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藝術,身體就是個人的神殿。 ──小丁 「世界上只有一座神廟,那就是人的肉體。沒有什麼比這崇高的形象更神聖。俯首於人就是崇奉這個寓於肉身的啟示。」這是德國詩人諾瓦利斯在兩百年前寫下的詩句。而村上春樹也在《1Q84》第一冊中描述主人翁青豆對於鍛鍊肌肉的信念:「肉體才是人的神殿,不管在那裡祭祀什麼,它都應該更強韌、更美麗清潔。」 無論是內在精神還是外在形態,二人的共通點都是著重強調「肉體是人的神殿」,自古對於這句話各有不同詮釋,此時此刻,來自香港的小丁也有自己的看法,並將此付諸於「體祭」一展。 體祭:我們的神殿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去檢視自己的身體,社會上很容易將裸體跟色情混在一起,但身體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小丁和前來參加開幕式的人細細說明著「體祭」的策展理念,希望大家能從自身出發,鬆動這種世俗的單一價值觀。對她來說:身體即是人的根本。 草原中,九個裸人圍繞在一棵與人差不多粗壯的樹旁,有男有女,他們抬起頭看著攀爬在樹上的另外三人,像是一種信仰,一場獻祭──展品《大地The Earth》系列如實呈現了小丁的想法,最初的構思是將照片掛在樹林中,跟大自然一起。她一邊說明,臉上微露失望之色:「當然我們沒找到,因為在香港那邊沒有可以懸掛的地方,只能掛在室內。」這個議題在香港很容易被檢舉,不過到了台灣,社會風氣較為開放,小丁終於能將照片掛在室外,三張半透明的照片懸掛在展覽空間的外面。對於這點,佔空間的Argi幽默的說:「其實我們在這個社區本來就很怪,不過最近大家好像有點習以為常了,我們就覺得要為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小丁策畫「體祭」已有兩年了,在香港尋找場地時相當曲折,沒想到台灣的佔空間最先答應,還爽快允諾讓照片懸掛在展場的內外,和環境互動。 感官學:探索自我的漫漫長路 在這次的展覽中,感官的布局也有所規劃,展品多是以視覺觀看,像是阿健的水彩速寫系列《人體寫生Life Drawing》除了展出不同繪畫時間的畫作之外,也曾在網路上發表縮時短片,但觀眾卻回饋感覺不夠真實,於是小丁這次在作品旁展示了真實時間、速度的作畫影片。 而Kobe Ko的展品《聽身體說 Listen to The Bodies》則是以聽覺聆聽,這項聲音裝置原本是在台北展出,沒想到竟在最後一刻被撤下,「他們覺得這個只能談論陰部和生孩子,不能談SEX……可是,如果沒有SEX就沒有孩子啊!」在小丁來台灣辦展覽之前,以為台灣比較開放,原來社會大眾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談論「性」方面的事情。「體祭」自開展已過了一週,小丁也漸漸從中感覺到「台灣未必比較開放」。 不同於台中,在香港的展次除了視覺及聽覺,還有鏡房供大家脫衣服在裡面拍照,小丁很興奮的和我們分享:「我們在香港的策展,看的、聽的都有,但大家的個人經驗還是不完整,所以建鏡房讓大家體驗呀。」 身體,未完待續 在香港展次,小丁邀請表演藝術工作者何應豐、行為藝術家陳美彤進行對談《我們的身體能做什麼》,引發反思。現在的小丁透過「體祭」讓大家正視「身體自主」這個命題,但她也漸漸意識到這樣的想法容易侷限於「完整的身體」的窠臼,「邊緣的身體」諸如因為疾病而造成的殘缺、天生的不完整等等卻被世界拒之於外,身體不完整的人是怎麼接受自己?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關於這些問題,小丁仍在慢慢整理自己的想法,她說,或許這會是下一個「體祭」的開始。 除了小丁,其他「體祭」的參展者也持續進行著自己正在做的事,各自對「身體」的想法,也將藉由形形色色的創作傳遞出無限的可能。 想知道小丁一行人在台灣留下什麼創作嗎? 持續關注SOS reader《紙飛機生活誌》! ( 延伸閱讀: 【Body Fest 2018體祭台中站】之一:開幕派對實記 ) 文/蘇明翊 攝/張雅昀 FB 《紙飛機生活誌》 FB《Life Model Club 體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