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Gordon。
「股人筆記」是希望透過學習厲害投資人的經驗與筆記,來增進自己的投資能力。我並非完全的投資新手,基本的知識都還算了解,但對於主動選股的技巧與系統性實踐,這正是我想透過這次學習重新建立的重點。
股癌EP557 36:24有云:非常感謝各位聽眾會幫我做筆記,現在要強調一下,作筆記的這個讓我非常感恩,只是有滿多筆記都會幫我自己去亂節錄重點,再來這要稍微注意一下,不是說不能寫筆記,只是覺得有些東西還是要儘量去找原形食物啦,那有人幫你總結快速的做複習我覺得很好
所以我會盡量分清楚哪些是我自己的發想,第一大段會是我個人的心得描述、不懂的知識之研究主題簡述,而第二大段則為節目的回顧、第三段為研究主題。
一、心得
學習點:
- 2017 年歐洲航空破產潮
二、節目回顧
股癌 EP9|2020/03 節目回顧
節目回顧:
- 疫情下的航空業
- 美國緊急降息
自我學習整理:
|疫情下的航空業
油價越來越低,但是航空業低油價也難獲利,雖然燃油佔航空公司成本約三到四成,但現在因疫情導致飛機大量空飛,所以低油價也無法轉化為利潤。
航空業的避險操作,航空公司通常會做油價避險,但若操作失誤,會導致巨額虧損。例如 2008-2009 年油價崩盤時,華航因避險做多期貨但卻崩跌導致一年虧損 323 億,其中 264 億來自油價避險。
破產潮與倖存者:英國廉航 Flybe 已倒閉,MK 認為若疫情持續,會有更多航空公司破產。然而,這也可能讓體質好的「倖存者」獲利。例如 2017 年歐洲航空破產潮後,廉航 easyJet 反而因此接收了大量旅客,利潤大增。
|美國緊急降息
美國緊急降息:
Fed 突然降息兩碼,這是主席鮑威爾已預見經濟隱憂,川普批評動作太慢,認為在市場已明顯下跌時才降息,時機不佳。此舉不但未能提振市場,反而因「利多出盡」引發更深的恐懼,顯示連政府出手都撐不住盤勢。
台灣可能採取的措施,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已準備好「禁空令」等措施。 MK 不認同此做法,認為應讓市場自由運作,政府過度干預,可能只會吸引投機者,且若失敗,將造成更大的破壞力。
而在歷史數據回測,歷史上美股在「閃電降息」(非例會緊急降息)後,半年平均跌幅 1.47%,一年後平均跌幅 8.87%,這顯示緊急降息通常對應著經濟前景的不樂觀(這也不代表是因為緊急降息造成跌更多,因為緊急將息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就是下跌趨勢了)。
股癌 EP10|2020/03/13 節目回顧
節目回顧:
- 美股熔斷
- MK 對網路中的投資專家看法
自我學習整理:
|美股熔斷
熔斷機制是為應對 1987 年「黑色星期一」單日暴跌 22% 的事件而設立,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制定。
觸發標準: 第一級:S&P 500 指數下跌 7%,暫停交易 15 分鐘。 第二級:S&P 500 指數下跌 13%,再次暫停交易 15 分鐘。 第三級:S&P 500 指數下跌 20%,當日交易直接結束。
目的:希望透過暫停交易,讓投資人冷靜下來,反思市場訊息,避免恐慌性賣出。MK 和大多人對熔斷機制的實際效用抱持懷疑態度,認為它「沒有什麼屁用」,因為週一熔斷後,週四再次發生。另外中國在 2015 年也曾實施熔斷,但後來就暫停這種機制。
股癌 EP11|2020/03/14 節目回顧(週末簡短短評)
節目回顧:
- 典型的崩盤
自我學習整理:
|典型的崩盤
本週市場經歷了一場瘋狂、驚喜又刺激的「典型崩盤」。對於新進投資人(菜雞)來說,這是一次寶貴的實戰經驗,經歷過這次,就更能體會 2008 年或 2015 年空頭市場的樣貌。
與 2008 年的比較: 許多資深投資人(包含巴菲特)認為 2008 年金融海嘯目前看來仍比這次更可怕。但講者提醒,2008 年是已結束的歷史事件,而 2020 年的危機尚未結束,未來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投資心態與應對策略: 任何人都無法準確預測市場轉折點,聲稱自己知道的人都是神棍。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風險控管。你該思考的不是「如果V轉我沒買到怎麼辦?」,而是「假設市場繼續下跌,我該怎麼辦?」。
從 2000 年科技泡沫到現在,每次崩盤都不是瞬間發生,都有時間讓人反應。這次危機從 1 月 30 日就有警訊,給了市場一個月的觀察期。
三、研究主題:
|2017 年歐洲航空破產潮
2017 年歐洲的航空公司供過於求,有幾家特別大航空公司突然就倒了。主要有三家
柏林航空 (Air Berlin):德國第二大航空公司,曾經風光一時,很多人去德國玩都會搭。但在 2017 年 8 月,它宣布破產。
君主航空 (Monarch Airlines):英國一家老牌的廉價航空公司,主要飛往陽光普照的度假勝地。它在 2017 年 10 月無預警地倒閉,讓十幾萬名還在國外度假的旅客回不了家,是英國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
義大利航空 (Alitalia):義大利的國家航空公司,可以說是義大利的門面。它其實長年虧損,但在 2017 年 5 月,情況嚴重到必須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這幾家公司規模都不小,在短時間內接連出事,所以大家稱之為「破產潮」。 為什麼他們會倒閉?
- 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廉價航空」的崛起 傳統航空公司就像是提供套餐,成本比較高。 而「廉價航空」(Low-cost Carrier, LCC),例如瑞安航空 (Ryanair) 和 易捷航空 (easyJet),它們把所有非必要的成本都省下來,所以票價可以壓得非常低。
實際例子:你想從倫敦飛到羅馬,傳統航空的票價可能要 150 歐元,但瑞安航空可能給你一個 30 歐元的驚喜價(雖然行李、選位都要另外加錢)。對很多不在意服務、只在乎價格的大學生或背包客來說,這個吸引力太大了。
影響:這些低成本航空快速擴張,搶走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客人。傳統航空公司的客人越來越少,為了競爭只好也跟著降價,但它們的營運成本又降不下來,結果就是賣一張票就虧一張票錢,現金流就這樣被慢慢耗盡。柏林航空和君主航空的倒閉,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這些更有效率、更便宜的對手給擠壓出場。
2.自身經營的問題與外部衝擊 除了外部競爭,這些公司內部也存在問題,像是經營策略錯誤、債務過高等等。同時,一些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也來補刀。
燃油成本、政治不穩定與恐怖攻擊,2015-2016 歐洲發生了一些恐怖攻擊事件,加上土耳其、埃及等傳統度假勝地的政治局勢不穩,導致前往這些地方的旅遊需求下降。對於像君主航空這樣,主要業務就是飛往這些度假航線的公司來說,衝擊非常直接。
主要為 市場結構改變、全球化競爭、和自身體質脆弱,一連串的原因加成,導致倒閉朝發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