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朵在水裡流動的倒影,成了我按下心靈暫停鍵的契機。
幸福,其實就在停下來的那一刻
那天,我原本只是想走到大廳外的座椅上發呆,卻在途中被水池裡的景象吸引住。輕輕拿起手機留下照片後,我索性半躺坐下,耳邊伴隨潺潺的流水聲,眼前的雲朵悠悠漂移。總是奔忙的心思,彷彿在那一刻停靠下來,得到了短暫卻安穩的休息。
朋友曾經分享過一句話:修行師父告訴她,母親在高齡時能找到一件讓心「靠上去」的事,是一件幸事。當時我不太明白,但如今我懂了。那份「靠」與「駐」,就像一個心靈的中轉站,提醒我:我們需要讓心暫時停泊的地方。
從遺憾到禮物
當初買下這間房子時,我心裡其實存著遺憾。偶爾會被「如果當時能更好」的想法困住,陷入懊悔與自責之中。
然而,在這樣的靜止時刻,我卻能感受到另一種釋懷。過去的片段,隨著當下心境重新排列組合,漸漸轉化成新的意義。
這也呼應了我昨天抽到的詩歌卡提問:「在轉變的路途中,那些生命禮物是我容易忽略的?」
答案忽然清晰——那些早已被贈與、且我已經擁有的,就是最真實的禮物。
當我看見自己已經握在手裡的豐盛,心弦像是從緊繃中被輕輕調鬆,事情往往就在此時出現了轉機。
瘋狂的自戀吧!
或許,我需要更大膽一些——瘋狂的自戀吧!
愛上自己,也愛上生活。
這不是驕矜,而是一種深切的能力。當我允許自己因一抹倒影、幾縷雲絲而悸動時,生命的能量便一再湧現。
原來幸福,不在遠方,而在我願意凝視的每個當下。
清晰感,比執著更重要
這份體悟,也讓我重新看待找房子的過程。
當我缺乏清晰感時,只是憑著一股衝動向前衝,像是著了魔般不停尋找,卻陷入執著與焦慮。
但當我真正明白「我為什麼需要一個新空間」時,答案反而自然浮現。合適的租屋機會,不請自來。
我終於懂得:清晰,比執著更重要。暫停下來,看見內心真正的需要,才是讓人生轉動的關鍵。
當下體驗與未來安全感之間的平衡
之前讀的《別把錢留到死》,將書中概念融合了自己獨特的個人性之後,化為了目前生活實踐中兩個很重要的方向:
第一,把金錢化為經驗,而不是不停堆疊物品。經驗不會佔據空間,卻能在心裡留下痕跡。
第二,在無法確定的時代裡,與其過度焦慮未來,不如把部分金錢換成當下的幸福體驗。
這也是我為什麼想租下鄰居家的小屋,推動我們家「分分合合組合居住」生活實驗的內在動機。錢沒有不見,它只是轉化成一家人共享的時光,變成我們喜歡的生活模樣。
一個小小的倒影,讓我找到心靈的靠站;
一次轉念,讓遺憾化為禮物;
一份清晰,讓執著化為安定;
一種選擇,讓金錢化為幸福的體驗。
我慢慢懂得,幸福不是外求,而是當下的清晰與溫柔的愛。
最後,我想用剛剛正好在《散步療癒》這本書中讀到的一段話來作為給自己未來的溫柔提醒與行動清單:
「我所說的“散步療癒”的魅力在於它很簡單。你需要做的就是抽出時間,重復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的動作,在一個能讓心情平靜下來的地方,重啓感受,幫助自己與困難並肩而行,看清它們的本質。
值得關注的是,“大自然”並不局限於野外、偏僻和難以接近的地方。它無處不在,即使在最繁華的都市,只要你用心去看,它都無處不在。世界上的大城市,包括倫敦在內,都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公園和其他開放空間,在這些地方,你完全可以親近地球,連接周圍環境。大自然就在你的家門口,它張開雙臂向你發出邀請。關鍵在於如何回應它的盛情。若你接受了,美妙的事情就會接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