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靈魂 為夢想播種 開幕式一開場,劉克襄談起最近過世的李敖大師,敘述年少時被啟蒙的過程。 劉克襄在開幕式中,帶我們回到他的16歲,年輕時候的他,因為喜愛閱讀李敖的作品,讓他本來狹窄的眼界打開,靈魂中被添加了一點叛逆,從此志不在教科書,而是著迷於那些「雜書」。劉克襄微微皺起眉,用滿是認真的眼神激昂地說:「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那些雜書帶給我的影響,原來在當時,它們就已在我的心上默默播了不少種子。」而那些種子也在今後,讓他的心開始飄向原野,開始逐漸關懷起來自野外的生命。 退伍後的野外探察 1981年5月21號,劉克襄正式退伍,那時候的他已經大約掌握了自己想做什麼。因此,他一退伍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到梧棲台中港買一台望遠鏡;二是騎車到東海大學參加野鳥社;三是騎著腳踏車去找賞鳥專家,加入賞鳥協會。 年少時的劉克襄在野外探察時有一位有名的情人‑野狼125,說起與情人的邂逅,卻是在一幅電視廣告中,那時的野狼125可謂是所有男性的大眾情人,洗腦的主題歌和浮誇的標語,再加上一位身材姣好的模特兒輕啟紅脣:「我是女人,我愛野狼」,沒有人逃得出它的魅力,但那時的劉克襄並不被穿著火辣的模特兒吸引,而是注視著模特兒身後的海洋,並且,他毅然決然買下野狼125,決心像電視廣告那樣,在沙灘上和山林裡遨遊,即使最後證明它並不像電視上那樣真的能翻山越嶺,但卻能載著他的夢想,帶他到他想去的地方。從那之後一個禮拜有三、四天,劉克襄都從家裏往返淡水河口做關渡地區的調查,這一趟兩小時的車程,他甘之如飴。 這些都是劉克襄不斷尋找資源,灌溉心上種子的過程,但真正讓種子萌芽的,是劉克襄開始注意到那些在野外撿到的「動保協會的期刊」,他認真地收集很多期刊,進而來到圖書館,對照中西方期刊,想找出更多線索,更多有趣的資訊。那時候劉克襄笑稱自己:「怎麼過了要讀一堆教科書的年紀,才開始想要翻書。」,他的探險,從野外來到了圖書館,卻仍然帶來許多養分。 關於成立關渡保育區 關渡地區的調查,讓年輕的劉克襄藉此認識了很多鳥類和環境問題,那時候的他,只想完成在淡水的鳥類調查,並把這些年他得到的經驗和知識,寫成一本書。 關懷動物的心也讓他在「抓鳥的人賣鳥」的時代,騎著野狼125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去偷剪鳥網、救鳥,談起這件事,他很是激動,描述得栩栩如生,彷彿帶我們回到那個當下,包括下車剪網的時候,車子不能熄火,待會被發現時,才能馬上跳上車,油門一催就逃。當發現抓鳥的人靠近之後,要聽聲音判斷對方距離遠近,一定要把握住可以救出更多鳥的機會,直到對方就近在咫尺,才肯跳上車離開。親眼目睹這些傷害動物謀取利益的殘忍之事後,更激發了劉克襄內心想保護動物和生態的心,他希望關渡地區能像當時香港成立保育區一樣,為此作了很多努力,包括完成《旅鳥的驛站》,並且不拿版稅,全數捐贈給和他一樣愛自然的人們和動物保護協會。 劉克襄說:「我以為做了這些,最多、最多就5年,關渡就能成立保育區,結果沒有,我等了15年。那時候的我沒有力量,只是個寫詩的人,只是個唐吉軻德。你以為你站在正義的一方,全世界就會跟你站在同一邊。」 即使迷航 也是美好 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的劉克襄,在年輕時的這種勇氣,雖然莽撞卻難能可貴。劉克襄把這些瘋狂比喻成為夢想裝上翅膀,也許一開始就是亂飛,一直亂飛、一直迷航,可就算是迷航,也會是美好的、你會慶幸自己曾經啟航的一趟飛行。那些野外的探察,在他人生中擦出很多火花,但這些不可思議的事,不只能透過實地勘查,就算是在圖書館的他,也仍然翱翔書籍,滿載收穫、樂在其中。 最後劉克襄提了問題讓我們反思:「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在未來的路上,我們究竟要帶上什麼,才能為夢想插上翅膀,展翅飛翔?」 後記 來到QA時間,有學生問起劉克襄:「能力和興趣,哪個是我們在追逐夢想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他笑了笑,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興趣。」有能力的人,雖然做起事來會上手一些,可不是自己喜歡的事,做久了必然覺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是興趣使然,即使繞再多的路,再累也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那些能幫助你一直走下去的,就是你對一件事的興趣和熱衷。 「路一直走,就會有人看見你,但重點是你要走得夠遠、夠有毅力。」 文/林唯雅 攝影/施孟伶 校稿/李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