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照與社區服務的現場,我常常被一個問題觸動——
「什麼樣的社區,才是真正有溫度的社區?」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一次陪著長輩參加社區共餐的經驗。那天,阿嬤端著飯菜笑著說:「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孤單吃飯。」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共好」的意義。
一、什麼是「社區參與」?
- 社區參與,不只是參加活動、出席會議;
而是「主動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 對長輩來說,參與意味著「我還有用」「我能為別人做點事」。
- 對照顧者與服務員來說,參與則是「讓照顧不只是責任,而是連結」。
二、從「照顧個人」到「共創照顧社區」
在過去,我們常把「照顧」視為家庭或專業機構的責任;
但現在,越來越多社區開始實踐「共照」理念:
- 居民共學:讓長輩、家屬與照顧人員一起學習健康與照顧知識。
- 社區花園:從種菜、澆水到分享收成,促進世代互助與情感連結。
- 代間共創活動:孩子教阿公阿嬤用平板、長輩教孩子做菜。
這些看似簡單的互動,其實正在默默地「重建關係」。
照顧,不再只是「被照顧」;而是一種彼此陪伴的力量。
三、共好的精神:讓每個人都能被看見
共好,不代表每個人都一樣;
而是「在差異中找到連結,在連結中彼此成長」。
- 社區照顧據點能與在地商家合作,推動「長輩友善空間」。
- 年輕世代能參與志工服務,讓陪伴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 照服員與社工能成為社區的橋梁,把專業變成日常的力量。
當每個人都願意伸出手,社區就不再冰冷。
四、我的觀察與思考
身為居家照顧服務員,我深深感受到:
「真正的照顧,並不只是動作的協助,而是關係的延續。」
社區的力量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互助;
如果能從每一次陪伴開始,慢慢擴展成社區行動, 那麼「共好」就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五、結語:讓照顧成為一種社區文化
照顧,不只是照顧個案;
照顧,更是照顧整個社區的心。
當每一份參與都被尊重、每一次關懷都被看見,
我們就正在創造一個「一起變老也不孤單」的世界。
因為有你、有我,社區才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