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恋爱,像一场热闹的迎新会,来得快、去得也快。青春的懵懂与冲动,让许多人把爱当成比较的游戏,却忘了感情背后真正的重量。作为母亲,我见证了女儿的初恋,也体验了其中的甜蜜、挣扎与心疼。写下这些,不是要否定年轻的爱情,而是盼望他们能在冲动之外,看清未来的责任与方向。
🎓 大学里的恋爱风景
大学迎新会,总是充满热闹与新鲜。各种活动不仅帮助新生融入团体,也给学长学妹制造了互相认识、甚至配对的机会。懵懂的年纪,年轻人对爱情总是跃跃欲试。有人因为找到“男女朋友”而沾沾自喜,也有人觉得没有对象代表自己不够有吸引力。
在这种氛围下,恋爱似乎成了比较的项目:谁的对象更俊、更美、更暖、更有魅力。于是,许多大一新生都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恋爱关系。
💕 女儿的初恋
我的老大也不例外。她说:“同学们都早就恋爱了,我已经算最慢的了!”于是,她与一个学长 P 交往,而对方也追求了她整整半年。
作为母亲,我虽然心里担忧,却也无奈。孩子长大了,即使反对,也管不着。我索性邀请 P 来家里坐坐。P 是个有礼貌的孩子,父母都是教授、老师,懂得买礼上门,礼数周全。反倒是我们家不拘小节。
那天,我郑重提醒他们:恋爱不是速食餐,要认认真真。结果他们点头如小学生听训一般。看得出来,P 对我女儿很上心,细心体贴;但女儿却常挂在嘴边一句让我心凉的话:“谁爱得多,谁就输了。”
⚡ 三年的分分合合
就这样,他们谈了三年,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直到 P 毕业前夕,两人矛盾加深。
P 想把时间投入创业,渴望空间与未来;女儿却觉得他自私、不切实际,甚至担心日后要养他。于是两人决裂。那一整个暑假,女儿魂不守舍、行尸走肉的模样,让我心疼不已。
我以为他们结束了。没想到开学后,他们又复合。女儿说,两人找到了“合适的相处模式”。但这一次,我看见她的改变——从大大咧咧变成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只因害怕失去。
🌍 三观的差异
其实,我担心的不是吵架,而是他们在信仰观、价值观、社会观上的差异。初恋虽美,却也充满未知。尤其是两地分隔——女儿要继续深造,P 则要创业。他们能否扛得住未来的考验?还是终究因疲累而放手?
💭 初恋的代价
初恋的确刻骨铭心。但在没有任何基础下,把最美好的青春托付给一个前途未卜的人,值得吗?这答案,或许只有年轻人自己能给。
我能理解他们的憧憬。年轻时,我也曾为爱不顾一切。可如今为人妻母,我看见婚姻的不易,见过太多三观不合的夫妻,最后闹得妻离子散。
🌱 给年轻人的话
如果可以,我期盼年轻人对爱情多一点忍耐。等到真正成熟,拥有社会历练与选择资本,再来决定人生伴侣。
💡 婚姻不是浪漫的延续,而是生命战场上的盟友。
真正的伴侣,是与你同进退、共生死的人,而不是只满足日常浪漫的小确幸。
愿年轻人能一生只做一次郑重的选择,而不是在耗尽心力之后,才后悔当初的轻率。
✍️ by 左口米右|“青春的爱,也许是试炼;唯有成熟的爱,才能陪你走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