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新一代人形機器人腿部技術:從月球漫步到工業應用的突破

Mech muse 智慧新知-avatar-img
發佈於韓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好,我是 Mech Muse。今天要帶你從「月球漫步」到「貨架補貨」,一起看看韓國 KAIST 最新發表的人形機器人腿部技術,這不僅是酷炫動作的展示,更可能改變未來工業現場的勞動方式。這篇文章大約 2000 字,會分成四個大主題:新聞背景與技術摘要、技術拆解、應用與意義、挑戰與展望。讀完之後,你會更清楚:為什麼這雙「機械腿」不只是會跳舞,而是可能未來真的在倉庫幫你補貨。


新聞背景與技術摘要

在 2025 年 9 月 19 日,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 Hubo Lab(由朴海元教授領導)宣布完成新一代人形機器人下半身平台。這款機器人設計身高約 165 公分、體重 75 公斤,與一般人類身材接近,目標是能在真實產業環境中應用。

主要成果:

  • 運動能力:能做鴨子步、月球漫步等人類模仿動作。
  • 奔跑速度:平地上能達到每秒 3.25 公尺(約時速 7.2 英里),未來目標提升至 4 公尺/秒。
  • 障礙跨越:目前能跨越 30 公分的障礙,計畫提升到 40 公分以上,並具備攀爬梯子的能力。
  • 高難度動作:單腳跳躍機器人可保持平衡並反覆跳躍,甚至完成 360 度空翻。

硬體成果將在 Humanoids 2025(10 月 1 日) 發表,AI 控制演算法則會在 CoRL 2025(9 月 29 日) 亮相。這顯示 KAIST 不只是在機械結構上追求突破,更同步開發 AI 控制演算法。

📌 建議圖片位置:KAIST 機器人鴨子步或月球漫步的展示照。

Mech Muse 觀點:單看新聞,你可能會覺得這只是「機器人跳舞的新招」。但其實,每一個動作背後都是硬體耐力、控制精度、AI 平衡能力的綜合體現。這就像看鋼琴家彈琴,你看到的是旋律,背後卻是肌肉記憶、樂理訓練和多年的累積功夫。

技術拆解:硬體+AI 的雙重演出

硬體部分

  1. 自主研發核心零件:KAIST 強調馬達、減速機、驅動器都是自家設計。這讓系統更符合機器人需求,不用依賴進口零件,也能更好整合性能。
  2. 速度與剛性:3.25 公尺/秒的奔跑速度已經很驚人,要進一步提升到 4 公尺/秒,需要馬達輸出、結構剛性與回饋感測同時升級。
  3. 動作靈活性:能做鴨子步代表關節彎曲幅度大,月球漫步則考驗足部與重心的細緻控制。

AI 控制與演算法

  1. 動態平衡:單腳跳躍、空翻是最能測試 AI 控制的項目。機器人必須在快速變化的重心中即時調整。
  2. 強化學習與模擬轉移:CoRL 2025 的研究預期會展示如何用模擬訓練,再把動作安全地轉移到真實硬體(所謂 Sim2Real)。
  3. 感知整合:要在工業環境工作,光靠腿部是不夠的,還要結合視覺、力覺等多種感測器。

📌 建議圖片位置:KAIST 單腳跳躍機器人的示意照。

Mech Muse 觀點:我把它想像成一支爵士樂團。硬體是鼓手和貝斯,提供穩定節奏;AI 控制像薩克斯風手,即興發揮、即時調整。如果沒有硬體的穩定支撐,AI 再聰明也無用;如果 AI 不靈活,硬體再強也只是「笨重的金屬」。

應用與意義:不只是炫技

這項技術的意義,遠遠超過「看機器人耍酷」。

  1. 工業應用:倉庫補貨、推台車、操作閥門或門把,這些都是現在仍仰賴人力的任務。若機器人能勝任,將大幅改變物流與製造業。
  2. 救災場景:跨越落差、攀爬梯子,是救災環境的剛需。地震或火災後,這種機器人能取代人類進入危險地帶。
  3. 人機協作:若未來要跟人共事,安全、穩定、可靠的腿部設計是基礎,避免跌倒或誤傷人員。
  4. 技術自主:韓國在機器人核心零件上的突破,意味著能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減少對外依賴。
Mech Muse 觀點:這就像當年智慧型手機從「打電話」變成「全能工具」的轉折。現在的機器人,從「跳舞表演」逐漸走向「真實工業助手」,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臨界點。

挑戰與未來展望

當然,這條路還不輕鬆:

  1. 能源續航:高強度動作需要大量電力,電池容量與能效是瓶頸。
  2. 耐用度:頻繁跑跳會造成熱量累積與材料疲勞,零件壽命是一大挑戰。
  3. 環境感知:要在工廠或倉庫工作,還需結合視覺辨識、物體操作等能力。
  4. 安全性:在人類身邊工作,跌倒或誤動作都可能造成危險,因此需要冗餘控制與緊急停機機制。
  5. 成本:再強大的機器人,如果價格過高,商用化仍遙不可及。
Mech Muse 觀點:就像當年第一代電動車,技術已經「能動」,但續航、充電、成本都卡關。機器人腿部的挑戰,也很像要解決「下一代電池」一樣,是決定能不能真正普及的關鍵。

總結

KAIST 的最新人形機器人腿部技術,從月球漫步到高難度空翻,不只是「秀肌肉」,而是工業與救災應用的重要試驗場。它顯示了韓國在硬體與 AI 控制上的同步突破,也凸顯了未來人機協作的可能。雖然還有續航、成本與安全性的挑戰,但這雙「機械腿」已經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喜歡這類科技觀察,記得追蹤 Mech Muse,下一次我還會帶你看更多「未來已來」的機器人故事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1會員
338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無人機、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不嫌棄就按個訂閱八!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這篇文章帶你深入了解 1X 創辦人 Bernt Børnich 如何以低能耗、肌腱驅動等新技術突破傳統人形機器人設計,並分享他對「AI 人形機器人的 iPhone 時刻」的遠景。讀者將獲得技術細節、創業文化心法,以及人形機器人未來規模化與社會影響的關鍵洞察。
Thumbnail
2025/09/20
這篇文章帶你深入了解 1X 創辦人 Bernt Børnich 如何以低能耗、肌腱驅動等新技術突破傳統人形機器人設計,並分享他對「AI 人形機器人的 iPhone 時刻」的遠景。讀者將獲得技術細節、創業文化心法,以及人形機器人未來規模化與社會影響的關鍵洞察。
Thumbnail
2025/09/20
想知道智元機器人(AgiBot)為何能從 2023 創立到 2025 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候選?這篇帶你快速看懂它的產品演進、資本動作、技術突破與市場風險,三分鐘掌握全貌,判斷它到底是炫技噱頭,還是真正能落地的產業力量。 🚀
Thumbnail
2025/09/20
想知道智元機器人(AgiBot)為何能從 2023 創立到 2025 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候選?這篇帶你快速看懂它的產品演進、資本動作、技術突破與市場風險,三分鐘掌握全貌,判斷它到底是炫技噱頭,還是真正能落地的產業力量。 🚀
Thumbnail
2025/09/20
Sharp 發表口袋 AI 機器人「ポケとも」,主打對話與陪伴功能。本文帶你認識它的特色、與人形機器人的差異,以及陪伴型 AI 的魅力與挑戰,幫助你掌握未來 AI 夥伴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2025/09/20
Sharp 發表口袋 AI 機器人「ポケとも」,主打對話與陪伴功能。本文帶你認識它的特色、與人形機器人的差異,以及陪伴型 AI 的魅力與挑戰,幫助你掌握未來 AI 夥伴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機器人有能力執行某些任務,包括放置重物的危險工作,以及混泥土表面處理的簡單工作。雖然聽起來很令人振奮,但研究分析顯示,施工的工時並未大幅減少。而事實證明,製造會施工的機器人並不難,製造施工能力比人工強的機器人比較。
Thumbnail
機器人有能力執行某些任務,包括放置重物的危險工作,以及混泥土表面處理的簡單工作。雖然聽起來很令人振奮,但研究分析顯示,施工的工時並未大幅減少。而事實證明,製造會施工的機器人並不難,製造施工能力比人工強的機器人比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產業市場預計在2030年達到36.2億美元。目前醫療保健、製造業、零售業與金融相關組織是採用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的領先產業。文章介紹利用AI對話機器人(GeniAltX)能幫助個人及企業提升效率的情境與案例。企業正利用AI打造對話機器人,成為客戶服務或企業內部助理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特斯拉展示人形機器人進展,新款Dojo晶片宣布投產,帶動市場續關注在AI晶片、模型訓練投資、機器人供應鏈、電力、鏡頭、感測、電源與電壓管理、液體冷卻技術。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一家名為Figure的新創公司於本週三發布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展示了他們與OpenAI合作後的最新成果。在這段影片中,名為Figure 01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了與人類的交流能力和任務執行能力。 影片中,Figure 01機器人被要求執行各種任務,例如回應一般性的指令,如提供食物或清理垃圾。
Thumbnail
科幻電影描繪的場景即將成真?AI機器人問世?
Thumbnail
科幻電影描繪的場景即將成真?AI機器人問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