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光影賦予場景的宿命〉 電影攝影師 李屏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光影是文字,書寫影像中的故事
raw-image

一個字給予的是意義,

一句話給予的是想像

一段敘事是描述某個時間,

一把被遺棄的雨傘,帶出了另一段故事。

我們對於畫面的敘述,擁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

畢恭畢敬的棕梠葉庇蔭著旅館泛紅的門面,一塊亮晃晃的短沙灘伸展於前。 –《夜未央》費茲羅傑

這段敘事讓我們對故事場景有了想像,因為我們對於其中的元素有著一定的了解,在腦中自然而然會形成一個場景,那些想像給予了時間、空間、以及感覺。

我們可以簡單地使用文字聯想到最無法描述的感覺,但是對於聳立在眼前的事物,能夠賦予的意義往往只是人們給予他的名詞。

raw-image

第一次知道李屏賓攝影師的時候,不是從大家都熟識的《戀戀風塵》、《千禧漫波》、《花樣年華》等有名的藝術電影裡;雖然看過其中這幾部片,真正讓我開始對畫面產生好奇的是《不能說的秘密》。在一個純情浪漫充滿幻想的電影裡,他運用獨特的美學、運鏡和角度,形成了屬於李屏賓的濾鏡。回過頭再去看那些有他參與的電影,每個物件及人物都是有互動及互相呼應的。不用多餘的台詞,便可以從畫面中看到一首詩,一段故事。

raw-image
深度是看不見的,所以最好的、最熟悉的,往往就在眼前。

對他來說,自然就是真實,那也是讓他的影像有文字感的一個原因,他喜歡到現場觀察,不去進一步說明這樣的設置有什麼很深很重的涵義,也不去表達這樣的情景會給人什麼樣的情緒,他只是想著,要怎麼在影像中找到如同文字一般的魅力,然後可以進而轉達文字裡面的想像給觀看的人。

如果影像可以文字化,影像就會像一幅畫,畫裡面就會有一首詩。

藉此可以順便帶到我們最近的徵件主題展覽,他利用自然中獲取的光影場景,讓其中的文字有影像感、讓影像文字化;讓每個人觀賞的時候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喜愛與感受。

raw-image
我拍的時候,只是想表現一個,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還有希望,一點點光。

他對光影的喜愛,讓他了解到對中國山水畫的興趣,相同的顏色不同的色階,因為一層層的堆疊,形成得更有深度的層次。在早期有限的預算內,使用色彩不飽和的底片,他依舊可以從中找出屬於光影的層次,給予畫面跟故事一種醇厚的情感,而器材的限制反而讓他將真實世界中原汁原味的情感表達出來。

raw-image
人生有很多宿命,很多東西已經在那邊等你,就在那邊等你。

對於拍攝來說,大自然是最為不可抗力的因素之一,但對於李屏賓來說,那是老天爺給的禮物,因為當下所安排的故事與時間,也會因為天氣變化造成的顏色光線不同,瞬間會給予你對這個世界另一種角度與看法;那是一種風險,一種嘗試,也是屬於他的創作。

因為經歷了多部電影故事,也在鏡頭背後化身為不同角色去觀看他們的故事;因為生活的片段不同,有了各自的想像與煩惱,也造就了個人的行為及畫面。對他來說,攝影不再是紀錄,而是在吸收感性之後,站在角色的角度,表達出對於故事的提煉。


最新攝影活動與知識在粉專:


聊聊你我的近況都在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FOTO STUDIO的沙龍
33會員
22內容數
愛上攝影有許多理由,進而想要用攝影說話則是創作的初步。 這個專欄將訪問在 Onfoto Studio 新型態攝影私塾學習的朋友們, 在創作路上最初與最近的想法,同時也聊聊未來想往那個方向走去。 ✶ 專欄編輯|青年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Doris
ONFOTO STUDI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2/24
故事有很多不同生成的方式,詞彙也是。 在有些語言的體系裡,單詞與物體會被分為陰性跟陽性;而在我們生活的場景裡,會隨著情緒的帶動將詞彙變成一把短刃,亦或是一杯在冷氣團發威時喝到的熱茶。我們將之串聯形成一篇故事,傳遞出其中的想望;將那些鏽蝕的記憶還有打磨過後的想法,以一個新的形態讓他者去感受其脈絡並參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1/27
看不到氣味,感受不到光線,察覺不了氣溫的些微差距,能記住的僅僅只有發生在前十分鐘內的事情。 那狀態聽起來很弔詭,明明你正生活在社會口中的正常軌道上,但你卻覺得自己活得很用力,用力到你已經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東西。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2019/10/29
「暴力」是人類情緒運作下所做出的行為,它是一種生理與心理在渴求生存之下所衍生出來的發洩;是長期壓抑下潛意識的爆發,一種讓人回歸生物本能方式去解決心理性的情緒滿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 他的作品是如此奇詭,如幻影。布紐爾的電影美就美在它巧妙運用的影像語言、超現實裡的真實性,以及影像所洩下的無數個幽暗夢境。❞
Thumbnail
在影院觀影,一邊回想起旁人津津樂道關於這導演的種種色彩。 你已然錯過那個時代,沒經歷沒感動。 直到此時走進推崇者的殿堂。 經過光影的洗禮,像是海浪拍打,一次一次。 感到海水的冰涼與戲劇性,感到悲哀與深情,感到憂愁與無奈。 日常的對話、日常的生活、日常的鏡頭,然後魂魄在鏡頭之外遠去。 「愛自己是很
Thumbnail
在影院觀影,一邊回想起旁人津津樂道關於這導演的種種色彩。 你已然錯過那個時代,沒經歷沒感動。 直到此時走進推崇者的殿堂。 經過光影的洗禮,像是海浪拍打,一次一次。 感到海水的冰涼與戲劇性,感到悲哀與深情,感到憂愁與無奈。 日常的對話、日常的生活、日常的鏡頭,然後魂魄在鏡頭之外遠去。 「愛自己是很
Thumbnail
紀錄片一開始,光影明滅於紅色簾幕之後,人聲與腳蹤成為恍恍的影子。在《乘著光影旅行》裡,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於是解構為光或更細碎的影子,風搖影動都有歌悠然其間。 李屏賓的攝影師身份,讓這部紀錄片的視角,成為後設的後設,頗有《去年在馬倫巴》的況味。而這也許正是李屏賓的詩意——或虛又實的敘事線,沿著時間匍
Thumbnail
紀錄片一開始,光影明滅於紅色簾幕之後,人聲與腳蹤成為恍恍的影子。在《乘著光影旅行》裡,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於是解構為光或更細碎的影子,風搖影動都有歌悠然其間。 李屏賓的攝影師身份,讓這部紀錄片的視角,成為後設的後設,頗有《去年在馬倫巴》的況味。而這也許正是李屏賓的詩意——或虛又實的敘事線,沿著時間匍
Thumbnail
電影奇幻之美
Thumbnail
電影奇幻之美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故事因為「衝突」而有了困境, 但困境會迎來改變。 一部充滿抑鬱、悲痛和遺憾的劇情片, 裡頭衝突的美感和細節, 還有所蘊含的飽滿情感卻清晰而透明。 也象徵著即使生命有遺憾, 每個人都該有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因為「衝突」而有了困境, 但困境會迎來改變。 一部充滿抑鬱、悲痛和遺憾的劇情片, 裡頭衝突的美感和細節, 還有所蘊含的飽滿情感卻清晰而透明。 也象徵著即使生命有遺憾, 每個人都該有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只有在電影裡我才會感覺我是一個正在創造記憶的人。電影是熟成的光:日光,目光,時光。明明那已是寫定的文本,我卻因無比專注,而不斷陷落。向內,是唯一的路。
Thumbnail
影像對我而言,就像一章詩篇;照片裡頭所看見的每一個細節、形狀、顏色、氛圍,都是要對大家說的文字,只是用視覺的方式在各位的心裏呈現,給著不同的思維。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文學形式,沒有絕對的字詞,而是隨著個人對於所看見的影像而產出屬於自己的文字。
Thumbnail
影像對我而言,就像一章詩篇;照片裡頭所看見的每一個細節、形狀、顏色、氛圍,都是要對大家說的文字,只是用視覺的方式在各位的心裏呈現,給著不同的思維。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文學形式,沒有絕對的字詞,而是隨著個人對於所看見的影像而產出屬於自己的文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