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指數回檔,市場情緒轉趨謹慎 連假後回到盤面,美股三大指數全數收低:道瓊-0.55%,S&P 500 -0.69%,那指-0.82%,費半走弱幅度最大-1.12%。盤中一度殺到接近-2%,尾盤有收斂,但整體情緒偏謹慎、觀望濃。量能屬於假期後的正常回升,但主導行情的不是量,而是債市與政策新聞帶來的波動。波動指標上行,顯示避險需求升溫。 壓力來自兩頭:關稅法律不確定+殖利率跳升 今天的賣壓主要兩股力量:第一,關稅政策進入法律攻防。上訴法院裁定多數關稅違法後,白宮表態要把案子送進最高法院並加速審理。這讓企業端對進口成本與供應鏈安排再度陷入不確定。第二,長天期美債殖利率跳升,30年升到約4.97%逼近5%,10年靠近4.3%。市場擔心若關稅最後被判無效,政府可能需退還已收關稅,財政面壓力加重,推升長端利率。疊加上週PCE顯示通膨仍偏黏,市場雖然仍估九月降息1碼的機率高(約九成),但對之後的路徑變得不那麼篤定。經濟數據面,ISM製造業連六個月萎縮,也增添了「成長降溫、政策又不確定」的矛盾感。 哪裡強、哪裡弱:半導體與高估值受壓,防禦與醫藥相對抗跌 利率跳升、估值敏感度高的族群首當其衝,半導體領跌(費半-1.12%,輝達-1.95%),「美股七雄」幾乎全數回檔(特斯拉-1.35%、蘋果-1.04%、亞馬遜-1.60%、Alphabet-0.72%、微軟-0.31%、Meta-0.49%)。房地產與部分高股息資產也受長利率擠壓。相對的,黃金創歷史新高、金礦股走強,顯示資金尋求安全邊際。個股層面,醫藥/生技有題材的相對抗跌(Biogen +5.6%),消費中少數亮點來自彩妝(Ulta +8.1%)。傳統民生消費則被公司事件拖累(卡夫亨氏-6.97%、星座集團-6.6%),反映在「景氣溫、成本高」環境下,基本面分化更明顯。 卡夫亨氏宣布拆分北美業務,股價重挫 卡夫亨氏宣布將把北美雜貨(如Kraft Singles、Oscar Mayer)與醬料塗抹事業(如亨氏番茄醬、Philadelphia奶油起司、Mac & Cheese)分拆為兩家公司,預計2026下半年完成。消息公布後股價-7%。意義在於:管理層試圖用更聚焦的資本配置解決成長與效率問題,但短期帶來不確定與重整成本,也讓投資人重新評估民生必需品類股在關稅、成本與需求放緩下的利潤韌性。 星座集團下修獲利與啤酒銷售展望,需求與關稅壓力浮現 Modelo、Corona母公司下調調整後獲利指引,並預估2026會計年度啤酒銷售下滑2%-4%,理由包括關稅影響與消費動能轉弱,股價-6.6%。這對整體飲料/食品類股是一記提醒:在成本與關稅交錯的環境,量能(銷量)弱化會放大邊際壓力。 輝達帶頭的晶片股回檔,AI交易降溫 晶片股整體退潮,輝達-1.95%,市場對「AI晶片是否供不應求」的傳聞與澄清交錯,加上中國銷售與出口政策的不確定,使短線情緒走弱。這不是第一次看到「利率上行+消息雜音」下的AI多頭降溫,提醒投資人AI主線雖在,但股價定價權短期仍受利率與政策牽動。 Ulta Beauty獲券商力挺,強彈收復失土 Ulta在強於預期的第二季成績與新任執行長策略獲肯定後,券商上調目標價,股價+8.1%,收復上週五的大跌。這告訴我們:即便在偏弱的盤勢裡,基本面有亮點、現金流穩健的消費股仍有表現機會,但波動會比過去大。 Biogen獲FDA批准Leqembi皮下注射版本,降低治療摩擦 Leqembi獲准改為每週皮下注射(以往需每月兩次到輸注中心),用藥便利性大幅提高,股價+5.6%。這類「降低就醫摩擦」的創新,對採用率有實質幫助,也凸顯醫療創新在景氣放緩時的相對獨立性。 Ralph Lauren創歷史收盤高,品牌熱度加分 Ralph Lauren受惠名人效應與品牌聲量攀升,股價+4.8%創新高。高端品牌在高利率環境下表現分化,但只要品牌力強、庫存健康,仍可穿越週期。 Alphabet反壟斷裁定避開分拆風險,允許「付費預載、禁獨占」 法院裁定谷歌無需分拆Chrome或Android,可持續向夥伴(包含蘋果)支付預載費用,但不得簽獨占協議,可能需引入搜尋選擇畫面。盤後AAPL、GOOGL偏正面。市場解讀為「最壞情境解除」,但長期看流量成本(TAC)與競爭壓力可能上升。 殖利率逼近關鍵位、黃金再創新高,避險味道濃 30年美債殖利率逼近5%,10年靠近4.3%;黃金盤中衝越3600美元/盎司創歷史高。這反映兩件事:一是長期財政與關稅不確定把風險溢價抬高;二是即便市場押注9月降息,大家仍在為「通膨回彈或政策變數」買保險。 ISM製造業續縮、就業報告在前,事件風險聚焦週五 ISM製造業連六個月低於50,顯示製造業景氣偏弱。市場現階段仍押注9月降息1碼,但關鍵視角會放在週五非農,若再次偏軟,利率路徑可能更傾向寬鬆;反之,若薪資或就業回溫,則利率不確定再起。 Elliott據報入股百事,推動改善想像 華爾街日報報導Elliott建立約40億美元部位,股價盤中小漲。對大型消費股,激進投資人介入通常意味著資本配置與效率提升的可能性。 我怎麼看:幾個重點的邏輯整理 長端利率逼近5%,壓力先打在「估值」不是「獲利」 - 現階段企業盈餘並未明顯轉差,賣壓多來自折現率上升(殖利率上行讓未來現金流折現更嚴格)。這對高本益比、現金流在未來的成長股(特別是半導體、雲軟體)壓力較大。它沒有打破AI長期趨勢,但改變了短期定價權。 關稅法律戰是「不確定性」而非已知利空,對情緒影響大於基本面 - 關稅最後走向仍未知,可能降低企業成本(若被推翻)或延續現狀(若獲支持)。真正在今天擾動市場的,是「過程中」的合約與稅負安排不確定,企業延後決策、投資人調降風險偏好。這類事件性風險,通常提升波動、壓抑部位,但未必改變年內盈餘走勢。 製造業疲弱但仍偏「軟著陸」,關注就業是否「太冷或太熱」 - ISM續縮顯示動能偏弱;若週五非農延續溫和(新增5-8萬附近、市場預估約7.4萬),反而支持「緩降息+不硬著陸」劇本。但一旦薪資或就業超預期回溫,利率不確定會回來;若太冷,衰退預期升溫。短線走勢很可能被數據牽著走。 民生消費股的分歧在「價格力」與「量」,不是簡單的防禦與否 - 卡夫拆分、星座下修,呈現成本/關稅與需求放緩交錯下,品牌力與產品組合的重要性。具定價權與創新(或成本控管)者能守住利潤,否則會受擠壓。選股要回到公司別的現金流與品類週期。 黃金創高不是因為「必然通膨」,而是「政策與財政不確定」 - 金價創高更多是「對未來政策路徑與財政赤字」的保險單。它某種程度也在替股票市場的波動抬高一個底線:當不確定升高,部分資金會離開高波動資產。 Josh評論:短線偏防守,情緒受利率和關稅拉扯 短線:事件密集、波動放大,先降風險再談進攻 - 我把短線看法由中性偏多調整為中性偏空。理由很單純:長端殖利率逼近關鍵位、關稅訴訟不確定、週五非農在前,三項同時上桌,市場的風險承擔意願自然下滑。短期擇時比選股重要,對反彈不追,盯10年/30年殖利率與非農數據做節奏調整。 中期:基本面仍有支撐,但估值天花板更低、節奏更抖 - 我維持中期偏正面的核心框架不變:2025年EPS仍有成長、AI/資料中心資本開支是多年的結構性趨勢。但要承認長端利率與財政議題,會讓市場給的本益比不如年初大方。中期策略會更重視「品質與現金流」,而不是單純追題材。 Josh操作筆記:在高估值與高不確定之間,先守再攻 短期風險控管與觀察重點 - 先降槓桿與總曝險、保留現金緩衝;對高β、高估值族群(半導體、高成長軟體)降低追價,改以回檔分批、用部位控管或選擇權避險。 - 觀察三個關鍵:1) 30年殖利率是否有效突破5%;2) 週五非農與薪資是否落在「不冷不熱」區間;3) 關稅訴訟是否出現時間表或暫時性的政策指引。 - 配置上採「穩健+防禦」的短線barbell:一端是高品質現金流(大盤/品質/股利增長)、另一端是具催化的醫療/生技或個別事件股;房地產與高槓桿高配息資產短期保守。 長期布局與耐心累積報酬 - 核心仍以大盤與品質為底盤,衛星放在結構性題材:AI/資料中心供應鏈、雲端與資安、工業自動化與基建。這些方向不是天天飛,但在3-5年的投資窗下,受益企業的盈餘與現金流有望持續擴大。 - 評價紀律要更嚴:以前瞻本益比回到5-10年均值區附近,作為逢回加碼的客觀參考;顯著高於均值時,逢彈減碼週期與高波動部位。用規則對抗情緒,讓投資節奏不被短期新聞牽著跑。 給新手的一句話總結 這種「利率上衝+政策不確定」的週期,短線別硬拚勝率,先把風險控好、等數據與政策塵埃落定,再用有紀律的逢回布局,讓長期的結構性趨勢替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