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Ferdinand de Saussure
published in 1916
語言是一種社會制度,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我們可以設想有一門研究社會生活中符號生命的科學,它將構成社會心理學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學的一部分;我們管它叫符號學。它將告訴我們符號是由什麼構成的,受到什麼規律支配。(索緒爾,1980:38-39)
符號的一般原則
語言符號連結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後者不是物質的聲音,純粹物理的東西,而是這聲音的心理印跡。(索緒爾,1980:101)
符號是一種兩面的心理實體
在語言溝通過程中,概念(concept)和音響形象(sound pattern)結合起來叫作記號(sign)。索緒爾建議保留記號這個詞,用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分別代替概念和音響形象,這兩個術語的好處是既能表明它們彼此間的對立,又能表明它們和它們所從屬的整體間的對立。(索緒爾,1980:102)
第一個原則:符號的任意性
能指和所指的聯繫是任意的,或著,因為我們所說的符號是能指和所指相連結所產生的整體,我們可以更簡單地說:語言符號是任意的。它不應該使人想起能指完全取決於說話者的自由選擇(一個符號在語言集體中確立後,個人是不能對它有任何改變的。),我們的意思是說,它是不可論證的,即對現實中跟它沒有任何自然連繫的所指來說是任意的。(索緒爾,1980:102-104)
第二個原則:能指的線條特性
屬於聽覺性質的能指,指在時間上展開,而且具有借自時間的特徵:(a)它體現一個長度。(b)這長度只能在一個向度上測定,它是一條線。(c)不可逆。聽覺的能指跟視覺的能指相反,視覺的能指可以在幾個向度上同時並發,而聽覺的能指卻只有時間上的一條線。 (索緒爾,1980:106)
符號的不變性
語言是從前代繼承來的產物而照樣加以接受,一定的語言狀態始終是歷史因素的產物。正是這些因素可以解釋符號為什麼是不變的,即拒絕一切任意的代替。(索緒爾,1980:108)
符號的可變性
符號正因為是連續的,所以處在變化的狀態中。在整個變化中,總是舊有材料的保持占優勢;對過去不忠實只是相對的。所以,變化的原則是建立在連續性原則的基礎上的。不管變化的因素是什麼,孤立的還是結合的,結果都會導致所指和能指關係的轉移。(索緒爾,1980:112)
言語活動
言語活動所代表的整個現象分出兩個因素,語言(lange)和言語(parol),語言就是言語活動減去言語。要有語言必須有說話的大眾,在任何時候,同表面看來相反,語言都不能離開社會事實而存在,因為它是一種符號現象。有關語言學的靜態方面一切都是共時的(synchronic),有關演化的一切都是歷時的(diachronic)。(索緒爾,1980:115-119)
語言的價值
符號的任意性又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為什麼社會適時能夠獨自創造一個語言系統。價值只依習慣和普遍同意而存在,所以要確立價值就一定要有集體,個人是不能確定任何價值。
從概念方面來思考語言既是一個系統,語言之外的價值總是由下列構成:(1)一種能與價值有待確定的物交換的不同的物。(2)一些能與價值有待確定的物相比的類似的物。但語言與知不同,它的各項要素都有連帶關係,例如我們只看到詞能跟某個概念交換,即看到有某種意義,但還不能確定它的價值,我們還必須把它跟類似的價值或其它可能與它對立的詞比較才能確定。因此,任何要素的價值都是由圍繞著它的要素所決定。(索緒爾,1980:159-162)
句段關係與聯想關係
在話語中,各個詞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彼此結成了以語言的線條特性為基礎的關係。這些要素一個挨著一個排列在語言的鏈條上面,一個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於它跟前一個或後一個,或前後兩個要素相對立才取得它的價值。我們將它稱之句段關係。
另一方面,在話語之外,各個有某種共同點的詞會在人們的記憶裡聯合起來,構成具有各種關係的集合,它們不是以長度為支柱的;它們的所在地是在人們的腦子裡,它們屬於每個人的語言內部寶藏的一部分,我們叫它們叫聯想關係。句段關係是在現場的;相反聯想關係卻把不在現場的要素聯合成潛在的記憶系列,而有多少關係就能造成多少個聯想系列,因此,有時是意義和形式都有共時性,有時只是有形式或意義有共同性。任何一個詞都可以在人們的記憶裡喚起一切可能跟它有這種或那種聯繫的詞。(索緒爾,1980:170-175)
參考文獻
Ferdinand de. Saussure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出版,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