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午的富士山登山人潮
今年的富士山登山季在本週三畫下了句點,而這張照片是我們9/6單攻時拍下的人龍,取景位置接近山頂火口,時間接近正午,絲毫沒有因為接近季末而冷清。
台灣要能找到像這樣絡繹不絕的山,在我的認知裡大概只有假日的超熱門郊山才有可能,比如七星山、大凍山、合歡山這種等級,其他高山路線那是想都別想。
但這張照片有個貓膩,那就是「照片裡的登山者幾乎都是單攻的人。」因為絕大多數二天一夜的登山者都會早起拼御來光,接近中午才快爬到山頂的,幾乎可以確定是一日來回。
你可能會很疑惑,有這麼多人有能力單攻富士山?眼見為憑,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國際普遍性的。只是對於運動風氣不若歐美的台灣而言,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都不適合單攻,真的會很硬。
真要單攻,玉山雪山挑一座練練腳先吧!
單就體能輸出而言,它們比富士山還多喔!
不過,這一路上看到的荒謬也是多不勝數,舉凡穿休閒鞋的、全身棉的、都市背包來爬的...菜鳥所在多有、且不分國界。所幸富士山山屋一堆,從山頂下撤一點就可以避難。
那些整天喜歡臭台灣人沒水準才山難一堆的,一率建議去爬一趟富士山開開眼界。
不僅在凌晨的零下氣溫中要跟著頭燈火車排隊,竟然連單攻人潮都能綿延不絕,還有聯合國般的國籍多樣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而有這樣的人潮,山難多到自由的日本人都開始出招管制,自然也是不足為奇了。
從今年開始,登富士山要繳交每人4000日圓的入山費,這不是申請,因為完全不用登記個資,繳錢就好。因此從意義上來說,它依然是隨到隨爬的自由之山,只是同樣從今年開始每日限量:「單攻一天限量4000人」
你沒看錯,跟入山費一樣的數字。
也無怪乎到中午山徑上的人龍依然川流不息了。
對比台灣政府常拿來對標的玉山,每天單攻的名額只有少到可憐的「50人」,這樣還說要發展山岳觀光,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
不過說真的,比起富士山菜市場,我更喜歡玉山的清幽恬淡。雖然名額少到有夠難抽,但能保證抽到的人可以有良好的遊憩體驗,總量管制可說是一把雙面刃。
總之,若要讓玉山走向國際,首先必須要讓外國人相對好親近才行。拿一座名額少得可憐又抽不到的山當招牌攬客,這種體嫌口正直的矛盾行為在國際上還真是一絕。
以玉山的步道長度而言,適度地提高每日的單攻名額,我想對國內外登山者而言,就已經是一個很棒的誘因了。看看富士山來自各國的遊客都能單攻,其實潛台詞就是,玉山一樣也可以。
來台第一天直衝阿里山住一晚,
第二天續住逛神木群搭小火車兼高度適應,
第三天單攻玉山回阿里山住,
第四天去台南住三晚,第七天直接機場回國。
一週七天,台灣自然人文特色滿喫的小旅行,不就輕鬆安排出來了?還不會造成排雲額外的負擔呢!只不過搜救量能也需要同步提升就是,看看富士山的狀況就知道了。
到底要怎麼讓山成為台灣名片,或許適度鬆綁單攻限制,會是一步好棋。
當然增加多少是需要拿捏與漸進式的,亞洲有一座富士山菜市場就好,玉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