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群索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的,在有網路的前提下,離群索居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與世隔絕的「逃避」,而成為了一種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數位時代的修行」。


為何這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1. 網路補足了人際的最低需求

現代人即使不與人面對面接觸,仍可:

  • 在線上學習知識
  • 閱讀世界各地的觀點
  • 與志同道合者匿名交流
  • 賺錢、創作、經營事業
    這使得「物理上的孤獨」不再等同於「信息的孤立」或「資源的匱乏」。

2. 離群,不代表冷漠,而是一種界線

在當代過度資訊、情緒勞動氾濫的情境中,許多人選擇離群,是為了重建自我邊界。

他們不見得反社會,而是需要:

  • 篩選自己願意接觸的社群
  • 減少能量消耗與無謂社交
  • 專注於創造、修復、內觀

3. 網路創造了「遠距社群」的可能

離群不再等於孤島。

許多創作者、自由職業者、靈性實踐者,都是在物理孤獨中透過網路建構「微型社群」,分享作品、思維、觀點,並彼此鼓舞——這是一種疏離中的連結。



這樣的選擇有何風險?

  • 身體與心理的界線混淆:長期在線,可能忽略身體需求與日夜節律。
  • 過度自我迴圈:當外部刺激與挑戰減少,容易陷入自我思維泡泡,產生過度內化甚至孤立感。
  • 真正的情感連結減少:文字與影像雖可溝通,但無法完全取代陪伴、觸碰與共同呼吸的體驗。

結語:這是一種時代賦予的自由

離群索居,不再是「世界不要我」的結果,

而可能是「我選擇暫不參與這個喧囂世界」。

只要是出於覺知與選擇,而非逃避與封閉,

這樣的生活,可以是非常自由、自主、深刻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otabh453-avatar-img
2025/05/12
//surl.li/txdygq //surl.li/ynzzzg //surl.li/dotmju //surl.lu/yirmbb //surl.li/quduhv
ADAD-avatar-img
2025/05/12
//surl.li/txdygq //surl.li/ynzzzg //surl.li/dotmju //surl.lu/yirmbb //surl.li/quduhv
ADAD-avatar-img
2025/05/12
//surl.li/txdygq //surl.li/ynzzzg //surl.li/dotmju //surl.lu/yirmbb //surl.li/quduhv
chotabh453-avatar-img
2025/05/12
//surl.li/txdygq //surl.li/ynzzzg //surl.li/dotmju //surl.lu/yirmbb //surl.li/quduhv
chotabh453-avatar-img
2025/05/12
//surl.li/txdygq //surl.li/ynzzzg //surl.li/dotmju //surl.lu/yirmbb //surl.li/quduhv
avatar-img
芸嬋
13會員
800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2
如果一個人熱愛寫小說,並且將這種創作思維延伸到現實生活之中——把現實視作小說的一部分,把與人應對視為劇情的對話,把自己的選擇當作角色發展的橋段——那麼他其實正在以「敘事性自我」來生活。 這樣的心境,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生活即敘事 他不只是活著,而是在「編排」人生: 每個人事物都是角色;每段經歷
2025/05/12
如果一個人熱愛寫小說,並且將這種創作思維延伸到現實生活之中——把現實視作小說的一部分,把與人應對視為劇情的對話,把自己的選擇當作角色發展的橋段——那麼他其實正在以「敘事性自我」來生活。 這樣的心境,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生活即敘事 他不只是活著,而是在「編排」人生: 每個人事物都是角色;每段經歷
2025/05/12
我們正身處一個強調「做自己」的時代。 這並不是一個膚淺的口號,而是一種歷史性的轉變——從過去那種「你應該是誰」、「你要聽長輩的」、「你活著是為家庭、為國家」的觀念,慢慢轉向一個新的信仰: 「我就是我,我的生命應該由我來定義。」 這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精神:自由選擇、自我實現、不依賴傳統標準過活。
2025/05/12
我們正身處一個強調「做自己」的時代。 這並不是一個膚淺的口號,而是一種歷史性的轉變——從過去那種「你應該是誰」、「你要聽長輩的」、「你活著是為家庭、為國家」的觀念,慢慢轉向一個新的信仰: 「我就是我,我的生命應該由我來定義。」 這就是個人主義的核心精神:自由選擇、自我實現、不依賴傳統標準過活。
2025/05/12
這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原本是表達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就是說,真正的君子或有志之士,應該在國家、人民尚未安樂時,先憂心天下之苦;而在天下太平之後,才享樂於民間的喜悅。 但你問:「這樣是不是在找碴?」 這個問題,頗有現代人特有的洞察與反思
2025/05/12
這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原本是表達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就是說,真正的君子或有志之士,應該在國家、人民尚未安樂時,先憂心天下之苦;而在天下太平之後,才享樂於民間的喜悅。 但你問:「這樣是不是在找碴?」 這個問題,頗有現代人特有的洞察與反思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我之前曾經提過社交斷捨離的概念,由於社交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進而導致建立社交變得像吃速食一樣簡單,相反地,摧毀一段友誼,也僅需要點擊一個按鈕,雖然社交變得方便,但我們更應該定期檢視我們的社交情況,人類是群居的生物,沒有群體生活,對人類來說會是災難,但無效的社交,也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一個人生活也可以享受美好
Thumbnail
一個人生活也可以享受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