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篠山市位於兵庫縣中東部,東鄰京都府,總面積377.59平方公里,四周有207.63平方公里的區域為山林,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隨著舞鶴若狹高速公路的開通和JR福知山線的複線通車,與關西經濟圈的大阪、神戶已在車程1小時以內可到達,篠山地區坐落在縣立自然公園的山脈之中,自古以來,人們以農耕文化和佛教文化為中心,1609年,德川家康下令建造篠山城,這座擁有六萬石封地的城下町成為丹波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繁榮昌盛,這片廣闊的山脈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如今的丹波篠山市。
核心產業是農業,主要特產包括丹波篠山黑豆(黑毛豆)、丹波篠山山藥、丹波栗子、丹波松茸、丹波茶、丹波燒以及丹波棉花;這裡也是全國聞名的「Dekansho祭」(以盆舞歌曲形式演唱的民歌)的舉辦地,盛大的「Dekansho祭」於八月舉行;此外,這裡全年還會舉辦「陶藝節」和「味覺節」等各種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居民從市區遷入丹波篠山市,儘管它只是一個「里山」(鄉村),卻擁有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熱情好客、靈活變通的態度也吸引著人們考慮遷居,人口37,884人。 https://www.city.tambasasayama.lg.jp/index.html

圖片來源:丹波篠山市官網
核心策略是 「創造性的過疏化」 ,不追求人口數量增長,而是專注於提升生活品質與人口質量,吸引特定價值觀的人移居,並將傳統文化與農業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資產。
以下是丹波篠山市的具體做法:
★核心戰略:從「防守」轉為「進攻」的創生策略
丹波篠山市放棄了傳統「防止人口流失」的防守思維,轉而積極創造魅力,吸引認同其價值觀的人才。
•具體做法一:積極推動「創意移居」與人才招募
丹波篠山市是日本最早且最系統化推動「關係人口」和「移居」的城市之一。
1.「丹波篠山工房」計畫:
.做法:招募來自都市的「創意階級」(設計師、藝術家、料理人、建築師等),提供空屋、工作室和支援,讓他們在當地進行創作與創業。這些新居民帶來了新的視野和網絡,活化了社區。
➢網址:丹波篠山工房 官方網站
2.全日本最優厚的移居支援金:
.做法:提供極具吸引力的經濟誘因。對於符合條件的移居者(特別是18-45歲的青壯年),最高可提供 ****
➢網址:丹波篠山市移居支援金制度說明
3.綜合性移居支援平台「SASAYAMA IJU」:
.做法:提供從空屋、工作、體驗居住到生活諮詢的「一站式」服務,大幅降低移居的門檻與不安。
➢網址:丹波篠山移居支援綜合網站

圖片來源:丹波篠山市官網
•具體做法二:振興農業與六級產業化
作為「丹波黑大豆」和「丹波栗」等高級農產品的產地,該市致力於提升農業價值。
1.「丹波篠山美味協隊」:
.做法:這是一個極具創意的組織,由本地生產者和外來的年輕創意人才(隊員)組成。隊員們運用其行銷、設計和業務拓展專長,協助本地農家開發新商品、設計包裝、開拓銷售渠道,將農產品變成高附加價值的商品。
➢網址:丹波篠山美味協隊 官方網站
2.發展食品加工業:
.做法:鼓勵並支援利用本地食材進行加工,建立「DEAI市場」作為產品展售與交流的據點,並吸引相關企業投資設廠(如知名果醬廠「PEOPLE'S」),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網址:DEAI市場 官方FB (重要資訊發佈平台)
•具體做法三:文化資產的活化與再利用
擁有大量傳統町屋和歷史建築,該市將其視為重要資源。
1.「城下町 篠山」空屋銀行:
.做法:系統性地調查和管理空置的傳統町屋,提供修繕補助,並媒合給有意移居或開業的人士,讓歷史建築重獲新生,成為咖啡館、商店、旅館或住家。
➢網址:城下町 篠山空家銀行
2.「篠山藝能塾」:
.做法:為了傳承即將消失的傳統表演藝術(如能樂、狂言),開設藝能塾招募全國的學員來學習,並將成果在當地進行展演,將文化傳承與觀光結合。
➢網址:篠山藝能塾 官方網站
•具體做法四:教育創新與未來人才培育
1.「篠山東雲高校」的轉型:
.做法:與大阪的知名補習班「濱學園」合作,將面臨廢校的公立高中轉型為一所重視「探究式學習」和「地方創生」的寄宿制私立高校。吸引全國對地方議題有興趣的學生前来就讀,從教育階段開始培育未來的地方創生人才。
➢網址:篠山東雲高等学校 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丹波篠山市官網
[總結:丹波篠山市的成功關鍵]
1.明確的價值主張:不追求大眾,而是專注吸引認同「鄉村創造性生活」的特定族群。
2.大膽的資源投入:提供全國最高額的移居補助,顯示其招攬人才的決心。
3.媒合外部創意與內部資源:透過「美味協隊」等組織,巧妙地將外來的行銷設計能力與本地的農業優勢結合。
4.將所有資產「視為資源」:無論是空屋、傳統文化還是農產品,都被視為可活化、可加值的核心資產。
5.長遠的佈局:從移居支援到教育創新,進行全齡化的長期投資。
丹波篠山市證明了,地方創生的成功不在於規模大小,而在於策略的精准性與執行的徹底性。

圖片來源:丹波篠山市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