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烏節路整潔寬敞的人行道)
我在東南亞住了十六年,新加坡六年,曼谷十年,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喜歡新加坡嗎?」或「喜歡曼谷嗎?」。
我的答案常常讓人詫異,因為我喜歡新加坡。很多人看我的外表,很直覺會認為我浪蕩不羈、崇尚自由。那麼,怎麼可能喜歡限制很多、乾淨得像一所醫院的新加坡?
同樣的,我說我討厭曼谷,很多人也瞪大了眼。怎麼可能?曼谷這麼國際化、多樣化,是個購物、美食天堂,怎麼可能有人會討厭它?
更有意思的是,我原先很討厭新加坡,但後來越來越喜歡。而我原先很喜歡曼谷,後來卻愈來愈討厭。
我是一九九八年八月從美國紐約市調任台灣「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當時,報社要我評估新加坡、曼谷、雅加達三個候選駐在地,我把新加坡評為最末一名。
其實那時我根本沒到過東南亞,對各國的印象都是通過媒體介紹或向在地朋友打探。西方媒體對新加坡的報導多是負面,台灣知名作家(現任文化部長)龍應台還寫了一篇「還好我不是新加坡人」,把新加坡貶得一無是處。所以我對新加坡印象很壞。
哪裡知道回台北「中國時報」總部開會,我的提案還沒拿出來,董事長余紀忠就大手一揮,「我看,就放在新加坡吧」。就這樣定案了。
第二天奉命飛新加坡找辦公室及住所,心情低落到極點。結果從踏出機門、過移民關、領行李到登上進城計程車,那真是一氣呵成,毫無窒礙,讓我印象深刻、大開眼界。
然後從樟宜機場出發進入市區,一路繁花似錦、綠蔭處處,街道齊整乾淨,前後才四十五分鐘,我已經開始喜歡新加坡了。
我那次下榻新加坡最繁華烏節路底的烏節酒店。當天晚餐過後上街散步,燃起菸後才暗暗叫苦,提醒自己待會兒煙蒂絕不能隨手亂扔,因為去之前查資料時就發現新加坡是個「Fine City」(雙關語, Fine 可以解釋為美好但也是罰款的意思。說新加坡是個 Fine City,當然意在嘲諷),亂扔煙蒂的罰款是如同打劫的五百新幣。
但我很快就放心了。因為新加坡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垃圾桶,每個垃圾桶上都有個小煙灰缸,讓人扔煙蒂。那麼,為什麼要亂扔?所以我在新加坡住了六年,沒有因為扔煙蒂被罰過一毛錢。
然後我開始發現,不錯,新加坡確實有不少罰則,但是那些處罰都是有道理的。譬如說西方媒體最喜歡提的新加坡人連嚼口香糖的自由都沒有。那還得了,口香糖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不久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北京參加「亞太經合會」,在那樣國家領袖聚會的場合,他也嚼著口香糖。
事實上新加坡並沒有「不准嚼口香糖」的規定,而是不准商店販售(多年前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現在可以了,但作為醫藥用品,需醫師處方才能買)。理由有二,一是當年有人惡作劇,經常用口香糖沾黏地鐵車門,影響行車安全,第二就是口香糖污漬影響市容。
前一點我不知道,但第二點我很清楚。我在美國紐約市住過十五年,那裡,街道上滿地都是難以清理的口香糖污漬。有次在新聞報導讀到,倫敦市政府每年要花天價預算,去清理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口香糖漬。以此為由禁售口香糖,我贊成。
有人問我,「新加坡這麼小,這麼無聊,你怎麼會喜歡它?」。
我喜歡新加坡,正因為我什麼地方都不去。
在新加坡住了六年,我真的幾乎哪裡都不去,連著名的景點聖陶沙都是因為工作關係才去了一次。其他如博物館、圖書館…都從未涉足。
新加坡大約在二零零三年成立了一座「亞洲文明博物館」,展品中有三樣是從我開設的古董店買去的。這樣的博物館,我如何有興趣去參觀?
我喜歡新加坡,是因為它的整齊、清潔、有秩序、尊法治。住在那裡,所有的事都可以預期,不會有任何意外。誰希望自己的家常常會有意外呢?簡單地說,我是以「家」的概念來喜歡新加坡。
家,就是要安全、舒適、方便。要尋求刺激、探險,周邊國家多得是。我三十五年前離開台灣,住過好些個地方,唯有在新加坡,有「家」的感覺。
(典型的曼谷人行道,充斥非法攤販)
二零零四年調職曼谷。初到時,充滿了新奇,由於先前住的是很「無聊」的新加坡,曼谷這個國際大都會是個全新體驗。物價便宜、社會風氣開放、自由,連「人妖」都滿街走,真覺得到了天堂。
我那時住在曼谷頗負盛名的 Centrepoint 酒店式公寓。女兒放暑假時從美國來看我,一來就愛上了曼谷,因為進門的時候「警衛還跟我敬禮呢」。
那時在曼谷認識的朋友、來訪的朋友,人人都讚曼谷好,我也覺得真好,就寫了一篇「來到曼谷,不想走」。我也以為自己很可能就此留在這個「天堂」,不會走了。
可是這個美夢大約只作了兩年就破滅。
曼谷乃至於泰國的其他地方是好玩、是便宜,否則也不會吸引這麼多遊客,成為區域內的旅遊大國。但是有關泰國究竟好不好的盲點也就在這裡。觀光客到泰國來只是短暫的時間,是來享受的,對於其缺點,心理上不會在意,甚至還覺得新奇。
舉例來說,觀光客到了曼谷,幾乎人人都要坐一下好玩、新奇但會把你當作冤大頭敲的 「嘟嘟車」。可是對於住在曼谷的人來說,「嘟嘟車」固然是種省錢的交通工具,但卻是噪音、空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之一。
又如街邊氾濫成災的攤販。觀光客同樣會覺得這種吃食方式又新鮮、又便宜。但對於長久居住的人來說,這卻意味著必須每天出門都跟打仗式的與攤販爭道。問題是,人行道的使用權本來就屬於繳稅的大眾。
曼谷的很多街道劃有禁止停車線,但卻停滿了車,對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這些人為什麼敢堂而皇之的停車,是因為他們向管區警員付費了。管區警員收了錢,就把原屬於市民的權益賣了。
我在曼谷騎過一陣子的摩托車,前後被警察在路邊攔下至少五次,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並不真的想執法,而是要藉之訛詐些金錢。我就照泰國朋友傳授的方法塞些小錢,立刻當場放行,連執照都不用掏出來,屢試不爽。
其實我真不想這樣做,但是他們的目的本來就不是開單,你要他開單,他就跟你東拉西扯,沒完沒了。有位朋友有次火起,堅持要對方開單,對方竟說,「不用開啦,你把錢給我,我幫你去繳就好」。
在曼谷生活,類似這種日常的騷擾無窮無盡,更別提過去八年多以來的政治動盪。過去八年,泰國長期處於政治兩極鬥爭,民主的價值異常混亂,連我這個不相關的外人都看不下去,甚至於感到生氣、焦慮。生活在這樣的城市,怎會快樂?
我在曼谷也開過店,認識不少小生意人,他們真的被政治動盪害得很慘,可是根本沒人關心。我原先開的店,就是紅衫軍鬧事時,活生生被拖垮的。
總之,如果是抱著過客的心態,曼谷物價低廉、複雜多樣,夜生活多采多姿,當然勝過新加坡。但如果是長久居住,新加坡除了物價高昂的之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的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