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自耕農,為人熱情好客,總是樂於幫助他人。家裡常常有鄰里朋友來往,這些朋友大多也都是農夫。某一天,有位阿伯送來一大籃新鮮柳橙,沉甸甸地放在我們家「亭仔腳」。
那時候我大概三、四年級,已經當了一陣子廚房小幫手了。切水果、洗菜、煮飯前的準備工作,我都覺得駕輕就熟,至少當時我覺得我很行。
看著一大籃子的柳橙,再看看在稻埕忙著曬稻穀的大人們,還有在屋裡跑來跑去的弟弟妹妹們,我突然冒出一個貼心的念頭:我要把這些柳橙榨成果汁,冰冰涼涼地放進冰箱,等大家口渴時就能喝上一杯清涼又解渴的果汁。想到這裡,我感覺自己就是個貼心的女兒、超棒的大姐姐。
說做就做。我搬來一盆水,把柳橙洗乾淨,一顆顆切半,用手動榨汁器把汁壓出來。我還怕弄髒柳橙,切一顆榨一顆。雖然我年紀不大,但力氣可不少,幾顆柳橙就這樣被我搞定了。正當我把努力的把果汁裝到瓶子大約一半的時候,悲劇發生了——我切到手了。
鮮紅的血立刻冒了出來,還滴進了那瓶努力榨出來的柳橙汁裡。我一瞬間愣住,各種情緒像浪一樣打過來:
「好痛啊……」
「完了……血滴進果汁了……都白費了……」
「我受傷了……一定會被罵……」
果不其然,大人們發現後,先是大聲責備我「亂來」,接著趕緊帶我擦藥、包紮,最後還「順便」收拾了我這個「闖禍精」。果汁整瓶倒掉,地板也擦了好幾遍。
後來爸媽跟我說:「柳橙哪需要榨汁?洗乾淨、切一切就能吃了,哪有那麼多閒工夫?」
我沒說話,只點點頭。但老實說,那天的我,對自己失望極了。不是因為被罵,而是因為我原本想做件讓大家開心的事,結果卻變成了一場鬧劇。
那天,我學會了一件事:
有時候好意與行動之間,還需要一點經驗和理解,才能真正成為「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