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中原「校務儀表板」 讀懂學生的心

讀後感:中原「校務儀表板」 讀懂學生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內容重點
3.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4. 心得

原文網址:中原「校務儀表板」 讀懂學生的心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產業趨勢:數位儀錶板將成為企業常態的一部分
北榮醫院數據戰情室
  • 不同的產業與組織,重點不同,著重的數據點也不同
政大:國際化與跨領域;
中原:擬定招生策略;
交大:優化校務決策;
北醫:媒合學生科系、找到發展亮點。

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想表達什麼?

  • 關注台灣「高教」議題
  • 大專院校也開始因應各自的需求導入數據

重點內容

校務儀表板的由來與框架

  • 市場的改變
  • 高教已經變成買方市場→學生挑學校
  • 找出學生選擇學校時在意的關鍵指標
  • 企業化經營思惟,做為學校招生的戰略思考
  • 數據蒐集、整理&圖表化呈現
  1. 學校發展計畫、定位
  2. 成本資訊(學術、人力、財務等)
  3. 課程與教學資訊
  4. 學生與校友資訊
  5. 校外評比與競爭對手分析
  6. 輿情追蹤與分析

關鍵資訊〉152項指標,聚焦學生需求

  • 學生評估大學重點
  1. 科系特色、教學內容、學習成效、就業出路、名聲口碑
  2. 銜接職場的能力
  3. 求職時的加分條件
  • 學生與校友
  1. 學生資料:各級人數、入學管道、入學成績、家庭經濟、地區來源等
  2. 學習成效:生師比、輔系與雙主修學生數、跨領域學生數、成績、休退學人數等
  3. 就業狀況:追蹤學生的畢業流向、就業起薪、雇主滿意度、產學課程數等
  4. 校友資料庫:校友人數、職業屬性、傑出校友等
  • 數據交叉分析
了解什麼樣的學生最適合、最容易選擇中原
知道該鎖定什麼樣的學生和家長
  • 假設
分析發現:學測、繁星、指考入校的學生,學測的入學分數最高;
四年下來,學習表現最好的,卻是繁星的學生→未來在招生時,可能就更強化繁星的比重。
  • 休退學狀況與成績表現做分析比對
提早找出有危險的學生
  • 輿情追蹤與分析
  1. 追蹤Dcard、PTT等各種討論區
  2. 校園外重要指標:校園的整體感、宿舍的完善度、選課的便利性等
  • 通識課選課設計
高年級優先→通識學分不夠&年級高底

競品分析〉設定招生策略、宣傳重點

競爭對手分析

  • 校外成效:大學排名、網路輿情、產學合作等
  • 競爭對手定義:針對志願表上的其他學校做統計(高中生只能選填六個志願)
「同區域大學」:大桃園地區的中央、元智、長庚;
「同層級私立大學」:淡江、逢甲、東海、亞洲、輔仁。
  • 和這些學校相比,具有哪些「學生會在意」的優勢
  • 對比找出彼此重複的重點高中→行銷宣傳的主力戰場

曾把中原放入志願表,最後卻選擇了別家學校

  • 分析的焦點項目之一
Ex.消費者把商品放進購物車,最後卻沒有結帳
  • 找出學生為何做出這樣的取捨
  • 交叉比對網路討論的內容→未來招生上的改善重點

品牌行銷〉整合回饋,找出最佳誘因

招生就像品牌行銷

  • 理解消費者需求、做好競品分析、追蹤評價輿論
  • 並搭配學生與校友的「消費者回饋」

散落各處的資訊,有系統地串連

  • 幫學校找到「贏得學生心」的最後一把鑰匙

建構一套完整的「顧客管理系統

  • 擷取正確的校務數據
  • 分門別類組合:觀察學校在外口碑與優缺點
  • 讓學校更了解學生,也讓學生更喜歡學校,成為招生出線的關鍵助攻

個人心得

  • 議題策略決定何謂關鍵數據
  • 數據平台建置時,時間思維也要納入考量
  • 除了組織內部資料,也要借助外部資料協助分析
  • 不要被原有的資料維度限制
交叉分析找出關鍵指標(要考量關聯性因果關係
  • 數據平台建置or數據視覺化
一條龍或自建團隊;數據文化或減輕日常作業負擔。
avatar-img
Patrick.Wong的沙龍
250會員
488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
敝人在方格子推出第一號數位商品-三陽PM生涯《讀後感系列文章》之摘要筆記正式上架拉! 即便沒有買這份筆記,讀者同樣能透過筆者在方格子發布的內容,免費看到〈讀後感〉系列文章,以及筆記參考的文章出處。 內容本身無價,讀者單純買的是:筆者梳理內容與整理筆記的過程,以及出於對筆者的一份信任與支持。
交通部針對台灣使用交通運具的統計,有許多面向的統計專題分析,針對機車的部分,交通部的統資料庫有釋出歷年的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由於維度眾多,本文僅分享幾個私心認為比較重要的數據供大家參考。未提及的數據,就由有心人自己去鑽研了。 至於下次的調查重點,可能就會落在「疫情前後變化」以及「電動機車」上。
不論是本地異動或跨縣市移動,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當基準,來更進一步計算跨縣市通勤的機車台數。 最後得出結論:雙北通勤台數宛如動物大遷徙,中台灣為台中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