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故事:
第一篇:羅馬的起源:羅馬第一代國王——被母狼哺育的羅穆路斯
第二篇:羅馬王政:從五天國王到亂倫弒親,上演最血腥八點檔
第三篇:羅馬共和時期:我們不需要國王,沒有國王也能稱霸地中海
前篇提到長期的戰爭造成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此時羅馬大致分成兩派:一個希望維護傳統貴族權力、限制平民參政的保守派的蘇拉;另一個則是更傾向進行改革的人民派,前篇提到進行軍事改革的蓋烏斯·馬略就是人民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出身貴族的人民派,年輕凱薩的起點
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雖然出身貴族,但當時他們家已沒什麼政治地位,也因為他的姑姑嫁給了人民派的蓋烏斯·馬略,也讓凱薩被天然劃分成人民派陣營,被敵黨的蘇拉視為眼中釘,甚至一度要被蘇拉殺害,但後來被放了一條生路。
逃亡後的凱撒決定避避風頭離開羅馬,往東去到小亞細亞(今土耳其一帶),他在軍中多次立下戰功。等蘇拉死後,凱薩才重新回到羅馬,短暫回來沒多久,凱薩又再次前往東方。這邊有一個有趣的軼聞,據說凱薩曾被海盜綁架,海盜要他交贖金二十塔蘭特,凱撒卻笑著說:「你們太小看我了,至少要五十!」,並且海盜在拿到贖金釋放了凱薩之後,凱薩率軍隊那次的綁架復仇,將當初綁架他的海盜全部釘在十字架上。
三巨頭的誕生
後來凱薩又再次回到羅馬,正式展開了他在羅馬的政治生涯,凱薩的群眾魅力很強,很漸漸有了名氣,後來當上了市政官(類似現在的市長職位)。為了討好平民建立自己的威望,引入了很多競技活動、修建了公共建設,在古羅馬時期,公共建設可不是通通都由政府出錢,往往都是執政者或貴族私人贊助,這些建設也讓凱薩欠了一大筆債,而借錢給他、且幫他還債的金主則是當時的羅馬首富克拉蘇。
克拉蘇的財富是透過販賣奴隸和房地產投資等方法累積的,克拉蘇買房的故事也很有趣,當時的羅馬時常發生火災,很有賺錢頭腦的克拉蘇就組織了一支「羅馬消防隊」,當他們趕往火災發生地時,第一時間不是救火,而是敲屋主一筆大竹槓。克拉蘇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要求屋主出售房子,若屋主不肯出售,那他們就不會幫忙救火,讓建築物完全付之一炬,也是名副其實的趁火打劫了。
克拉蘇有了財富之後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想要追求軍事與政治上的影響力,他看中了凱薩的能力,才會因此出資支援凱薩的政治活動,聽說凱薩在當市政官時所欠下的債務高達數百塔蘭特,相當於是上千萬甚至上億台幣。
凱薩在當完市政官又獲得了大祭司和大法官職位,在大法官任期滿了之後,凱薩又當上西班牙行省總督,此時的凱撒在羅馬已經上升到了權勢非常大的地位,除了克拉蘇一個盟友不夠,凱薩還注意到了龐培這個人。
龐培原先是蘇拉派,但在蘇拉派死後,逐漸與保守派決裂,龐培平定了內戰、打擊了海盜,甚至征服了敘利亞、猶太等地成功。回到羅馬時,他擁有巨大的軍功、財富與榮譽,可說是羅馬人的英雄,但元老院卻擔心龐培的權勢會太大,拒絕批准他安置士兵的土地分配案,龐培正式與元老院決裂。
凱薩看準了機會,向龐培伸出了橄欖枝,凱薩、克蘇拉、龐培形成了三巨頭,凱撒順利當上執政官,龐培的士兵安置法案也順利通過了,可以說是雙贏的局面。為了鞏固聯盟,凱撒還把自己的女兒朱莉亞(Julia)嫁給龐培。
從盟友到對手的命運轉折
在共和時期,執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且不得連任,凱撒當執政官的一年很快就過去了,卸任後的凱撒當上了高盧總督,他上任之後馬上發起了高盧戰爭,9年期間幾乎掠奪了整個高盧地區(大約是現在的法國地區一帶),甚至在高盧地區組織了不是效忠於羅馬而是效忠凱薩個人的一支軍隊。
在凱薩當高盧總督之時,凱薩的女兒也就是龐培的老婆因難產而去世,克拉蘇在帕提亞(今伊朗東北部)戰死。三巨頭的的平衡崩潰,龐培對凱薩在高盧地區的軍隊感到畏懼,逐漸靠向保守派元老院,兩人走向對立的。
元老院在龐培支持下命凱撒解散軍隊回到羅馬,如果凱撒解散軍隊孤身回到羅馬,那他的政敵們會給他一條活路嗎?這個答案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凱撒帶領了他的高盧軍隊橫渡了魯比孔河,一路殺進羅馬。

《凱薩橫渡魯比孔河》by Adolphe Yvon
龐培的軍隊不敵凱薩,很快地就戰敗逃往埃及,希望能得到埃及的庇護,但年幼的法老托勒密十三因為害怕得罪凱薩,暗殺了龐培並取下其首獻給凱薩。據說凱薩看到龐培的首級時落下了眼淚,向這位可敬可佩的對手辦了一個葬禮以表悼念。
這邊有一個小番外篇,此時的埃及,由年幼的托勒密十三世與他的姊姊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共治,克麗奧佩特拉七世有一個大家更廣為流傳的名字埃及豔后。
埃及豔后這個名字說來也奇怪,人家明明是埃及的女王並不是王后,但中文圈的人卻硬要叫人家「后」,這大概跟很多女生開店當老闆,卻也常常被人叫「老闆娘」一樣是一種性別歧視吧!
姊弟爭權之下,克麗奧佩脫拉被改出了王宮,為了奪回王位,克麗奧佩脫拉決定投靠凱薩。據說他潛入凱撒的行宮,藏在地毯裡被僕人「當禮物」送進去。凱撒見到克麗奧佩脫拉時,馬上被他的智慧、膽識與美貌吸引。隨後爆發了亞歷山大戰爭,凱撒與克麗奧佩脫拉並肩作戰,擊敗托勒密十三世,克麗奧佩脫拉重新成為埃及女王,並與凱撒育有一子。
登上權力顛峰,共和的終章
繼續講回來羅馬的故事,凱撒擊敗了龐培回到羅馬之後,此時再已無人能與他匹敵,他說出了一句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宣告了他的勝利與不可抵抗的力量。
元老院最後授予他終身獨裁官這個前所未有的頭銜。原本的羅馬是由兩名執政官共同領導,但如果遇到重大危機,例如戰爭爆發、叛亂、宗教災變等,需要集中指揮權,元老院會任命一位「獨裁官」授予他臨時的絕對權力,但任期最長6個月,任務完成後必須立即辭職。在共和派的眼中,這個沒有任期期限的終身獨裁官位子也象徵了共和已死,君主制復活。
凱薩掌權之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整理腐敗的稅收制度,削弱對農民的剝削;發放糧食、減免債務、提供土地給退伍軍人;改善行省管理,防止總督貪污。這一連串的改革,大大改善了羅馬人的生活,凱薩的聲望越來越高,他坐起的金椅、帶上了桂冠,他的肖像甚至被鑄在硬幣上。這引起了人民的恐懼,他們開始懷疑凱薩想當國王,這讓一些保守勢力私下結成了同盟。
一次凱薩在參加元老會議時,數十名參與陰謀的元老圍上前,首先由卡斯卡(Casca)刺出第一刀,然後其他人一擁而上凱薩一共被刺了23刀後死亡。據說在凱薩倒下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連你也在其中嗎?布魯圖斯。」因為布魯圖既是凱撒的門徒與朋友,凱薩沒想到自己的朋友也加入了刺殺自己的行列裡。

《凱撒之死》by Karl Theodor von Piloty
而凱薩的死,引起了共和更大的內亂,因為人民都愛這位解決老百姓各種民生問題的凱薩,凱薩的諸多改革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穩定與糧食,大家喜歡凱薩遠遠勝於元老院。
凱薩手下的將軍安東尼,在凱薩的葬禮上發表他的悼文,他指責謀殺的罪行,發誓與舉事者誓不兩立,也公布了凱薩的遺囑將巨額財產與花園捐給人民。並在葬禮上掀開覆蓋著凱撒遺體的布,當眾展示凱撒身上悽慘的刀痕。當晚人民因此暴起,襲擊了刺殺者的住所,迫使他們逃亡。
雖然凱薩一直到死都從未稱王,但羅馬的共和體制卻因凱薩的故事走向終章,邁向了帝國制,下一篇將聊聊正式登上王位寶座的屋大維,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奧古斯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