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一個人踩到另一個人的影子,那麼兩個人便會永遠在一起不分離。
價值想法換位,崩解原有的認知。
小時候的世界,總認為那些謠言及故事是有可能性的,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加,那些純真的信任,往往被當作一種奇怪及看不清事實的分類。
跟隨著社會脈絡裡的談話資料夾中,我們的主題和內容總是向標準化看齊,而藝術則是幫助我們將心中那細微的感受力表達出來,讓不善於感受的現代人,透過藝術,將生活中微小的感動牽引出來。
影子展現出事物的另一種維度,甚至比主體更具有真實感。
前年去看了《浮光掠影—山下工美25年創作展》,契機來自於看了攝影師李屏賓的紀錄片,觀後讓我試想:看待光影的時候,藝術家與影像創作者的角度有什麼不同?對山下工美來說,她的信仰價值為:「藝術是生活、是表達情感的一字一句。」真正偉大的是人和生活本身,而她的藝術就是為了讓人看見那些所謂平凡庸碌的生活裡被人遺漏的重要片段。
我的創作就跟我的生活一樣需要呼吸,需要伸開雙手去感受世界,也要闔上心門凝聽體內的共鳴。
這是山下工美對這次展覽的堅持,動線沒有方向性很自由,給予空間很大的呼吸,觀眾可以照著自己對作品的感受選擇停留或是繼續前進,也可以依此選擇自己想要看的下一件作品,讓觀眾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觀展動線。
漸明漸暗的呼吸燈光,配合著 40 張人臉的摺紙,隨著光出現的是天空中綜合著星星、月亮和多彩的符號,像是插滿各國國旗的世界地圖。那些國旗像星星般閃耀,但即使是那麼的耀眼,隨著燈光消失我們卻也漸漸看不清楚了;感覺到世界上很多小國家在誕生時也是那麼的生氣勃勃,而消失的時候卻只是一瞬間。
她在創作的時候發現,當熟悉的事物無法被世俗定義時,那些東西其實是向她展示了其他維度的生活空間;她的藝術創作讓她意識到,通常在生活中被忽略極度微小片刻,其實擁有無法被預估的強大。
我最有印象的是其中一個雕刻的驚嘆號,在沒有光和其他線索的情況下,已經在心中預設了一個會看到的形象。然而,你心理期待的,足以解釋你眼中所見的事情嗎?而影子在什麼狀況下的展現,才是真實的呢?
她的作品時常希望我們能夠質疑所有可能的預期。在一個秋天的下午,她坐在露台上、夕陽灑下;樹影隨著時間與角度的不同伸長及消退,光線也從橘色的暖色調漸漸變成冷色調的藍。對她來說,那是第一次感受到屬於光影的維度,也體會到或許它是比擁有更真實的東西。
藝術對於山下工美來說,就是將自己調整到內心某種意識時候的狀態,所以她並不堅持任何特定的概念。而我們總是傾向於把看到的東西,通過轉化成「已知」來賦予定義,當熟悉的事物轉變為無法由傳統定義的東西時,他們給予的會是不同角度及價值的體會。
人們很容易被動地接受準備好的信息,往往不加質疑地接收知識、理念和價值觀,她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作品,提醒大家如何去感知自己周圍的微小變化和內心事物。
當期展覽推薦:台南奇美博物館《有影無影?影子魔幻展》
展覽從今年 7/13 日起直到 2020/6/2 日,集結國內外15位/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串聯6個關於「影子」的提問,山下工美的作品也在此次的特展中,大家不妨趁這次機會,一訪台南吧!
追蹤我們的即時動態 on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