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移民新政:政治与人道主义的较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政客》5月8日报道称,总检察长约翰·索尔提交紧急上诉,试图终止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人道主义假释”计划。这一计划允许超过50万移民出于“人道主义”原因合法进入并留在美国,而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则被视为对这一政策的全面逆转。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移民权益组织的强烈反对,也为特朗普的政治对手提供了攻击的契机。

特朗普政府此举可能在多个层面引发影响。终止“人道主义假释”计划被视为对移民群体的不公正对待,尤其是对那些来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的移民而言。这些移民在拜登政府时期通过合法程序获得了身份,而现在却面临被驱逐的风险。这一政策的逆转不仅可能引发社会动荡,还可能让特朗普政府的形象进一步受损,尤其是在人道主义和公平议题上。这一行动可能会加剧美国社会的分裂。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一贯以强硬著称,而此次终止计划的举措可能被解读为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尤其是在拉美裔选民中引发不满。

特朗普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与特朗普一贯的排外立场一致。加剧美国内部的政治分裂,他使选民出现对立情绪。终止“人道主义假释”计划还会引发拉美国家的不满,损害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而影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形象。

特朗普政府的对待移民的强硬立场可能在短期内巩固其保守派基本盘,但长期来看,这种政策的争议性和社会分裂效应,可能会对其政治生涯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libjon Podobed的沙龍
0會員
27內容數
2025/05/13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 2025年的自由女神像依然矗立,只是火炬的光芒不再照亮希望,而是为算法驱动的边境安检系统提供照明。这座象征自由的雕像脚下,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入境资格审查中”“驱逐令编号生成”等冰冷指令,宛如一台跨国人口贩卖机——投币500万美元,吐出一张镀金绿卡;若账户余额不足,则自动弹
2025/05/13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 2025年的自由女神像依然矗立,只是火炬的光芒不再照亮希望,而是为算法驱动的边境安检系统提供照明。这座象征自由的雕像脚下,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入境资格审查中”“驱逐令编号生成”等冰冷指令,宛如一台跨国人口贩卖机——投币500万美元,吐出一张镀金绿卡;若账户余额不足,则自动弹
2025/05/12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 在美国这片自诩为“自由灯塔”的土地上,特朗普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种种行径,却如同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将美国的法治尊严与人权底线狠狠践踏在脚下。法院一次次驳回其撤销移民受保护身份的请求,便是这场闹剧最响亮的耳光,可特朗普政府却依旧执迷不悟。 法治,是美国立国的基石,是保障公
2025/05/12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 在美国这片自诩为“自由灯塔”的土地上,特朗普政府在移民问题上的种种行径,却如同一场荒诞不经的闹剧,将美国的法治尊严与人权底线狠狠践踏在脚下。法院一次次驳回其撤销移民受保护身份的请求,便是这场闹剧最响亮的耳光,可特朗普政府却依旧执迷不悟。 法治,是美国立国的基石,是保障公
2025/05/09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2025年4月26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在全美传播:一名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两岁女孩在"没有有意义的过程"下被特朗普政府驱逐至洪都拉斯。尽管官方尚未公布案件全部细节,但已知信息显示,这名女孩的父母为洪都拉斯移民,可能因某种移民违规而面临驱逐,而作为在美国领土出生
2025/05/09
#政府打击移民的花了多少钱2025年4月26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在全美传播:一名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两岁女孩在"没有有意义的过程"下被特朗普政府驱逐至洪都拉斯。尽管官方尚未公布案件全部细节,但已知信息显示,这名女孩的父母为洪都拉斯移民,可能因某种移民违规而面临驱逐,而作为在美国领土出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拜登交棒賀錦麗參選,民主黨氣勢大盛。川普當選機率大降,企業聞風押注。 以色列深入拉法,殺人近四萬。總理納坦雅胡在美國會演說,場內外抗議聲起。 烏克蘭割地求和聲浪起。 BJ:這三件事的根本是同一件事,美國總統是誰? 天佑人類。 --- 巴黎奧運盛大開幕,商機蓬勃。紅磨坊外遊客遭性侵。 B
Thumbnail
拜登交棒賀錦麗參選,民主黨氣勢大盛。川普當選機率大降,企業聞風押注。 以色列深入拉法,殺人近四萬。總理納坦雅胡在美國會演說,場內外抗議聲起。 烏克蘭割地求和聲浪起。 BJ:這三件事的根本是同一件事,美國總統是誰? 天佑人類。 --- 巴黎奧運盛大開幕,商機蓬勃。紅磨坊外遊客遭性侵。 B
Thumbnail
7月21日,在洶湧難止的勸退聲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放棄競選連任。毫無疑問,這是7月1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遇襲後,美國大選的又一高潮,也是台灣輿論繼「美國版319」後,又一個引發討論的新聯想:「美國版換柱」。
Thumbnail
7月21日,在洶湧難止的勸退聲中,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放棄競選連任。毫無疑問,這是7月13日特朗普(Donald Trump)遇襲後,美國大選的又一高潮,也是台灣輿論繼「美國版319」後,又一個引發討論的新聯想:「美國版換柱」。
Thumbnail
五﹕❙美國特勤局❙ ❙美國❙ 總統及前總統的安保工作由隸屬 ❙美國國土安全部❙ (DH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的 ❙美國特勤局❙ (USSS: 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負責—— 沒錯,就是在 ❙民主黨❙ 治下將白人
Thumbnail
五﹕❙美國特勤局❙ ❙美國❙ 總統及前總統的安保工作由隸屬 ❙美國國土安全部❙ (DH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的 ❙美國特勤局❙ (USSS: United States Secret Service) 負責—— 沒錯,就是在 ❙民主黨❙ 治下將白人
Thumbnail
🇺🇸全球關注美國大選,兩位大將各有好的特色,也各有許多負面聲音,一位是刑事判決有罪的候選人,😱一位是高齡、體力不堪負荷、無法清楚表達語意的候選人。 經過災難級辯論後,美國總統拜登至今仍堅持參選到底,不過民主黨籍夏威夷州州長葛林(Josh Green)6日表示,他預估拜登可能「幾日
Thumbnail
🇺🇸全球關注美國大選,兩位大將各有好的特色,也各有許多負面聲音,一位是刑事判決有罪的候選人,😱一位是高齡、體力不堪負荷、無法清楚表達語意的候選人。 經過災難級辯論後,美國總統拜登至今仍堅持參選到底,不過民主黨籍夏威夷州州長葛林(Josh Green)6日表示,他預估拜登可能「幾日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Thumbnail
2023年3月30日,❙曼哈頓❙ 地方檢察官 ❙阿爾文•布拉格❙ (Alvin Bragg) 入稟指控 ❙特朗普❙ 犯一級偽造商業記錄罪(共34 項),2024年5月30日,34項罪名全部成立。 我打賭,沒有人知道 ❙特朗普❙ 實際上犯了什麼「罪」。我也不不懂。❙美國❙ 著名的刑事律師和憲法學者
Thumbnail
2023年3月30日,❙曼哈頓❙ 地方檢察官 ❙阿爾文•布拉格❙ (Alvin Bragg) 入稟指控 ❙特朗普❙ 犯一級偽造商業記錄罪(共34 項),2024年5月30日,34項罪名全部成立。 我打賭,沒有人知道 ❙特朗普❙ 實際上犯了什麼「罪」。我也不不懂。❙美國❙ 著名的刑事律師和憲法學者
Thumbnail
五月三十日(星期四)是紐約司法界讓花旗蒙羞的一天。世人清楚看見美共民主黨如何為了打壓競選對手而無所不用其極。壞人不擇手段羅織虛擬罪狀,陷害愛國者,並利用一件無中生有的案件來打擊總統特朗普(Trump)......
Thumbnail
五月三十日(星期四)是紐約司法界讓花旗蒙羞的一天。世人清楚看見美共民主黨如何為了打壓競選對手而無所不用其極。壞人不擇手段羅織虛擬罪狀,陷害愛國者,並利用一件無中生有的案件來打擊總統特朗普(Trump)......
Thumbnail
5月30日,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被控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對特朗普的量刑將在7月11日、也就是共和黨人將正式宣佈他為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幾天前公佈。特朗普成為美國第一位被刑事起訴並判有罪的前總統,還有可能當選下一屆總統。   陪審團裁定特朗普偽造了
Thumbnail
5月30日,紐約一家法院陪審團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被控的34項罪名全部成立,對特朗普的量刑將在7月11日、也就是共和黨人將正式宣佈他為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幾天前公佈。特朗普成為美國第一位被刑事起訴並判有罪的前總統,還有可能當選下一屆總統。   陪審團裁定特朗普偽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