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四期】山霧裡的寶藏——專訪華岡博物館

2022/06/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黃皓天
  沿著仰德大道上行,山畔上的中國文化大學是這座山最著名的地標之一,校園內的建築以中國明堂的造型設計,帶有濃厚的傳統韻味,尤其在春末初夏梅雨季來臨時,季節特有的雲霧正圍繞著這所大學周邊,從遠方看有如童話世界裡的空中樓閣,美不勝收。若從歷史的脈絡來看,這所學校不僅是戰後最早創立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有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成就,在校園裡的「華岡博物館」,同樣作為全台灣第一間創立的「大學博物館」[1]

博物館化的大學

  華岡博物館位於中國文化大學校園的曉峰紀念館內,毗鄰文化大學圖書館,建築樓高共四層,一樓主要為提供師生申請或館際交流時所用之展覽空間,二樓為國際會議廳,三樓為常設展。四樓為主題特展。華岡博物館現任館長劉梅琴博士,從2014年起擔任至今,他娓娓道來館所的創立過程。
華岡博物館四樓特展室,在為數不多的大學博物館內,配有專業展示設備。
  華岡博物館的創立來自於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亦即前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張其昀博士的理念及其遠見。博物館前身為民國52年所揭幕之「中華文物陳列館」,與創校理念相同,張創辦人希冀館所能成現代中華文藝復興的基地,藉著此理念蒐羅大量的珍貴文物與藝術作品,前後經過8年時間的蒐集、研究、展示後,在民國60年將館所正式命名為「華岡博物館」。
「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張其昀博士
華岡博物館三樓常設展,主要以中國常民文物收藏為主要展示。
  劉館長提到,當年張創辦人秉持著「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的理想,因此館舍的典藏極其豐富,創立早期蒐集典藏文物包羅萬象,除書畫、歷史文物外,也搜羅人類學、考古學及古生物學等範疇的文物,後來逐漸調整典藏及展示方向。在典藏方面,以清末民初書畫為代表,典藏如于右任、郎靜山、溥心畬、張大千、歐豪年等書畫大家的作品。展示方面,目前以近現代藝術史為主要策展方向;常設展則展示自史前彩陶至現代名家的中華歷代陶瓷,以及常民文化的特色文物為主。

南張北溥

現時四樓展示廳之特展:「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圖為溥心畬所寫之書法對聯。
  在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華岡博物館四樓展示廳之特展:「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展示館內最重要的典藏之一,溥心畬及其弟子的圖畫手稿。溥心畬出身清朝皇室,是現代書畫大師,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當時與同為書畫大家的張大千齊名,因此世間稱其兩人為「南張北溥」。劉館長強調,溥心畬所留下的豐厚文化資產,華岡博物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典藏三分天下,可見其館藏之罕見及珍貴。劉館長介紹最特別的典藏是〈溥心畬與張大千合作山水冊頁〉,此作繪於1955年,由溥心畬與張大千於日本合繪,共12開,畫風秀麗簡潔,深富韻味。這不僅是「南張北溥」兩位大師合力的大作,直到溥心畬1963逝世前,兩人若在8年間沒有再次合作,此收藏極有可能是合繪的絕作,極具典藏價值。
   對博物館的未來發展,劉館長表示館舍近年來積極對外推廣,在2021年更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成立「鳯岡藝術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兩館有性質相近的收藏與連結,因此擴大合作主題輪流異地展覽。最後,劉館長期許華岡博物館仍保持著與創辦人張其昀的理念,讓館所作為「中華文藝復興的基地」,持續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仍保持現代博物館的功能,提供文藝修養和休閒的場所,服務對象不只文大師生也包括社會大眾,希望來館觀眾也能懂得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館所資訊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 - 16:00
電話:02 2861 0511 #17607、17608
[1] 「大學博物館」顧名思義,所指的是由大學所經營管理的博物館,作為大學教育的一環,提供教育與研究的機構,對象除了校園的師生,也向公眾提供服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
因樂活的林語堂先生,還有愛做夢的舒喜巷,而有了《前山報》的發行。這份刊物包納了前山、大士林區的在地故事,亦會介紹臺灣地區的其它館所,請您跟著《前山報》的放慢腳步品味生活,聽聞更多的城市故事,體會單純的初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