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壞 ( 原文作者 : 戴德 賈蒙 ) ~ 第15章 大企業與生態環境

更新於 2024/06/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應生成式AI浪潮,全球科技大廠加速建置資料中心。隨著AI與資料中心耗電量激增,勢必推升天然氣需求。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執行長mike wirth預計,由於資料中心運算需要龐大電力,將帶來一波新的天然氣需求潮。

比起其他發電方式,天然氣需求前景更為看好。原因是太陽能、風力發電受天候影響,而資料中心運轉24小時不間斷,一旦斷電停止運作,服務中斷的成本十分可觀,故天然氣發電具有相對的發展優勢。

至於燃煤發電有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各國正逐步淘汰燃煤電廠,核電成本太貴,地熱發電效益則有待驗證,因此天然氣發電是資料中心最可靠的供電來源。

知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研判,資料中心所衍生的龐大電力需求,其中60%將由天然氣供電滿足,40%則由再生能源滿足。

( 以上內容摘自網路新聞 )

雪佛龍CHEVRON CORP 在海外基金投資標的中,多為該基金之主要占比。最近在大崩壞這本書讀到非投資機構撰寫該企業的相關介紹。

作者戴德 賈蒙是地理學者,擅長以地理環境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按理,對於資源開採的大企業,應該很不以為然。確實作者在書中自述…我就像大多數的人,對石油公司深惡痛絕,如果有人敢給予這個產業正面報導,提到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我總是深深懷疑,不以為然。(頁507 )

我們的能源多數來自石油,天然氣則是石油的副產品。天然氣要能夠有效被利用,需要有液化及運輸設備,而設備需要投注大量的資金,如果只是開採石油,沒有液化天然氣的處理設備,只好就地燒掉,那景象便是一座座的油井和沖天烈焰的油田。

雪弗龍石油公司位在巴布亞由幾內亞南部高地的庫圖布油田( Kutubu field ),是6家石油公司共同經營的合資企業。

因為油田區位在奇柯瑞河( Kikori River)的水源區,該區域為多石灰岩地形,雨量又是世界之最( 年雨量平均約10000公釐 ),常有土石崩塌,因此開採困難。

1993年,雪佛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進行一項大規模的保育和發展整合計畫。希望開採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將環境損害減到最低。( 頁509 )

雪佛龍是一家以營利為目標的石油公司,需要產生利潤對股東交代,為了環境保護維持生態而花錢,股東盈餘勢必會減少,股東反而會抵制這樣的策略。但,雪佛龍為何決定這麼做 ? 很顯然是這樣的政策可以幫公司賺更多的錢,原因是這麼做可以避免環境災難,減少大眾對石油業災難可能有的反應;也為了符合地主對環境保護的要求,避免耗時的官司纏訟而延宕開採計畫。

從這方面來看,庫圖布油田開發案顯示雪弗龍的先知先覺,這家公司已經預見政府的環境保護標準將越來越嚴格。往後,世界各國政府對環境破壞的預防將越來越多。(頁514~515)

作者於1998~2003年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顧問期間,曾4度前往庫圖布油田和水源區,每次長達1個月。作者形容抵達目的地前,飛機降落時,從機窗俯瞰,直到地平線的盡頭,都是廣袤的雨林。

2004 年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首次提出的 ESG 概念,就是評估企業表現的新型態指標,讓企業不再只以財務報表評斷表現優劣,而能兼顧環境與社會均衡發展。至今,已有無數企業開始走上ESG永續經營的方向。

ESG指標也可作為投資人評估企業前景發展的參考,觀察2008年金融危機及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期間,歐洲83家上市銀行中,ESG分數較高的銀行所受到的衝擊和影響較小。由此可見投入ESG永續發展的企業更能承受環境的風險變化,而投資人與社會大眾也更願意和體質健全、投入永續發展的銀行進行往來。( 以上內容摘自網路)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元對立的存在,形成凡人、凡事、凡物的區隔,而區隔成規就會有意識形態上的偏執。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如果不會執著語言的朔源,僅就文學小說隱藏之意識型態來探索奇幻的劇情,我想會簡單許多。
二元對立的存在,形成凡人、凡事、凡物的區隔,而區隔成規就會有意識形態上的偏執。
⋯⋯他相信,人不會死,衰亡的只是肉體。如果這樣的觀念確立,那麼我們看待肉體衰亡(死亡)這件事就會比較坦然一點,接著才有辦法執行「放手」。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如果不會執著語言的朔源,僅就文學小說隱藏之意識型態來探索奇幻的劇情,我想會簡單許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來都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 自從出現在這個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要解釋, 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解釋要做些什麼, 解釋這些要怎麼做,解釋這些又是什麼...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社會評論如果跟新聞一樣,那不叫社會評論,那是報導。社會評論要真實要有遠見,要有當下沒有人看不懂,未來會一一實現,這叫真社會評論。可惜了,在我們的教育中讓
Thumbnail
<p>最後一篇,談改變。若是有一校一系一人認知到我前面提過的問題,願意「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能產生一些改變。這改變會有傳染力。</p>
Thumbnail
<p>大學崩壞的第六個切入點,是被討厭的勇氣。但這被討厭的勇氣,和阿德勒沒啥關係,只是名字剛好一樣,重點在於,這種勇氣也造成了大學體系的崩壞。</p>
Thumbnail
<p>大學不論師生都是成人,但學生總是畢業後才稱自己是「出社會」,為什麼?是因為學生畢業後才開始賺錢嗎?這答案不太準確。我認為最準確的答案是:大學的金錢觀和社會的金錢觀對不上,所以大學才會算在「社會之外」。</p>
Thumbnail
<p>大學有個公開的法理秩序,我們稱為「學術規範」,還有一個半公開的法理秩序系統,被我們稱為「關係」。這兩種系統絞在同一個空間內,會產生對抗;當關係系統超過學術系統,就會出現讓學術人感到驚訝的「怪現狀」。</p>
Thumbnail
<p>「價值」在學術上,專指人類行為目標所具有的性質。聽起來很專業齁,但講白話點,你的目標(不管是錢或是其他事物)對你而言,都會具有某種價值。所以目標和價值總是黏在一起來談。那大學的目標或價值為何呢?</p>
Thumbnail



本書《2010大崩壞》,作者為Harry S. Dent, Jr.(哈利‧鄧特二世),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值得思考的一本著作。值得思考的是,他所使用的方法論,趨近於戰略學中的一種「勢能」概念,有趣的地方在於,他使用了跨領域的幾種方法與知識,用了錯誤的方向,得到了正確的結果,雖不完美但總比沒有好。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從來都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 自從出現在這個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要解釋, 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解釋要做些什麼, 解釋這些要怎麼做,解釋這些又是什麼...
Thumbnail
過去人們曾建立許多鼎盛壯闊的文明,如馬雅、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但它們卻在巔峰後快速殞落,讓人費解。《大崩壞》對這問題給出一個警示的答案:人類破壞環境,最終自食惡果,失去生存利基。
Thumbnail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他除了是頂尖的科學家之外,又致力於大眾科學教育的推廣,也是全世界唯一榮獲多次科普書獎項及各種文學獎項的作家,他的文筆生動,資料詳盡完整又嚴謹,讀他的書可以說是心靈饗宴,更是精神上的震憾。 什麼是「大崩壞」?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社會評論如果跟新聞一樣,那不叫社會評論,那是報導。社會評論要真實要有遠見,要有當下沒有人看不懂,未來會一一實現,這叫真社會評論。可惜了,在我們的教育中讓
Thumbnail
<p>最後一篇,談改變。若是有一校一系一人認知到我前面提過的問題,願意「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能產生一些改變。這改變會有傳染力。</p>
Thumbnail
<p>大學崩壞的第六個切入點,是被討厭的勇氣。但這被討厭的勇氣,和阿德勒沒啥關係,只是名字剛好一樣,重點在於,這種勇氣也造成了大學體系的崩壞。</p>
Thumbnail
<p>大學不論師生都是成人,但學生總是畢業後才稱自己是「出社會」,為什麼?是因為學生畢業後才開始賺錢嗎?這答案不太準確。我認為最準確的答案是:大學的金錢觀和社會的金錢觀對不上,所以大學才會算在「社會之外」。</p>
Thumbnail
<p>大學有個公開的法理秩序,我們稱為「學術規範」,還有一個半公開的法理秩序系統,被我們稱為「關係」。這兩種系統絞在同一個空間內,會產生對抗;當關係系統超過學術系統,就會出現讓學術人感到驚訝的「怪現狀」。</p>
Thumbnail
<p>「價值」在學術上,專指人類行為目標所具有的性質。聽起來很專業齁,但講白話點,你的目標(不管是錢或是其他事物)對你而言,都會具有某種價值。所以目標和價值總是黏在一起來談。那大學的目標或價值為何呢?</p>
Thumbnail



本書《2010大崩壞》,作者為Harry S. Dent, Jr.(哈利‧鄧特二世),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值得思考的一本著作。值得思考的是,他所使用的方法論,趨近於戰略學中的一種「勢能」概念,有趣的地方在於,他使用了跨領域的幾種方法與知識,用了錯誤的方向,得到了正確的結果,雖不完美但總比沒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