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芬蘭資料中心廢熱回收再利用 | 外媒解析 | 國際 | 經濟日報、ChatGPT
重點彙整
- 資料中心熱能再利用趨勢興起: 資料中心因儲存大量數據與伺服器運作,耗能龐大並產生大量廢熱。 芬蘭Polanco公司設立的資料中心,採用150 MW等級熱回收系統,預計一年供熱2500戶家庭,回收效率達40%。
- 資料中心選址轉向北歐: 由於氣候寒冷、電力穩定且成本低,北歐成為資料中心設置熱點,並利於廢熱回收利用。 具體例子:Google、Microsoft等企業均於芬蘭設置資料中心。
- 能源結構有利於永續發展: 芬蘭與瑞典的發電結構:再生能源(39%)、核能(32%)、燃煤與其他化石燃料(26%)、燃氣(3%)。 再生能源與核能佔比高,有利發展低碳資料中心與熱回收系統。
- 資料中心回收熱能投入區域供暖: 轉供地區供暖系統是「碳中和」應用的重要手段,屬於循環經濟的一環。
二、新技術與政策與以往比較
- 傳統資料中心問題:大量用電、產生廢熱但未被利用。
- 新模式差異: 將廢熱用於區域供暖,整體能源使用效率提升至40%,為以往模式重大提升。 地點選擇從能源便宜轉為「能源乾淨 + 能再利用熱能」,價值鏈向環保與碳中和延伸。
關於投資u should know
1. 資料中心建設與伺服器製造產業
- 影響分析: 有利資料中心擴建與綠色轉型需求,設備與散熱設計商機上升。 若資料中心導入熱回收設計,需新型散熱模組與溫控管理設備,有利相關供應鏈出貨。
2. 再生能源與區域供熱系統建設
- 影響分析: 協助建置能源整合系統與區域供暖管網,有潛在海外輸出市場。 有望搭上低碳與碳權交易趨勢,企業評價提升。
3. 工程與自動控制系統業者
- 影響分析: 涉及熱能轉換、溫度控制、自動監控的工程與機電業者受惠。 芬蘭模式可推展至台灣或其他寒帶城市,擴大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