更寬),正是因為這樣的格式最接近人眼的自然視角,能完整呈現開闊的場景,讓觀眾沉浸其中。橫幅照片也是如此,無論是遼闊的山脈或是熙攘的街道,它都能輕鬆容納更多元素,提供一種視覺上的「呼吸感」。


然而,直幅並非毫無立足之地。當人眼聚焦於單一物體——例如站立的人像、高聳的建築或筆直的路燈——垂直視線的移動則更顯自然。直幅構圖模擬了這種「專注」的視覺體驗,將觀者的注意力鎖定在上下延伸的軸線之上。從這個角度切入,橫幅與直幅並非對立,而是各自呼應了人眼的不同觀看模式:前者擅長廣闊的探索,後者則聚焦於深度的凝視。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畫框的形狀不僅影響視野範圍,更深刻地作用在我們的心理感受。橫幅照片因其寬度,常帶來穩定、平靜甚至恢弘的感覺。它模擬了地平線的延伸,讓人聯想到無垠的自然或生活的連續性,例如日落時分的海平面、一群人並肩而行的場景、連綿不絕的群山萬壑等等。這種構圖在心理上給予觀者一種「安全感」,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相比之下,直幅照片則具有動態與張力。垂直的線條引導視線上下移動,創造出高度感與不安定感。試想,一張仰拍的高塔照片,觀者可能會感受到壓迫或敬畏。這種構圖擅長表達孤獨、專注或衝突,但在狹窄的框架中,卻可能犧牲了兩旁的上下文,讓故事顯得不夠完整。心理學告訴我們,畫框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情感語言的載體,而直幅與橫幅各有其獨特的聲音。



三、文化與社會變遷


如果要說生理與心理奠定了視覺感受的基礎,文化與科技則替其披上了時代的外衣。過去數十年,電影與傳統攝影的橫幅霸權幾乎無可撼動。寬銀幕不僅符合人眼特性,也承載了影像敘事的野心:一個鏡頭內可以容納人物與背景,構築完整的敘事空間。橫幅照片因而成為攝影師的慣性選擇,無論是紀實還是藝術創作,它都能提供足夠的餘地,讓影像「說話」。


然而,手機與社交媒體的興起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直幅影片與照片在 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上成為主流,因為它們適應了人們單手持握行動裝置的習慣,也更適合手指快速滑動的瀏覽模式。這種轉變並非純粹的技術妥協,而是文化習慣的重塑。年輕一代已習慣於垂直的視覺語言,甚至覺得橫幅顯得「過時」或「不夠直接」。然而,對於習慣傳統攝影的創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種低頭——直幅的狹窄視野往往難以容納完整的場景,許多元素被迫被裁剪,鏡頭語言的豐富性似乎被削弱。



四、兩種構圖的對話


橫幅與直幅的影像各有其擅長與短板。橫幅的優勢在於其包容性,它能捕捉廣闊的環境細節,適合表現空間感與連續性,例如風景攝影或室內空間作品。然而,當主題需要突出垂直性或強烈的視線引導時,橫幅可能顯得鬆散,無法集中觀者的注意力。反之,直幅擅長聚焦單一主題,強化高度與深度感,是肖像攝影或建築題材的理想選擇。但其侷限也顯而易見:狹窄的畫框限制了周邊信息的呈現,讓影像的故事性稍稍打了折扣。


這種取捨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更顯得尖銳。作為一位攝影師,時常感到無奈:直幅影像或許能迎合社交媒體的潮流,但它犧牲了我所重視的畫面完整性;橫幅畫面保留了傳統的敘事力量,卻在手機螢幕上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需要觀者旋轉螢幕才能欣賞。這是一場技術與藝術的拉鋸,而我們似乎別無選擇。



五、順應與新生


面對這樣的變遷,或許我們無法扭轉潮流。從電影的寬銀幕到手機螢幕,從橫幅到直幅,這不僅是畫框的改變,更是觀看方式的重塑。作為創作者,我曾為此感到無奈、遺憾,甚至抗拒,但時間告訴我,「習慣成自然」或許是唯一的出路。當直幅成為日常,我們或許能從中發掘新的可能性——或許是更直接的情感表達,或許是更創新的構圖語言。科技、社會與文化的洪流不可逆轉,但正如人眼總能適應光線的變化,我們的創作肯定也能在枷鎖中找到新生。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不過是影像歷史長河中的一瞬,而未來的鏡頭語言,或許正等待著我們去書寫。


avatar-img
不務正業的攝影師
3會員
8內容數
一個鍵盤攝影師兼嘴砲導演,女兒出生後變成了秧秧她爸,兒子出生之後還是秧秧她爸。 什麼都拍,什麼都不奇怪,期許以攝影之名拓展生命的維度,更希望能藉由溫暖的影像,填補人們內心的空缺。 文字與影像都是我人生傳記的載體,所以一樣,什麼都寫,什麼都不奇怪。 目前經營同名 Youtube 頻道「不務正業的攝影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務正業的攝影師 的其他內容
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佈列鬆的「決定性瞬間」是攝影史上的經典概念,本文探討了其廣義與狹義的定義,並分析了運氣與實力在捕捉「決定性瞬間」中的作用。文中論述了運氣的偶然性和實力的重要性,並指出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共同成就攝影作品的經典之作。
從傳統商業分類的角度,多數人會將攝影歸入「專業服務」的一環;然而,攝影工作又兼具獨特的創意與藝術特質,並非單純能以「市場行情」或「標準作業流程」加以衡量。本文將從攝影師的職業屬性和定價模式兩大面向,探討其中的關鍵議題。 一、攝影師究竟是不是「服務業」? 1. 服務業的基本概念 一般所謂
本文探討街頭攝影的本質、歷史與哲學意涵,並分享作者對街頭攝影的個人理解與體悟,強調其獨特性、偶然性與對「當下」的捕捉。
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佈列鬆的「決定性瞬間」是攝影史上的經典概念,本文探討了其廣義與狹義的定義,並分析了運氣與實力在捕捉「決定性瞬間」中的作用。文中論述了運氣的偶然性和實力的重要性,並指出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共同成就攝影作品的經典之作。
從傳統商業分類的角度,多數人會將攝影歸入「專業服務」的一環;然而,攝影工作又兼具獨特的創意與藝術特質,並非單純能以「市場行情」或「標準作業流程」加以衡量。本文將從攝影師的職業屬性和定價模式兩大面向,探討其中的關鍵議題。 一、攝影師究竟是不是「服務業」? 1. 服務業的基本概念 一般所謂
本文探討街頭攝影的本質、歷史與哲學意涵,並分享作者對街頭攝影的個人理解與體悟,強調其獨特性、偶然性與對「當下」的捕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不是世界太糟,是你忘了自己 「你的不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太糟糕, 而是因為你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 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許多人疲憊與失落的根源。 我們總是在意他人感受、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忘了自己也是人生故事裡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