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的貪腐不是新聞,小從行政規費,大到國際援助,通通都可以是貪腐下手的對象。記得之前跟查德的旅館業者聊天,對方提到有一次觀光局之類的單位來查核,從營業執照到會計款項全部都找不到瑕疵,最後在巡視住宿區時,忽然一副抓到寶的感覺。 官:「你們這個不行喔。」手往上指。 業:「蝦密?」(問號臉。) 官員指著旅館屋頂的太陽能板。 業:「這個哪裡不行?沒有法規說用太陽能板要付其他費用啊?」 官員想了半天,還真的想不到可以用的法源,於是最後就放大絕。 官:「這個⋯⋯你們這個太陽能板,用了我們查德的太陽⋯⋯」 忘了最後是怎麼解決的,但從這個小故事來看,貪腐在非洲國家已經到了很神奇的階段。還有另一個故事,某間業者的廠房外有條小河,但更像是水溝,充滿垃圾、容易滋生蚊蟲。業者向政府反映,當然沒有下文,因為沒錢處理嘛。於是呢,業者就大發佛心的自己掏腰包來整頓環境。沒想到這一整頓下去沒多久,環保局之類的官員立刻登門拜訪。你以為他是來道謝的嗎?錯!大錯特錯! 環保局的官員是來開罰單的,「未經政府允許,私自對市府土地施工。」於是這間廠商之後就寧可在廠房圍牆邊多噴點殺蟲劑了。 之前提過,經濟不好會迫使官員貪腐,這也是有一派人主張「高薪養廉」的理論依據。可是根據人性來看,不管是多高的薪水,都阻止不了想貪腐的心、甚至還有養大胃口的可能。於是我們就必須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國家目前還很難建立起有效率的廉潔行政文化呢? 除了經濟不好的另一個關鍵答案,就是部族主義。非洲在殖民地時期,被殖民母國強加了民族國家的行政體系與疆域範圍,這個舉動與當地傳統的政治生態:部族,有著非常大的落差。所謂部族,就是以同一文化、血緣所衍伸出的族群單位,小則一個村莊、大至一片區域。在殖民帝國的勢力劃分之下,同一部族可能會分屬不同的殖民地;而原本沒什麼往來或接觸的部族,則會被告知說「我們都是一家人」。 你敢講,人家還懶得聽勒。這些殖民地獨立之後,國家機器與行政機關所掌握的資源,便成為以部族為代表的當地政治菁英,用來照顧自己人與鞏固統治基礎的最佳利器。恩庇主義就這樣誕生了。舉例來說,像奈及利亞境內有300多個種族,但以西南部的約魯巴族、東部的伊博族與北方的豪薩及富拉尼族為大宗。綜觀整個奈及利亞獨立後的發展,基本上就是哪一族出身的政治菁英掌權,那一族就會雞犬升天,上自政府首長、下至總統衛隊,全都「用人唯族」。此舉自然會引發其他族群不滿,等到「政權輪替」了,又是重新洗牌一遍。唯一不變的是,整個國家的發展持續走下坡。 回到剛剛提的「高薪養廉」政策,事實上,像獅子山共和國的案例中,完全證明不管是多高的薪水,都養不了廉。根據統計資料,獅子山共和國因盛產鑽石,預估一年有3.5億美金的收入,但是全被掌權者跟其親屬吞掉,只留下被迫開採而受傷甚至死亡的童工,被拍成《血鑽石》這部電影來提醒世人,鑽石恆久遠,裡頭都血淚。 而上述這些案例,背後都會有一套量身定做的法規制度,作為應付援助國或國際組織的要求。雖然這些援助單位也心知肚明,但是除非局勢真的惡化到不得不介入了,否則通常都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非洲的貪腐問題,已經很難用法規制度予以矯正,而是必須回歸到有遠見或願意以「整個國家」為念的政治人物,捨棄部族主義的思考,來平等的照顧所有人民。否則,依法行政,只會一直等同於「合法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