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是專案經理的專屬技能嗎?
當然不是!無論你是什麼職位,「專案管理」的思維都能讓工作更有效率,它的核心觀念能體現在工作、生活等萬事萬物。
相信大家都有規劃出國旅遊的經驗,接下來這 6 篇系列文章,讓我們透過「規劃出國旅遊」來輕鬆學會「專案管理」的核心知識:
- PM 的旅程 01|🤔 連出國玩都需要專案管理?|從旅行看懂商業環境
- PM 的旅程 02|✈️ 欸!我們一起出國玩吧!|專案啟動怎麼規劃
- PM 的旅程 03|🗺️ 行程規劃大作戰|專案規劃的全方位指南
- PM 的旅程 04|🧑✈️ 當個稱職的旅行團長|專案執行的領導藝術
- PM 的旅程 05|🚨 旅行中的 Plan B|專案監控與應變實戰
- PM 的旅程 06|📸 完美收尾的善後工作|專案結束與價值實現

現在,終於要出發了!
但是,當 6 個人真的到了日本,才發現:規劃是一回事,實際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 小美在澀谷血拼到不想走,其他人都在外面等
- 阿明堅持要去某家拉麵店,但排隊要 2 小時
- 大家開始有點不耐煩、意見分歧
這時候,身為「團長」的你,要怎麼帶領大家順利完成旅程?
A|領導與賦權
管理 vs. 領導?了解兩者的差異也和出國旅遊有關嗎?有的!應用到旅遊情境的差異就是:
- 確保行程按計畫走 👉 管理:使用一組規定的行為來指導行動(把事做對)
- 讓大家願意配合行程 👉 領導:透過討論和想法交流來引導團隊(做對的事)
情境一:小美購物拖延時間
- 管理思維:「我們要走了,趕快!」
- 領導思維:「小美,我知道妳還想逛,但後面還有晴空塔的夜景,那裡也有購物區喔!我們明天可以再回來。」
情境二:大家累了,不想走行程
- 管理思維:「不行,計畫好的行程一定要走完!」
- 領導思維:「大家都累了對吧?我們先回飯店休息 1 小時,或者今天就輕鬆點?」
看了上述情境,大家覺得哪一個思維在出國旅遊的時候會比較開心呢~?
領導要以同理心領導團隊,保持透明性和開放性以建立信任。身為專案經理,需根據專案類型、團隊成員的成熟度與經驗等面向來調整領導風格:
🔹指示(Directing):專案經理進行所有決策。
🔹輔導(Coaching):領導者參考意見,但進行決策。
🔹支援(Supporting):團隊共同決策,領導者提供協助。
🔹授權(Delegating):團隊自主決策與執行。
但是,本來就充滿彈性的自由行,有需要領導者嗎?和跟團相比,或許沒那麼絕對,思考一下,當出國旅遊遇到分歧,通常都是誰來協調呢?你心中的那位朋友是不是具備上述的「領導思維」呢?
賦權、團結和自主是高績效團隊的特徵。 身為專案經理,應建立支持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環境讓「賦權」得以發生,使團隊能夠感受到工作的負責人意識,共同做出決策並分擔責任。授予團隊「自主權」可以展現信任、激勵並提供生產力!
關於激勵,可透過以下的理論和方法來輔助:
🔹馬斯洛(Maslow)需求層次理論
🔹赫茨伯格(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
🔹麥格里戈(McGregor)X 和 Y 理論
🔹麥克利蘭(McClelland)成就激勵理論
B|支援團隊成員
當團隊成員遇到困難,如何協助?
情境一:小東負責的訂房出現狀況
- 狀況:飯店說沒有我們的訂房記錄
- 小東:慌張、自責、不知所措
- 團長:先安撫情緒「別緊張,我們一起想辦法」,接著查看訂房確認信、聯絡客服。如果真的沒有訂房成功,立刻找附近替代飯店!大家也一起學到一個經驗,下次訂房後可以截圖確認,並提前再確認一次!
情境二:阿文規劃的行程太趕
- 問題:第一天走了 5 萬步,大家累癱
- 阿文:「抱歉,我沒想到距離這麼遠...」
- 團長:不責怪「沒事,第一天比較難抓節奏」,並提出「明天放慢速度,中間多安排休息時間」的調整方案,並鼓勵大家下一次就知道怎麼規劃了!
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在做專案時,合作對象也是如此,我們可以透過人格特質來了解大家,常見的有 DISC、MBTI、OCEAN 等。但更重要是,專案經理應運用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有助於將衝突降到最低。主要要素有:
🔹情緒自我意識、認知
🔹自我調節
🔹激勵
🔹同理心
🔹社交技能
C|溝通與協作
除了和旅伴的溝通,別忘了還有其他角色!例如:
- 和家人報平安、分享旅程
- 和沒參加的朋友分享旅程、維繫感情
- 和飯店確認訂房
- …
專案管理中的利害關係人在整個過程中都有時時刻刻的管理、調整應對策略! 若用權力和關切程度來分析,可區分成四種策略:


出國玩難免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怎麼化解呢?
情境:原本新宿只要逛 2 小時,但小美逛了 3 小時還不想走、還想繼續購物。有些人已經等得不耐煩…
- 負責行程規劃的阿文:「說好 2 小時,現在已經超時 1 小時了!後面行程怎麼辦?」
- 出國目的就是購物的小美:「我還沒買夠啊!難得來一次日本!」

關於衝突管理的方法有 5 種:
🔹緩和/包容:放下小爭端、面向大目標,因包容而緩和
🔹撤出/規避:延遲議題
🔹妥協/和解:Lose-Lose 最後的手段
🔹強迫/命令:一言堂
🔹協作/議題解決:Win-Win 最耗時
建議處理衝突順序是:
1. 成員先自行協調
2. PM → 當影響團隊時出面協調
3. 功能經理 → 當 PM 協調也沒用時出面
4. 贊助人 →當功能經理協調也沒用時出面
D|培訓、輔導和指導
旅行也是學習的過程,例如:教OO如何搭日本地鐵,就不用都依賴別人帶路;日文好的旅伴發現其他旅伴日文對話誤用了情境,趕緊協助等,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
而這些都是分享知識的形式,
🔹培訓(Training):學習目前要用的技能,成功並積極運用該知識就是最好的培訓成果。
🔹輔導(Coaching):把所學技能實際應用,並由資深同仁輔導個別成員遇到的挑戰。
🔹指導(Mentoring):為了長期的專業發展,有位 Mentor 長期帶領著你,Pair programming 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旅行不可能完全照計畫走...
當計畫趕不上變化時,我們要如何應變?這就是下一階段「監控與應變」要處理的事情。
下回預告
👉 PM 的旅程 05|🚨旅行中的 Plan B|專案監控與應變實戰
類型:PMP 專案管理師
講師:林汶因、袁明義
時間:2025/5/17、2025/6/29
機構: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
小編:517、Yu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