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月月配組合是近年流行的一種投資方法,主要依靠錯開每季配息的三檔標的,組合成每月都有股息的投資組合。其核心目的就是讓投資人每個月都能領到股息。目前最常見的組合是 0056 + 00878 + 00919。這樣的配置能成形,主要歸功於 00919 的推出 以及 0056 配息政策的改變。在 2023 年以前,0056 每年僅配息一次,而隨著 00919 的出現,才真正促成了「月月配組合」的可行性。
奉行月月配組合的投資人,多半是因為該組合在 2022 年下跌段展現出相對於市值型 ETF 較佳的抗跌能力,而在 2023 年的報酬率又優於市值型 ETF。隨後市場甚至出現了「債券型 ETF 月月配組合」以及「每月配息的高股息 ETF」。
然而,市值派則認為,股息只是左手換右手,若不填息,實際上等同於「賣股換現金」,那不如直接持有市值型 ETF,因為整體報酬率更高。因此,月月配組合的高股息 ETF 是否真的是好的選擇?本文將從以下幾個面向進行探討:
- 產業重疊率
- 報酬率(不含息、含息、股息再投入、10 年年化報酬率)
- 抗跌能力(下跌復原能力、下行風險、索提諾比率)
二、分析
1.產業重疊率
此表來源於玩股網。我將這三檔 ETF 涉及的產業占比進行比對後發現,重疊部分高達 80% 以上,這也代表無論持有哪幾檔,它們的股價走勢都會相當接近。從產業排名前三來看,基本上就是 金融業、電腦及周邊設備業,以及半導體產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檔 ETF 的成分股中都沒有台積電。眾所皆知,台灣股市的主要動能來自半導體產業,而核心龍頭就是台積電。例如在 0050 中,台積電占比高達 60%,因此 0050 才能隨著台積電不斷推升而長期走高。相比之下,這三檔高股息 ETF 在缺乏台積電的情況下,半導體產業占比僅約 20%,可想而知,其股價的成長性自然有限。
2.報酬率
以下使用006208代替0050,主要是0050近期有拆分,計算含息報酬率會有誤差。
00919因為2023年才開始配息,因此在以下圖表中排除。
含息及不含息報酬率比較
前言部分提到,高股息 ETF 在 2022 年展現出比市值型 ETF 更佳的抗跌能力,而在 2023 年報酬率上也優於市值型,因此「月月配組合」因應而生。
然而觀察 2024 年以及 2025 年(截至 10/3)的表現,無論是含息或不含息的報酬率,皆明顯低於市值型 ETF。


股息再投入總報酬率
上述報酬率尚未考慮股息再投入的情況。那麼如果將領到的股息在當天立即再投入高股息 ETF 呢?假設自 2021 年起投入 10 萬元資金,並將所有股息持續再投入至 2025 年 10 月 3 日,結果顯示高股息 ETF 的總報酬率依然低於市值型 ETF。

近10年含息及不含息年化報酬率
從年化報酬率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含息或是不含息年化報酬率都是市值型ETF略勝一籌。

3.抗跌能力
下跌復原能力
以小台指價格作為基準,觀察006208與0056在市場遭遇極端事件下跌後,直至指數回到前高期間,兩者的報酬率表現差異。
2020 Covid-19事件:2020/1/13~2020/7/13
2022 升息&庫存去化:2022/1/14~2024/2/15
2025 川普關稅:2025/2/24~2025/8/7

由上圖可見,在近三次市場下跌事件中,0056有兩次展現出較佳的復原能力,而在「川普關稅」事件中則由006208表現更佳。整體而言,高股息ETF在這幾次考驗中略佔上風。
下行風險及索提諾比率
關於索提諾比率可以看這篇:點我看
從下行風險來看,0056 的下行風險較低,因此抗跌性較佳;但若以索提諾比率衡量,即每單位下行風險所能獲得的報酬,則是 006208 表現更優。

三、總結

確實高股息 ETF 的抗跌能力比市值型 ETF 略佳,但若以 承擔每單位下行風險所能創造的獲利來看,仍是市值型 ETF 表現更優。此外,無論觀察哪種報酬率,市值型 ETF 也都是勝出者。
回到「月月配組合」是否可行的問題:
- 單就數據而言(索提諾比率、股息再投入、含息年化報酬率),月月配組合並非最優選擇。
- 若你仍希望每月領取現金股息,也可以配置一部分,但比重不宜過高。
最後小提醒:投資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不應影響日常生活。若你已妥善評估自身需求與風險,月月配組合仍可使用,但本研究的結論是【非最優先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