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都是我的錯?》學會對「改變」這件事心懷敬畏

《為甚麼都是我的錯?》學會對「改變」這件事心懷敬畏

Wen-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終於在年前把李松蔚的《為甚麼都是我的錯?》看完。這本書雖是在說親密關係的處理,在某些篇幅卻都點中了一些自己在關係中的盲點。不過突然覺得為了應景一下,迎接 2023 ,先寫下李松蔚在書中略為提及的「改變」。

李松蔚說:「別人常常問我,學了十幾年心理學,對自己也做了那麼多觀察和反思,對我的人生有多大的影響。
我誠實地告訴他們,跟十幾年前相比,我的脾氣似乎好了一點點,有時候陷入情緒中,走出來的過程快了一點點。


他們總以為我在謙虛,怎麼會是一點點? 但真的只有一點點。這一點點,我也覺得得來不易。

學心理學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學會對『改變』這件事心懷敬畏。
越懂得這個過程的漫長,越會對生活中那些『錯誤』抱有尊重。
我也知道,越是苛刻地要求自己,急於改變,越是會陷入自我懷疑,失去改變的動力。


挑出一個人哪裡犯了錯,這很簡單。但這絕不意味著問題到此為止。
『已經告訴你錯了,你還是改不了,表示你是一個壞蛋』,這樣只會製造更多的誤解和隔離 —— 好吧,我可能就是一個壞蛋,但我真的改不了。


raw-image

絕大多數的文章寫到這裡,最好應該繼續寫下去。應該告訴大家,改變需要很多條件,需要耐心、需要支援、需要理解、需要時間,而自我否定的態度絕不是其中之一。

李松蔚的論點也和之前熊仁謙在快樂大學提到的微改變很類似,都是在告訴我們,改變不是一蹴可及,是像漣漪一樣漸進式的,不逼迫自己有突破性的改變,而是例行性地從比較小的顆粒微度開始(如每天/每周的改變),如此不只對身心更有益,也更容易察覺這種「漸進式改變」帶來的變化。




avatar-img
歲月靜好
1會員
42內容數
你的身與心,都比你以為的更不肯放棄,還是在期待、還是在探尋值得你體會的樂趣與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歲月靜好 的其他內容
於是,我逐漸學會去對自我與自己的缺陷漠不關心,愈來愈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對象上:世界局勢、知識的各種學門,與我愛慕的人。
熊仁謙說:「我們人會有很多的思維, 思維的特點是,它往往停留在你的腦海裡, 而這個腦海中的思維,與現實是有距離的。 與現實有距離的觀念與思維,會讓我們更加痛苦。」
有些人沒有耐心去忍受,那些極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而佔據我們大部分生活的麻煩瑣事。他們錯過火車就暴跳如雷、晚餐味道不佳就怒不可遏,煙囪濃煙四溢屋內就陷入絕望;如果蒸氣洗衣房並未返還送洗的衣服,就發誓要對整個工業體制展開報復。
於是,我逐漸學會去對自我與自己的缺陷漠不關心,愈來愈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對象上:世界局勢、知識的各種學門,與我愛慕的人。
熊仁謙說:「我們人會有很多的思維, 思維的特點是,它往往停留在你的腦海裡, 而這個腦海中的思維,與現實是有距離的。 與現實有距離的觀念與思維,會讓我們更加痛苦。」
有些人沒有耐心去忍受,那些極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而佔據我們大部分生活的麻煩瑣事。他們錯過火車就暴跳如雷、晚餐味道不佳就怒不可遏,煙囪濃煙四溢屋內就陷入絕望;如果蒸氣洗衣房並未返還送洗的衣服,就發誓要對整個工業體制展開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