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開始發覺假新聞和廣告式新聞在身邊隨處可見,社會真正值得注意的大事被八卦掩蓋,覺得身邊人的發言開始嚴重滑坡?
注意到這些而覺得煩惱該怎麼做嗎?
難道因為民主保障任何人都有言論自由所以管不著他們嗎?
其實只要我們還有言論自由,就能夠改變這一切。
英國哲學家,約漢彌爾說:「只要每個人都有言論的自由,正確的說法就有機會被傳遞,錯誤的說法就有辦法被改正。」
如果你也覺得家中長輩被太過極端、負面的新聞媒體影響,一看到政治新聞就跟著罵,小至車禍搶案、插隊新聞,動不動就看著新聞說爛政府、爛社會,甚至唱衰台灣等等。 那不妨試著將家人帶離螢幕前。
注意這裡並不是指當下把人帶開或關電視,而是在額外的時間帶離電視及手機螢幕。
我們回到家後卻在看手機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過頭又重複的訊息到底是必要還是不必要?
加上長輩們的網路習慣,他們不覺得他們看LINE是在看網路訊息,是朋友間的聊天 「這是OO傳給我的ㄟ」他們覺得誰傳來的東西就是誰說的,沒有主動懷疑來源的想法;或是某支影片傳來傳去,但沒有多想傳這個的用意是什麼。
想改變思考模式,還是要和人接觸交流造成的影響比較大。所以讓他們看見在螢幕外的世界還有很多新聞報導之外的事情在發生,或多或少的去影響他們。(也把他們拉出同溫層,看見異溫層的意思)
看到了些重要的新聞訊息或是想闢謠的訊息,與其用傳的,不如當面用說的。 (有時候把連結LINE給長輩,他們也不見得會看,可能還因為是你傳的自動忽略) 利用晚餐時或空閒時間跟他們說。如果擔心用「我看到新聞說.......」這樣的開場白會被打槍的話,建議直接說「你知道.......事情嗎?」開場,再仔細說給他們聽。
這裡不用預期馬上要說到對方讚同你為止,先拋出個說法,讓他們有個印象也好。 讓他們幾乎是直覺反應的負面思考方式,有被阻斷的空檔。
之前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在會議簡報中,台下的人對報告內容留下的印象哪部分比例比較高? 結果:視覺佔30%、聽覺佔70%,聽覺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接受文字訊息需要理解,一分心就不會去注意簡報內容,【聲音】才是人接受訊息最直覺的方式。所以「真的說給對方聽」,才是最有用的方式。
同樣的聊天方式,用在同事、同學間也可以。
而且過年快到了,利用春節假期安排景點帶長輩出門走走。
可挑選一些有意義又好開啟話題的景點,去走步道、賞花、去廟宇拜拜、逛老街
利用機會接近土地,趁機聊天,說起這是台灣植物、老廟宇古蹟、保存下來的景色等,讓他們想起小時候甚至自己父母輩。讓他們更習慣說台灣的好,不要繼續悲觀的慣性思考。
如果直接批評,可能會爭吵,溝通初期先以「把台灣值得讚美之處加倍傳遞出去」為核心概念。
所以找找居住城市附近的步道、庭園咖啡廳、不錯的展覽(文青聚集地不見得每位長輩都接受得了啦)
要我舉例中部地區的話,像是國美館有新年版畫展;霧峰林家現在整理得很好,很適合傳統新年走走;南投鳳凰谷鳥園接近自然;去鹿港天后宮拜拜逛老街,都是推薦的行程。大家可以想想哪裡適合自己家長輩。
我也是不擅長和家人溝通的人。
開始寫方格子的目的,是利用文字化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成形,先擬好和他人溝通時要怎麼說。
尤其平常和人溝通時,人們並沒有興趣聽太理論的東西,也不太好讓他們聽進去。 最好是像閒聊,他們都把抱怨社會、抱怨政府當成泡茶聊天必聊話題,利用這時候一起聊,但要加入話題的東西不能太重,用接話的方式把話題轉向想傳遞的正面讚美。
所以其實這些是寫給自己,也是寫給有同樣困擾的人參考。
希望能用簡短篇幅表達出重點,就像我取的名字一樣,用A4紙篇幅的內容,也可以傳達想法,影響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