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跟大學同學去陽明山一日遊的底片洗出來了。

輪廓亦是一種美
我還記得那天又熱又渴走了近2萬步,但一路上笑聲不斷,我們玩得很開心。
隔了兩週後,看到她在群組上放了雲端相簿,「開箱」那天玩底片相機洗出來的「驚喜包」,我非常興奮。
那時我在吃晚餐,隨即放下碗筷,一看到訊息就大叫男友:
「欸欸我那天去陽明山的底片洗出來了,快點過來看。」
這是我第一次玩底片相機,我們看著照片一起驚呼:
「天啊,也太好看了吧!」

北投地熱谷
復古濾鏡的色澤讓人有穿梭時光的感覺,解析度未如iphone「清晰」,卻意外地帶了美顏效果,自然又不失真實的修飾了歲月在我們臉上留下的痕跡......膚色不均、曬紅、痘痘等。
為了即將到來的日本之旅,我和男友馬上研究日本哪裡可以買拋棄式的底片相機,打算一人一臺,紀錄下彼此眼中的箱根、鎌倉以及對方。
找著找著,男友突然問我一句:
「我好奇底片相機跟濾鏡有什麼不同嗎?因為我已經有相印機,如果你想要洗出來......」
「當然不同呀!」我立馬回答。
現在的科技當然想要什麼濾鏡都能調得出來,但底片相機真正的意義在於「拍照當下並不知道自己拍了什麼」,所以是我們帶回國的驚喜包,也因為底片有限,一個點就拍一張,就算是拍壞了、眨眼了、pose還沒擺好,也都會留下永恆的記憶哦!我這麼回答。
就像這次的陽明山之旅,旅程結束都兩週了,那種見老友如故、難得成功聚會的開心與歡笑,早已被每天朝九晚五的例行瑣事給沖淡了。可是底片相機成果「延後取得」的特性,卻讓我們在兩週後重新回顧了那天滿滿的回憶,讓美好延續。
數位時代的照片能即時預覽、無限重拍,但底片卻充滿了未知。從按下快門的那一刻起,到將底片送洗、等待沖印,最後拿到照片,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充滿期待的儀式。
現在的拍照設備升級的越來越強,誰不是拿著手機到一個景點就拍了幾十、幾百張,但底片相機不一樣,它成功在這高速運轉的資訊時代中,讓人慢下來。一捲底片只有24張或36張,我們必須慢下來、專注觀察,在旅途中特別有悸動的瞬間,才按下快門,有意識地選擇那些「映入眼簾」的畫面。
所以,想要帶底片相機出國,絕對不是單純想要那種復古濾鏡感,這麼表象的理由,而是想要為旅程增添一點遊樂體驗,對我而言,是精神上的意義唷。

便利商店吃顆茶葉蛋
你也喜歡底片相機嗎?
歡迎與我分享你的型號以及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