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凌晨三點。總統府內燈火通明,賀錦麗透過視訊會議與美國、北約以及亞太盟友交流最新情資。螢幕上顯示多個戰略節點:台海、東海、南海與東南亞航道。
「日本自衛隊已經同意派遣護衛艦與空軍支援東海巡邏。」日本首相的畫面清晰,語氣穩定。
「菲律賓也將提供海上巡防力量,並協助監控南海戰略通道。」菲律賓防長報告。賀錦麗點頭,冷靜地說:
「有了日本與菲律賓的加入,台灣周邊的防線將形成初步聯合屏障。任何海上封鎖都將面臨更大風險。」
台灣方面,非對稱防禦全面升級。黑熊青年與民間駭客組織協助建立全島雷達與無人機偵察網,並與日美菲聯合情資平台整合。螢幕上閃爍著即時海域監控圖示,每一個可疑船艦、潛艇動向都被標註追蹤。
然而,北京與莫斯科並未退卻。中南海內部會議顯示:
「聯盟正在集中力量防守,但心理與經濟壓力仍可發揮。」 於是,中國加密海空演習與導彈試射頻率增加,並在南海進行針對菲律賓巡防力量的偵察與電子干擾。
莫斯科則繼續在波蘭及東歐邊境施壓,讓北約資源分散,試圖削弱美日菲在亞太的調動能力。
台北街頭,民間力量保持高度警戒。黑熊青年帶領志願民防隊在港口、海岸線和重要通訊節點巡邏,並透過數位平台即時通報異常。
「這一次,我們不只是守島,而是在守整個自由聯盟的信任。」黑熊青年隊長對隊員說。
賀錦麗在白宮的簡報室注視著台海衛星畫面,眉頭緊鎖。
「北京與莫斯科同時施壓,盟友正在調整防線,但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她低聲說。
然而,台灣民間與亞太盟友的即時協作,已經讓「第五縱隊」及中國的心理戰逐漸受挫:假消息與境外資金流被追蹤揭露,街頭民心開始回流,台灣社會的防衛意志比以往更強烈。
夜色下,太平洋與南海的航道上,日美菲聯合巡邏艦隊與台灣無人偵察系統形成一條流動的防線;東歐,北約軍力緊盯俄軍動向;而北京與莫斯科則在計算著,如何在多線作戰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賀錦麗握住手中的簡報紙,心中暗想:
「自由聯盟能否承受住多線壓力,取決於我們在裂縫中找到合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