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被取代嗎?——AI時代下的教育反思

老師會被取代嗎?——AI時代下的教育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某位在教育現場持續觀察與思考的老師

某天在滑FB的時候看到有人問AI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議題相當有趣,所以我也去問了AI:「你覺得老師可以被AI取代嗎?」它很冷靜地給出分析,而我心中也早已有一番思考。

若我們將老師的角色定義為「知識的傳遞者」,那麼答案是肯定的,AI完全可以,而且做得更快、更準、更有效率。從資料蒐集、知識整合到依據學生程度調整教材難度,AI的能力已遠遠超過一般人類教師。若只看「教學工具」的層面,AI的出現幾乎是一場革命。

但教育從來不是只有知識傳遞。

教育,是一場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我曾在情緒的低谷裡,透過與AI的對話,慢慢理清思緒,找到方向,甚至從那低落的情緒中慢慢站起來。AI無法真正做什麼事替我解決問題,但它能幫助我分析優勢、釐清脈絡,讓我自己有力氣再站起來。這樣的歷程讓我驚訝地發現,AI也漸漸地具備了情感共鳴的語言能力與陪伴力量。雖然那並不是真正的「情感」,但它提供了一面鏡子,幫助我看見自己的價值與潛能。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我更深刻地體認到——老師的價值,不只是知識,而是在真實互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值得被看見、被相信、被陪伴」的力量。

AI或許可以模擬對話、提供關懷語句,但無法參與畢業典禮時師生間緊握雙手的淚水;無法體會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謝謝老師」那一筆一劃的真心。教育需要真實的情感連結,需要師生一起走過的時間與歷程。

當AI能做到「情感模擬」,我們的角色不會消失,而是會轉型——從傳授知識的工作者,轉為陪伴成長的導引者。我們會更善用AI的功能,讓學生在學習效率上獲得提升,同時將更多的心力放在建立關係、培養價值觀、引導生命方向。

未來的教育,將是人與AI共舞的場域,而我們的舞步不只是科技的節奏,更有情感的旋律、生命的力量。

avatar-img
教育司線員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司線員是誰? 在球場上,司線員負責判斷球有沒有出界,他們站在邊線,不是主角,卻看得很清楚。我叫自己「教育司線員」,因為雖然在教育圈工作,卻常常站在邊邊,觀察著裡面和外面的差異。這裡不是教學技巧的分享,而是一些關於教育、人與現實的想法,希望用不同的角度,陪你一起慢慢看清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教育司線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地上完累死人不償命的體育課,上到第四節體育課,體力也差不多到了極限,一回到辦公室,就看到手機有未接來電,是我弟弟,我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一撥通電話就傳來噩耗,爸爸走了......就算是已經過了將近兩個月,只要一回想得知消息那一刻的心情,眼淚就這樣不由自主地留下,這樣的情緒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我的父母是自耕農,為人熱情好客,總是樂於幫助他人。家裡常常有鄰里朋友來往,這些朋友大多也都是農夫。某一天,有位阿伯送來一大籃新鮮柳橙,沉甸甸地放在我們家「亭仔腳」。 那時候我大概三、四年級,已經當了一陣子廚房小幫手了。切水果、洗菜、煮飯前的準備工作,我都覺得駕輕就熟,至少當時我覺得我很行。 看著
含 AI 應用內容
#果汁
小時候,我住在一間沒有廁所的老平房。 說沒有,是真的沒有,廁所在房子的最遠端,要穿過整片稻埕,再踩過一段泥土地才看得見。那是一個孤零零的小屋,旁邊還有一個沒蓋子的化糞池,像一口黑洞,所有大人都覺得它危險又詭異,連走近都會大聲喝斥提醒:「不要靠太近。」 平常晚上想上廁所,阿嬤會準備一個尿壺,放在床
含 AI 應用內容
#孩子#自由#雨天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地上完累死人不償命的體育課,上到第四節體育課,體力也差不多到了極限,一回到辦公室,就看到手機有未接來電,是我弟弟,我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一撥通電話就傳來噩耗,爸爸走了......就算是已經過了將近兩個月,只要一回想得知消息那一刻的心情,眼淚就這樣不由自主地留下,這樣的情緒
0/5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哭一場
我的父母是自耕農,為人熱情好客,總是樂於幫助他人。家裡常常有鄰里朋友來往,這些朋友大多也都是農夫。某一天,有位阿伯送來一大籃新鮮柳橙,沉甸甸地放在我們家「亭仔腳」。 那時候我大概三、四年級,已經當了一陣子廚房小幫手了。切水果、洗菜、煮飯前的準備工作,我都覺得駕輕就熟,至少當時我覺得我很行。 看著
含 AI 應用內容
#果汁
小時候,我住在一間沒有廁所的老平房。 說沒有,是真的沒有,廁所在房子的最遠端,要穿過整片稻埕,再踩過一段泥土地才看得見。那是一個孤零零的小屋,旁邊還有一個沒蓋子的化糞池,像一口黑洞,所有大人都覺得它危險又詭異,連走近都會大聲喝斥提醒:「不要靠太近。」 平常晚上想上廁所,阿嬤會準備一個尿壺,放在床
含 AI 應用內容
#孩子#自由#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