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喬治.馬丁的《暗夜飛行者》:真正的危險不是科技與武器,而是人心與人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你知道《魔戒》是來自英國奇幻小說家托爾金(J. R. R. Tolkien),那麼肯定也會知道《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來自與托爾金齊名的美國奇幻作家喬治.馬丁(George R. R. Martin)。如果你曾經看過馬丁的長篇劇作《冰與火之歌》或是改編為電視劇的《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那麼肯定也會想看看馬丁的中篇小說《暗夜飛行者》(Nightflyers)。這部小說也已經改編為電視劇,將在2019年2月在Netflix播出。
馬丁擅長奇幻與科幻的驚悚小說。與托爾金的《魔戒》一樣,馬丁小說的內部,也都有自成一格的世界與宇宙。例如,史詩《冰與火之歌》的故事,就是發生在一個中世紀的維斯特洛(Westeros),那是個一季長達數年到數十年不等的世界,故事就始於一個看似毫無止境的雪境寒冬。在這片冰封的大地上,住著不只人類與動物,還包括其他有智物種——異鬼、森林之子、和巨人。維斯特洛大陸上的七大王國,彼此不斷爭戰奪權。馬丁透過不同的角色的敘述角度,還有異域間的人種互動,探討戰爭與正義、忠誠與背叛、道德與邪惡、還有暴力與性。
飾演梅蓮薩的Jodie Turner-Smith
在馬丁書寫天地,他不只創造出位於地球的中古世界維斯特洛,也在太空中創造出一套千界宇宙(Thousand Worlds)。在1970s到80s年間,馬丁所書寫的幾部科幻(例如1976的 Dying of the Light 或1986的 Tuf Voyaging),背景都是位於太空中的千界宇宙。此時的人類,主要都居住在假寶區,因為地球上的聯邦帝國,已經在二重戰爭之後崩潰瓦解。在千界宇宙,人類不是唯一的智人,航行於整個宇宙之間,人類其實相當低等,因為還有更高等的藍岡人和芬迪人,連機器改造人(賽博格)或是基因改造人,也都比人類強大。
三十八年前,在第一次出版《暗夜飛行者》(1980, 81, 85各有一版)之後,馬丁就有好幾部科幻小說,講述著千界宇宙的恐怖故事。馬丁的小說很獨特,因為他是第一位融合科幻與恐怖兩種文類的作家。會有此靈感,是因為七零年代的文學評論家,普遍認定科幻小說與恐怖故事天生不相容。馬丁於是刻意反骨,硬是要拼湊這兩種互斥的文類,反而因此創造出經典的《暗夜飛行者》,一部馬丁個人也極其喜愛的作品(馬丁自己解釋)。
《暗夜飛行者》的故事始於九位學院派科學家(五女四男),因為獲得一筆資助,於是準備前往宇宙的邊界,找尋古地球時期就有的神話記載——神秘外星人沃克林(volcryn)。這些學者搭乘一架由怪異艦長羅伊德(Royd Eris)所駕駛的夜行者號,一架巨大的太空船,備有非常完整的電腦操控系統,還可於星際飛躍期間自動駕駛。
血肉模糊的《暗夜飛行者》
九位科學家的隊長克洛黎,是位長期研究沃克林神話的學者。他安排這趟尋找沃克林的星際旅程,就是因為他深信只要找到沃克林,許多關於地球與人類的古老傳說與奧義秘密,都將能迎刃而解。
在這些科學家中,其中一位來自普羅米修斯家族的基因改造人梅蓮薩(Melantha Jhirl),最是搶眼突出。她不只身材高大、健美結實、食量驚人,體能過人、機智聰明、還外加性慾充沛,艦上的男男女女,都被她睡過一輪。下棋時,梅蓮薩總能預想到三步棋之後,做愛時,又總能把對方搞到筋疲力盡。她是船艙中最美麗性感的黝黑花朵(a dark flower,馬丁自己的解釋),也最是引起艦長羅伊德的好奇。
正當羅伊德透過監視器,好奇地盯著梅蓮薩觀察時,艦上的每位科學家,也都好奇著這位神秘的艦長洛伊德。從第一天登鑑開始,這位號稱人類的艦長,不僅從未現身,也未曾與其他人類共餐,區區只以全息影像或廣播聲音與眾人溝通,因此讓眾人始終狐疑不解。
不久,心靈感應者賽歐(Thale Lasamer),開始警告艦上眾人,船上有股未知的致命危險,緊迫盯人,自此搞得全艦人心惶惶。此後,不信任感瀰漫整艘船艦,加上眾人的好奇心與仇視感隨著旅程不斷增加,悲劇因此也就無可避免的一一發生,而馬丁獨特的恐怖科幻,也由此展開。
作家馬丁與1985年的《暗夜飛行者》英文版。
馬丁一直遺憾當時沒有據理力爭封面的梅蓮薩應該是位黑人女性。
在漫長的太空旅行時,夜行者號是個封閉的空間,沒有自然的空氣與土地,只有人造的白天與黑夜,對人類來說,其實是種相當窒息的密閉空間,外加始終有人歇斯底里地恐懼叫囂,更是讓整艘船艦充斥著驚恐的氣息。馬丁非常善於描述看不見的恐懼,深深地將那股最可怕的神秘力量,暗藏在故事的底端。隨著他的文字閱讀,讀者內心肯定與船艦上的無辜學者們一樣,極度恐慌卻也不知所措。到底誰說的是真話,到底真相是什麼,到底誰能讓人信任與依賴呢?
隨著恐懼的攀升,夾雜著血肉模糊的屍體與屍塊,作者馬丁讓讀者見識到,在這封閉的太空船艦上,人類肉體會有哪些可能的被折磨與死法。有時在重力下,有時在無重力,每種死亡都是充滿血腥的無限想像。最後,藏在這場密室殺人的推理故事裡,兇手到底是誰呢?倖存者又該如何制止連續殺人的未知力量呢?再者,隊長克洛黎迷戀的沃克林,到底是誰呢,最後找得到他們嗎,也與這些外星人成功對話了嗎?
在馬丁精巧的故事佈局下,《暗夜飛行者》讓讀者在心中揪著好多待解的問題,也懸著滿心的好奇,唯有在一口氣閱畢整個故事之後,才能獲得全面的解答——一個預料之外卻也令人信服的巧妙答案。更妙的是,這個答案竟然在故事的前幾頁,就已經有了暗示。馬丁果然是位非常懂得故事佈局,又善於弔讀者胃口的聰明作家。
不過,在《暗夜飛行者》這本書中,不只一則《暗夜飛行者》的中篇小說,另外還有五篇短篇,包括〈覆蓋指令〉、〈週末戰地遊戲〉、〈殺人前請七思〉、〈絢麗星環火焰也穿不透的黑暗〉、和〈萊安娜之歌〉。
其中,〈殺人前請七思〉和〈萊安娜之歌〉,與《暗夜飛行者》有著一樣的背景,都是千界宇宙的故事。讀畢〈殺人前請七思〉還會會發現,這則馬丁在70s所撰寫的短篇小說,早已包含許多創造於90s後期《冰與火之歌》的故事元素。而〈覆蓋指令〉也是個相當美麗卻也詭異的故事,背景是個異常幽靜秀麗的星球,但冷靜的主角,卻是從事著最卑賤的屍控挖礦工——以心靈控制已經挖掉大腦的屍體數個,從事數人挖礦的粗活。
馬丁的每一則故事,都交織著科幻與恐怖。在這些架空的未來世界,無論是封閉的太空船,或是美麗的大自然,人類還是受囿於人心與人性,掙扎於善惡與道德。在高科技的未來,邪惡並未消失,有時候還會穿著道德的袈裟,理直氣壯的殺人。詭異的是,真正會置人於死地的工具,通常不是科技或武器,而是充滿恐懼、猜忌、偏見、與貪慾的人心。於是,雖然馬丁將他的小說世界,不是設定在中古的維斯特洛,就是未來的宇宙太空,但最終描述的依然是人心、人性、與選擇。
這裡是喬治.馬丁的個人部落格:不是個部落格(Not A Blog)
《暗夜飛行者》預告片(一)
《暗夜飛行者》預告片(二)
推薦給喜歡閱讀的朋友,還有以下其他書介: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K會員
230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米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狂想》 是部有奇幻也有科幻的黑色喜劇,由Emma Stone與Jonah Hill主演,是個關於自我探索、尋找連結、與原諒過去的故事。故事核心是「連結」:宇宙能夠不斷運轉且生生不息,是來自不期而遇但命中注定的相互連結。故事的許多細節與角落,導演刻意安排許多規律的意象,讓《狂想》充滿彩蛋。
有幾位讀者私下提問,可不可以提供一些書單,讓自己可以快速寫電影文上手,也有朋友問我,可以由哪方面準備,幫助寫文比較深入一些。於是,這篇文章就是要簡介幾類我常閱讀的書籍,也羅列一些建議的書單。
有些電影在這裡:《我們》《愛.欺》《真寵》《羅馬》《坂本龍一:終章》《一個巨星的誕生》《女神卡卡:五呎二吋》《搖滾啟示錄》《厭世媽咪日記》《滅絕》《黑豹》《聖鹿之死》《敦克爾克大撤退》。
<p>這份「科幻電影一百筆」,是以「年份」做排列,而不是名次。因為是由年份排列,因此能夠看出科幻電影由二十世紀初期至今的發展與成長。發現幾個有趣現象:1. 如果你是由 2010 年之後,才開始關注科幻電影,一點也不嫌太晚,因為最好看的科幻電影,在 2010 年之後,大約就佔有將近一半之多(53/122)。科幻最興盛之時,大概是由 2014 開始,如果你是由 2014 才開始看,也已經看了將近 1/3(37/122)。若是你是由21世紀開始,才關注科幻,幾乎已經可謂專家了,因為至少已經看過 2/3(79/122)。</p>
<p>然而,當故事發展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那真實的夢境,其實是 Ana 的夢,不是 K 的。他不只不是自然生成的生命,沒有爸爸,沒有救世主的使命,還沒有獨角獸的獨特性。K 的存在真的好悲劇好荒謬。表面上導演想講的是 K 以大愛征服小愛的悲壯故事,但實際上卻把 K 的身分做小了,宛如是個過場小丑一樣的卑微且鮮少意義。2049 的 K,比起 1982 的 Rick,相當不起色,不只角色卑微,還失去獨特性,除了有寬宏大量的心,彷彿述說皮諾丘因為愛而總算成真人;除此之外,關於他的其他闡釋,實在薄弱,甚至還遠落於能夠吟詩讚頌的 Roy。</p>
<p>封鎖是種非常殘忍的人際懲罰:不給機會、無由辯解;被鎖方只留下無盡的自我否定,不絕的自我懷疑。但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需要互動;人也是鏡像的動物,人需要他人的眼光。當一個人被放置在一個全白空間,空無一物,不遇一人,只有無盡的時間、沒有終點的寂寞,肯定是種極刑。寂寞不是肉體上的疼痛,短時間或許不以為忤。但是,當時間一拉長,成為無止境無終點的等待之後,就會成為心的傷害。</p>
《狂想》 是部有奇幻也有科幻的黑色喜劇,由Emma Stone與Jonah Hill主演,是個關於自我探索、尋找連結、與原諒過去的故事。故事核心是「連結」:宇宙能夠不斷運轉且生生不息,是來自不期而遇但命中注定的相互連結。故事的許多細節與角落,導演刻意安排許多規律的意象,讓《狂想》充滿彩蛋。
有幾位讀者私下提問,可不可以提供一些書單,讓自己可以快速寫電影文上手,也有朋友問我,可以由哪方面準備,幫助寫文比較深入一些。於是,這篇文章就是要簡介幾類我常閱讀的書籍,也羅列一些建議的書單。
有些電影在這裡:《我們》《愛.欺》《真寵》《羅馬》《坂本龍一:終章》《一個巨星的誕生》《女神卡卡:五呎二吋》《搖滾啟示錄》《厭世媽咪日記》《滅絕》《黑豹》《聖鹿之死》《敦克爾克大撤退》。
<p>這份「科幻電影一百筆」,是以「年份」做排列,而不是名次。因為是由年份排列,因此能夠看出科幻電影由二十世紀初期至今的發展與成長。發現幾個有趣現象:1. 如果你是由 2010 年之後,才開始關注科幻電影,一點也不嫌太晚,因為最好看的科幻電影,在 2010 年之後,大約就佔有將近一半之多(53/122)。科幻最興盛之時,大概是由 2014 開始,如果你是由 2014 才開始看,也已經看了將近 1/3(37/122)。若是你是由21世紀開始,才關注科幻,幾乎已經可謂專家了,因為至少已經看過 2/3(79/122)。</p>
<p>然而,當故事發展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那真實的夢境,其實是 Ana 的夢,不是 K 的。他不只不是自然生成的生命,沒有爸爸,沒有救世主的使命,還沒有獨角獸的獨特性。K 的存在真的好悲劇好荒謬。表面上導演想講的是 K 以大愛征服小愛的悲壯故事,但實際上卻把 K 的身分做小了,宛如是個過場小丑一樣的卑微且鮮少意義。2049 的 K,比起 1982 的 Rick,相當不起色,不只角色卑微,還失去獨特性,除了有寬宏大量的心,彷彿述說皮諾丘因為愛而總算成真人;除此之外,關於他的其他闡釋,實在薄弱,甚至還遠落於能夠吟詩讚頌的 Roy。</p>
<p>封鎖是種非常殘忍的人際懲罰:不給機會、無由辯解;被鎖方只留下無盡的自我否定,不絕的自我懷疑。但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需要互動;人也是鏡像的動物,人需要他人的眼光。當一個人被放置在一個全白空間,空無一物,不遇一人,只有無盡的時間、沒有終點的寂寞,肯定是種極刑。寂寞不是肉體上的疼痛,短時間或許不以為忤。但是,當時間一拉長,成為無止境無終點的等待之後,就會成為心的傷害。</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HBO 在 2011 年開播的中世紀史詩影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絕對可以說是改寫美劇新歷史的全球重大影響力作品,不過此作品卻在 2019 年播出最終第 8 季之時被全球觀眾大力抨擊「史詩級大爛尾」,小編當時看完也氣憤不已,甚至有粉絲揚言要去對兩位編劇砸爛番茄,讓 Dav
Thumbnail
「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總有兩個理由:一個好的理由,和一個真正的理由」。這部由紐約大學的兩位政治學教授所寫的專著,以《獨裁者手冊》為名,並不教讀者如何成為一個獨裁者,而是主要是以政治生存理論,探討政治領導人所做政策背後的動機和理由。
Thumbnail
曾在紐約時報讀過一篇訪談,〈倘若真有作家中的作家,這傢伙就是桑德斯〉,標題非常浮誇,但在讀完他的前作《十二月十日》後,我其實並不感覺言過其實;飛馳、自由自在,毫無文學包袱,裝滿了大大的撞邊和連串的出戲。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享年僅31歲的喬治·修拉,在《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中,充分發揮了「點彩画」的技巧,把塞納河畔藍色湖水與豔陽高照的綠黃色草地並列,凸顯了對比色(互補)色的調和與對比,並且運用「透視學」精準處理畫中40位人物及其陰影的位置與尺寸大小、不愧為繪畫史上的不朽名作。
Thumbnail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Thumbnail
照版為2009年版(左) VS 2017年版(右) 《熾熱之夢》是《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的作品;果然不負我的期待,是一部少數符合文案、推薦實在的佳作。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HBO 在 2011 年開播的中世紀史詩影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絕對可以說是改寫美劇新歷史的全球重大影響力作品,不過此作品卻在 2019 年播出最終第 8 季之時被全球觀眾大力抨擊「史詩級大爛尾」,小編當時看完也氣憤不已,甚至有粉絲揚言要去對兩位編劇砸爛番茄,讓 Dav
Thumbnail
「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總有兩個理由:一個好的理由,和一個真正的理由」。這部由紐約大學的兩位政治學教授所寫的專著,以《獨裁者手冊》為名,並不教讀者如何成為一個獨裁者,而是主要是以政治生存理論,探討政治領導人所做政策背後的動機和理由。
Thumbnail
曾在紐約時報讀過一篇訪談,〈倘若真有作家中的作家,這傢伙就是桑德斯〉,標題非常浮誇,但在讀完他的前作《十二月十日》後,我其實並不感覺言過其實;飛馳、自由自在,毫無文學包袱,裝滿了大大的撞邊和連串的出戲。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享年僅31歲的喬治·修拉,在《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中,充分發揮了「點彩画」的技巧,把塞納河畔藍色湖水與豔陽高照的綠黃色草地並列,凸顯了對比色(互補)色的調和與對比,並且運用「透視學」精準處理畫中40位人物及其陰影的位置與尺寸大小、不愧為繪畫史上的不朽名作。
Thumbnail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Thumbnail
照版為2009年版(左) VS 2017年版(右) 《熾熱之夢》是《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的作品;果然不負我的期待,是一部少數符合文案、推薦實在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