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線條世界 - 納斯卡(Nazca) 深度探索
可能是源自漢聲小百科(小小百科)的記憶,納斯卡線從此在心內是個小小種子,淺意識一直想拜訪的奇觀。長大後到秘魯旅行,離開利馬的機場時大家忙著往馬丘跑,我第一個想到的反而是這些白色石頭,真的好想知道這些線幹嘛的!蜂鳥、猴子、蜘蛛,到底是幹嘛的!
前往納斯卡城鎮
納斯卡位於利馬西南邊約七小時車程以上,位於秘魯偏南部沙漠高原地帶,貫穿南北的省道節點上,雖然位處要地,但這黃沙峽谷內的小鎮並沒因此得到太多青睞,當地剛好是兩條河的交界處,周圍環繞著乾燥的山脈和廣闊的平原。數千年來當地人在谷地種種東西過活,就算有世界文化遺產加持,仍然是個人口外流嚴重的小鎮
那茲卡線存在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紀,但直到近世大家才開始注意這些地上不一樣顏色的石頭,但那茲卡線的大功臣可不是秘魯人,套句當地人說的『這些線,根本沒人在乎』,這個文化奇觀歸功1930年代的德國數學家兼考古學家瑪利亞,萊切 (Maria Reiche)。萊切畢生致力於研究和保護納斯卡線,被當地人尊稱為"納斯卡線的守護者"。從荒野中默默無名的路邊小石頭開始,到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萊切的努力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一口氣登上世界舞台,觀光業從此蓬勃發展。現在在鎮上四處可見她的畫像和紀念,住所變成博物館,說起這個名字鎮上沒有不愛戴的

泛美公路往下
從 Ica 啟程抵達納斯卡小鎮後,時間已經有點晚,Checkin後稍微閒逛並約好當地旅行社隔天行程。納斯卡不大,主要的活動都在廣場區附近,從烤雞餐到Chifa到甜點,或是需要買各種旅行補給品,廣場附近繞一圈要什麼有什麼,不用擔心補給
車站旁的旅行社
網路上很多資訊,但我選擇隨遇而安。下巴士後遇到一些旅行社在兜售行程,感覺大家價格都差不多,就和路上兜售的阿罵定了行程(記得確認對方有辦公室)
雖然只有搭飛機才能看到所有的線,但比起遠遠的看,我更想近距離的去感受這些組成線條的礫石尺寸,可惜那些線非常的巨大而且在城鎮遠郊,只有私家車可抵達,因此除了小飛機行程,當地旅行社也有導會開車帶著逛,並且和其他景點(如金字塔)放在一起,我這次選的就是金字塔 + 看線 + 博物館路線
因為現金用完了,這裡選擇用刷卡的(全行程記得總共 120 Sol 約台幣一千左右),並不是所有旅行社都可以刷卡,但會有合作的夥伴負責金流,不用擔心。刷卡通常會多金流手續費
Cahuachi 金字塔
位於小鎮西方的 Cahuachi 金字塔是當地教育與考古景點,但觀光就不那麼熱門了,不過是個人最推薦景點,可以徹底與歷史文物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這個金字塔曾經是Nazca文明的主要祭祀聚落,執行宗教儀式的地方。由於該區域還在考古中(進度緩慢),路邊常見許多遺址、陶器、遺骸、土坏

黃喉班鴴,聽說是一夫一妻制,永遠都是成雙成對出現

叫做 Prosopis pallida 的樹,富含水分,會長出可以直接吃的扁豆,味道乾乾甜甜,這棵樹因為有四百年歷史特別做了紀念碑
那茲卡線

那茲卡線其實是個很大的區域,包含各個文明留下的線條
從省道一路開過去(沒錯省道直線穿越線條)我們抵達了金屬觀景台,這裡共有兩三個瞭望台,是為我這種不搭飛機遊客準備的。從第一個可以清楚地看到「雙手」和「樹」這兩個圖案,導遊和我解釋這些線條是通過移除地上氧化的深色岩石,露出下面淺色的沙土而形成
這些線條可能在不同時間點出現,來自不同文明,現在已經有專員維護這些線條,但以前則是萊切自己跑來跑去維護和發掘這麼一大片的區域
至於為何存在這些線說法依舊是眾說紛紜,最常見的說法是宗教祭祀。是宗教朝聖的路徑。這些線條連接 Cahuachi 和其他的聚落,這個說法認為每個畫都有其獨特的圖案、模式和功能,尤其可從具有明確儀式功能的蛇形或鋸齒形圖案看出這種端倪。
也有最近開始的說法認為納斯卡線條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水管理系統,或是求水用的圖形。挖掘工作發現了地面雕刻中的小洞穴,其中發現了農產品和動物產品(尤其是海洋產品)的宗教祭品。這些圖畫形成了一與水相關的儀式性的景觀
由於那茲卡線除了省道本身整個都是保護區,沒有空間隨便停車,可惜的是觀望台數量還是不多,不過考慮該鎮經濟狀況可能也沒有太多資源能搞地面觀光吧
在山壁上還能遠遠看到『帕爾帕線』,它們比納斯卡線更古老,約形成於公元前500年,屬於帕拉卡斯文化(Paracas)。很明顯可以看出和抽象的那茲卡線不同,這些圖更像是人形如著名的「太陽人」和「家庭」圖案,我很喜歡這些線
瑪利亞萊切博物館
故居改建的小博物館,但十分莊嚴,感覺的出當地人對馬利亞的尊重,喜歡歷史和地理的朋友一定會滿意的地方,展品並不多(畢竟那茲卡線推廣幾乎是她的所有成就),代表意義居多的地方
Museo Arqueológico Antonini 安東尼尼博物館
去過 Cahuachi 後可能會好奇
『既然是考古點,東西去哪了?』
這問題在安東尼尼博物館可以獲得解答,這個博物館東西可多了,包含了 Cahuachi 和 Nazca 文明的收藏,有完整考古說明和模型簡述,庭院還有實景模擬考古原始地樣,實在非常豐富!
為何在那茲卡會有一個義大利名字的博物館?這是因為Nazca附近的考古計劃主要是一個義大利團隊從1982年開始主導的,也是受惠於該計劃的資源,Nazca 文明才可以重見天日,如今博物館也是由義大利團隊主導和維護。
博物館可以和實地拜訪的行程接一起,會特別有感覺。博物館位於小鎮的西北方,從廣場過去會走一點路
遺珠:Cantalloc Aqueducts 地下水道系統
可惜錯過參觀這個地下水道,因為納斯卡區是沙漠氣候,長年乾旱,為了種植作物,從西元前開始先民在地下陸續建造了個複雜的儲水系統,上方這些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圓洞用來引水,下面的地下水道則確保周圍作物得以正常供水,至今仍有半數以上可被使用中

位於小鎮四周的圓洞,下雨時可以把水引入地下道中

路旁的仙人掌田
小餐廳們
Nazca 裡大多是道地的秘魯菜,喜歡在地文化的朋友和我一樣會很習慣

公園旁的早餐店,果汁和漢堡簡簡單單,很適合早餐快速來一份

一份大的empanada和chicha
建議
- 防曬、水、草帽必備,這裡太陽極大
- 保持彈性行程,因為Nazca和其他地方都有點遠,需要很長的交通時間
- 對文物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强烈建議雇用當地嚮導,更可以和他們聊聊當地人是怎麼看這段歷史以及現在的影響
真要說的話,這是我極推的一個小鎮,大多數人可能跑來搭個飛機就走了。但我認為花上三天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