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 Fest 2018體祭台中站】之二:以身體為名的策展學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生活就是藝術,身體就是個人的神殿。

──小丁


「世界上只有一座神廟,那就是人的肉體。沒有什麼比這崇高的形象更神聖。俯首於人就是崇奉這個寓於肉身的啟示。」這是德國詩人諾瓦利斯在兩百年前寫下的詩句。而村上春樹也在《1Q84》第一冊中描述主人翁青豆對於鍛鍊肌肉的信念:「肉體才是人的神殿,不管在那裡祭祀什麼,它都應該更強韌、更美麗清潔。」

無論是內在精神還是外在形態,二人的共通點都是著重強調「肉體是人的神殿」,自古對於這句話各有不同詮釋,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小丁也有自己的看法,並將此付諸於「體祭」一展。


體祭:我們的神殿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去檢視自己的身體,社會上很容易將裸體跟色情混在一起,但身體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小丁和前來參加開幕式的人細細說明著「體祭」的策展理念,希望大家能從自身出發,鬆動這種世俗的單一價值觀。對她來說:身體即是人的根本。

草原中,九個裸人圍繞在一棵與人差不多粗壯的樹旁,有男有女,他們抬起頭看著攀爬在樹上的另外三人,像是一種信仰,一場獻祭──展品《大地The Earth》系列如實呈現了小丁的想法,最初的構思是將照片掛在樹林中,跟大自然一起。她一邊說明,臉上微露失望之色:「當然我們沒找到,因為在香港那邊沒有可以懸掛的地方,只能掛在室內。」這個議題在香港很容易被檢舉,不過到了台灣,社會風氣較為開放,小丁終於能將照片掛在室外,三張半透明的照片懸掛在展覽空間的外面。對於這點,佔空間的Argi幽默的說:「其實我們在這個社區本來就很怪,不過最近大家好像有點習以為常了,我們就覺得要為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小丁策畫「體祭」已有兩年了,在香港尋找場地時相當曲折,沒想到台灣的佔空間最先答應,還爽快允諾讓照片懸掛在展場的內外,和環境互動。


感官學:探索自我的漫漫長路


在這次的展覽中,感官的布局也有所規劃,展品多是以視覺觀看,像是阿健的水彩速寫系列《人體寫生Life Drawing》除了展出不同繪畫時間的畫作之外,也曾在網路上發表縮時短片,但觀眾卻回饋感覺不夠真實,於是小丁這次在作品旁展示了真實時間、速度的作畫影片。

而Kobe Ko的展品《聽身體說 Listen to The Bodies》則是以聽覺聆聽,這項聲音裝置原本是在台北展出,沒想到竟在最後一刻被撤下,「他們覺得這個只能談論陰部和生孩子,不能談SEX……可是,如果沒有SEX就沒有孩子啊!」在小丁來台灣辦展覽之前,以為台灣比較開放,原來社會大眾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談論「性」方面的事情。「體祭」自開展已過了一週,小丁也漸漸從中感覺到「台灣未必比較開放」。

不同於台中,在香港的展次除了視覺及聽覺,還有鏡房供大家脫衣服在裡面拍照,小丁很興奮的和我們分享:「我們在香港的策展,看的、聽的都有,但大家的個人經驗還是不完整,所以建鏡房讓大家體驗呀。」




身體,未完待續


在香港展次,小丁邀請表演藝術工作者何應豐、行為藝術家陳美彤進行對談《我們的身體能做什麼》,引發反思。現在的小丁透過「體祭」讓大家正視「身體自主」這個命題,但她也漸漸意識到這樣的想法容易侷限於「完整的身體」的窠臼,「邊緣的身體」諸如因為疾病而造成的殘缺、天生的不完整等等卻被世界拒之於外,身體不完整的人是怎麼接受自己?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關於這些問題,小丁仍在慢慢整理自己的想法,她說,或許這會是下一個「體祭」的開始。

除了小丁,其他「體祭」的參展者也持續進行著自己正在做的事,各自對「身體」的想法,也將藉由形形色色的創作傳遞出無限的可能。



想知道小丁一行人在台灣留下什麼創作嗎?

持續關注SOS reader《紙飛機生活誌》!

( 延伸閱讀: 【Body Fest 2018體祭台中站】之一:開幕派對實記 )


文/蘇明翊

攝/張雅昀

FB 《紙飛機生活誌》

FB《Life Model Club 體模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紙飛機生活誌的沙龍
26會員
51內容數
<p>紙飛機文創團隊在八年的時間出版了14本的紙本雜誌,內容從漫畫、女力、香港、ZINE、獨立書店、插畫、毛小孩,以專題形式報導不同的議題。而每一項主題,都將以美學的角度重新詮釋與報導,希望讓「紙飛機」上的乘客以嶄新的視野看待每一幀日常風景,拾起每一項脈絡,細細品味每一則故事。</p>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20
佇立在桃園新屋的臺灣馬術治療中心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乾草與馬糞的氣息隨著呼吸擴散體內,伴隨著咯噠咯噠的馬蹄聲,不絕於耳,填滿五感─馬場坐擁在偏僻的農地之中,和大自然達成和諧共生。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6/10
推開半腰高的木門,來到Ivy's house life親子空間,庭院中的滑梯旁還停著一匹木馬,猶如孩子的樂園,屋內鋪貼著木地板,桌椅也採用木頭材質,包裹在家居厚實的溫度之中。上午九點鐘,老師們拿起掃具各自就位,為一天的課程準備適宜的環境,整理教室層架上的教具等待孩子們的到來─這裡是蒙特梭利教育的體驗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2020/05/23
夏日的海風吹起太陽曬熱的沙,一臺粉紅色的貓咪造型貨車停在蜿蜒的濱海公路,與海相望。貨車的主人身穿襯衫長褲,頭戴牛仔帽,他一手拉下遮住臉的面巾,露出粗曠的灰白鬍子─他是林群,綽號「貓哥」,厚厚的鏡片收納著法律和哲學的專業背景,說話時聲調緩而堅定,音量不大卻字字鏗鏘。 林群為他的貨車取名為「唐吉訶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了小松美羽的藝術創作以及畫作背後的意義,呈現了靈魂的美醜、畫作的演繹與大型燈飾合作的經過。文章剖析了她的成功與熱情,以及藝術對於生活的影響。作者表達了對於藝術的觀賞所感受到的喜悅和衝擊。
Thumbnail
透過本文,探討了小松美羽的藝術創作以及畫作背後的意義,呈現了靈魂的美醜、畫作的演繹與大型燈飾合作的經過。文章剖析了她的成功與熱情,以及藝術對於生活的影響。作者表達了對於藝術的觀賞所感受到的喜悅和衝擊。
Thumbnail
士林神農宮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廟,供奉中國古代農業與醫藥之神神農大帝。每年舉辦的神農心遶境活動更是當地居民和遊客引頸以盼的盛事,吸引眾多人潮。活動當天,現場提供琳瑯滿目的美食、手工藝品和多元文化攤位,以及精彩表演,讓遊客享受來自泰國的美食和文化體驗。
Thumbnail
士林神農宮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廟,供奉中國古代農業與醫藥之神神農大帝。每年舉辦的神農心遶境活動更是當地居民和遊客引頸以盼的盛事,吸引眾多人潮。活動當天,現場提供琳瑯滿目的美食、手工藝品和多元文化攤位,以及精彩表演,讓遊客享受來自泰國的美食和文化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