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到外縣市生活工作,不代表機車也會帶往該縣市當作通勤工具,因此同樣僅
能根據人口動態數據「粗估」、「推估」掛牌數,秉持著「質疑」、「不一定對」
的心態做進一步的數據加工與應用。
到台北打拼的人,有更多樣的運輸工具可以選擇,不一定會從老家牽一台機車跟著自己移動,跨縣市通勤的人,也可能是選擇開車而非機車。因此人口動態數據,不能代表機車與人口一樣可以透過等比例的方式,將機車掛牌數套上去。
尤其是「活動人口」數據(
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與
109年電信信令人口統計),不論是外縣市到當地與本地人的人數有多少,移動方式不會只有機車一種,因此如果根據「活動人口」除以「戶籍人口」的百分比套用到機車上,會有計算失真、無法反應真實狀況的情形。
數據種類與來源
關於各項數據簡介與名詞定義,請參考先前文章的說明,這邊僅呈現要用的數據內容。
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
從上表可以看到,各縣市都有至少八成以上的機車通勤者以居住縣市內騎乘為主;跨縣市移動最高比率以嘉義縣(16.7%)、新北(14.6%)、嘉義市 (14.0%)、南投( 13.5%)、基隆(13.4%)及臺北( 11.8%)。
其中,臺東、花蓮、澎湖、金門及連江縣皆在居住縣市內騎乘,因此未納入此表中。
動態掛牌數據
先前計算109與110年兩個年度的對照,這次僅用109年的數據,讓所有資料的時間線一致。
文章開頭提到,由於移動方式不僅有機車一項,因此活動人口的數據無法反應當下的掛牌數,因此改用與《
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表6的「居住」縣市有相似意思的常住人口(人口普查)與夜間停留人口(電信信令),當作機車通勤比率的計算基準。
機車本地與跨縣市通勤台數
根據機車總體以及占九成比重的普通重型進行探討。
機車-109年人口普查×通勤縣市比率
根據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得出之機車掛牌數,與機車使用狀況的通勤縣市比率做計算後結果如下:
騎機車通勤離開居住縣市(跨縣市)的台數共達96萬台,占總台數7.7%。跨縣市台數最多的縣市由多到少排名如上表右側顯示,光新北就占了35.6%,其次為11.3%的台北。
比較特別的是,六都僅有台南的跨縣市通勤沒有上榜,表示大部分的台南人都以本地通勤為主;另外是意外上榜第九名的南投,想不到人口數與機車掛牌數都較少的它,外縣市通勤的數量卻異常的高,個人推測可能與當地就業機會較少,部分居民跑去隔壁的台中工作有關。
表下方倒數第二、三排為根據通勤縣市重新分類完後之台數與分布,可以發現全台有八成掛牌數落在六都、彰化與屏東。
最後一排的差異值,代表重新加總後之台數占常住人口掛牌數,也可以取代原先的「活動人口掛牌數」。百分比>100%則代表本地+流入台數>流出台數,<100%則反之。
從上表最後一列可以看到:台北增幅最大,其餘>100%的縣市還有新竹縣、台中、雲林、嘉義市、台南、高雄,表示通勤者明顯朝上述幾個縣市移動;南投縣則是降幅最大,基隆與嘉義縣則分別佔據減幅二、三名位置。
普重-109年人口普查×通勤縣市比率
看完機車總體通勤狀況後,接著為占全台掛牌數至少九成比重的普通重型:
騎普通重型機車通勤離開居住縣市(跨縣市)的台數將近90萬台,占總台數7.7%。右側結論與先前相同,同樣由新北與台北占據一二名、六都的台南未上榜、不常上版面的南投排名第九。
同樣八成掛牌數落在六都、彰化與屏東。流進+本地>流出之縣市有台北、新竹縣、台中、雲林、嘉義市、台南、高雄,表示通勤者朝上述幾個縣市移動;南投、基隆、嘉義縣則為降幅前三大之縣市。
機車-109年電信信令×通勤縣市比率
看完人口普查預估的通勤台數後,接著來看電信信令的部分。由於電信信令根據時段切分的較細,甚至還分成平日與假日的活動與停留人口。
這邊為求方便,先以「平日夜間停留人數」為主,也代表大部分上班族平日上班、假日休息的生活節奏。
前提說完後,就直接來看-根據電信信令的平日夜間停留人數得出之機車掛牌數,與機車使用狀況的通勤縣市比率做計算後結果如下:
騎機車通勤離開居住縣市(跨縣市)的台數共達99萬台,占總台數7.8%。跨縣市台數最多的縣市由多到少排名如上表右側顯示,光新北就占了35.6%,其次為12.1%的台北。
六都台南的跨縣市通勤沒有上榜,可能與大部分的台南人都以本地通勤為主有關;上榜第九名的南投,人口數與機車掛牌數都較少的它,外縣市通勤的數量卻異常的高,個人推斷可能與當地就業機會較少,部分居民跑去隔壁的台中工作有關。
表下方倒數第二、三排顯示:八成掛牌數落在六都、彰化與屏東。
最後一列流進+本地>流出之縣市有台北、新竹縣、台中、雲林、嘉義市、台南、高雄,表示通勤者朝上述幾個縣市移動;南投、基隆、嘉義縣則為降幅前三大之縣市。
普重-109年電信信令×通勤縣市比率
看完機車總體通勤狀況後,接著是普通重型:
騎普通重型機車通勤離開居住縣市(跨縣市)的台數共計92萬台,占總台數7.8%。同樣由新北與台北占據一二名、六都的台南未上榜、不常上版面的南投排名第九。
八成掛牌數同樣落在六都、彰化與屏東。流進+本地>流出之縣市有台北、新竹縣、台中、雲林、嘉義市、台南、高雄;南投、基隆、嘉義縣則為降幅前三大之縣市。
結論
透過《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的機車通勤(學)者居住與使用機車縣市比率(表6),我們重新詮釋與人口普查、電信信令截然不同的活動人口掛牌數。
令我意外的是,不論是用人口普查還是電信信令,與機車通勤比率計算後卻得出高度同質的結論(台數、占比有差異,但不影響結論):
- 不論使用人口普查、電信信令抑或者是機車還是普重,四組跨縣市台數的排名都完全一樣(台數與占比有差異,但排名皆不變)。
- 新北與台北跨縣市通勤台占據全台一二名,其中光一個新北就占了至少三成的比重!每一次的來回通勤彷彿都在上演一齣動物大遷徙。
- 六都唯一跨縣市通勤沒有上榜的就是台南,可能與大部分的台南地域較大,以及當地人都以本地通勤為主有關。
- 跨縣市通勤上榜第九名的南投,人口數與機車掛牌數都相對較少的它,外縣市通勤的數量卻異常的高,個人推斷可能與當地就業機會較少,部分居民跑去鄰近的台中有關。
- 八成掛牌數落在六都、彰化與屏東。有別於公路局的靜態掛牌數以及人口統計數據,雲林這次都榜上無名。
- 流進+本地>流出之縣市有台北、新竹縣、台中、雲林、嘉義市、台南、高雄,表示通勤者朝上述幾個縣市移動。
- 南投、基隆、嘉義縣則為降幅前三大之縣市。
結語
有了這組資料後,就能在與原先的靜態與動態掛牌數作交叉比對,從中修正數據、分析、應用,最終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洞見。
像是從北中南各縣市機車分布的情形來看,可以發現中台灣就以台中一家獨大!在沒意外的情況下,許多中部的展店、設點或線下活動,中台灣的第一站就是選在台中準沒錯。
俗話說「人流就是金流」,倘若能配合各街道的人流或車流量數據,就更能進一步分析線下的商業活動該在哪布局,以獲得最佳的效益。
礙於篇幅,就點到這裡為止。推估出動態掛牌數後,就多出許多分析的角度可以進行應用與探討。更深入的數據分析,就等有興趣的讀者自行挖掘與分享。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參考資料
- 調查統計提要分析-中華民國交通部
- 109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 中華民國交通部
-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
- 一百零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實施計畫
- 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總報告統計結果 — 行政院主計總處
- 內政部首度全臺人流統計 臺北白天比晚上多72萬人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全球資訊網 — 人口統計資料
- 電信信令人口統計 — 內政部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 電信信令人口統計應用指標查詢系統
機車產業相關
- 台灣近三十年來的機車市場變化
- 台灣近八年來的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市場變化
- 從機車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新增掛牌數看近九年台灣機車市場變化
- 從品牌角度看近三年台灣機車市場新增掛牌數的趨勢變化
- 近三年各縣市「燃油」與「電能」新掛牌數的市場變化與趨勢
- 台灣近八年機車車齡分佈變化
- 看不出機車掛牌數與人口數據間的直接關聯,卻與持照人數有明顯正相關
- 每年機車新車掛牌數量最高與最低的月份出現次數
- 各縣市機車掛牌數與持照人口間的相互關係
- 各縣市的人口、持照人數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探討
- 近六年成年人口與持照人數於各年齡層組成結構變化
- 近年來非主流又小眾的紅牌與黃牌總掛牌數概況
- 近年來紅牌與黃牌機車的新掛牌數變化
- 大型重型機車駕照與掛牌數之間的關聯性
- 紅牌與黃牌重機近八年車齡分佈變化
- 各縣市電動機車的補助金額高低,對電動機車新掛牌數造成的影響
- 台灣機車產業的未來趨勢:電動機車、市場飽和與國際化
- 數據維度何其多:台灣機車產業該持續關注的幾項關鍵數據指標
- 從現有數據以及認知,預測2021年與2022年機車新車掛牌數
- 年初預測:台灣機車市場2022年新車掛牌數量
- 檢視2021年台灣機車市場關鍵數據指標變化
- 假如新竹縣市合併,對台灣機車市場版圖有什麼影響?
- 年初預測:2023年台灣機車市場新車掛牌數
- 回顧2022年台灣機車產業關鍵數據
- 機車產業的下個變數?微型電動二輪車新法三重點:掛牌、納保、限齡
- 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對機車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變化
- 透過環保署汰舊換新台數,了解機車市場組成,發現電車需解決價格以外的痛點
- 台灣重北輕南的趨勢不變:我從109年人口普查與電信信令所得出的結論
- 從人口動態數據推估機車「動態」掛牌數於各縣市的分布情形
- 如何計算台灣私人與法人機車掛牌數量?
- 台灣有多少提供外送服務(透過外送平台)之機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