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也能是晦暗疫情中的熠熠星火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眾星火看見彼此,每一朵火焰便更為明亮,因為它們看見對方,並期待互相輝映。」--漢娜.鄂蘭
星空的立法者
今天與兒女一起學習宇宙天文學,用的教材是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2,主角則是克卜勒。他與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人齊名,公認是科學革命在天文學領域的代表性人物。
在傳統托勒密體系下,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太陽及其他行星圍繞地球運轉(地心說)。但哥白尼的天文體系做了徹頭徹尾的倒轉,改以太陽為中心,地球則繞著旋轉(日心說)。
克卜勒雖然是哥白尼的信徒,但沒有被主觀信念侷限住,陷入確認性偏誤,反而是客觀地檢視、分析觀測行星的數據資料,將行星繞日的軌道修正為橢圓形,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克卜勒描繪出正確的天體運動模型,完善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所謂「哥白尼革命」才真的有了「革命性」的意義或效應,更為日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礎。
浩瀚星海找到你
而距離地球約2萬光年的蛇夫座右腳附近,爆發了一顆超新星,其光芒在1604年來到地球。克卜勒也曾詳實觀測、紀錄這顆超新星的位置、升落等情形。為了紀念他,這顆超新星就叫做[克卜勒超新星](SN1604)。
現在我們知道,超新星是恆星爆炸後散發的火光,要很多年後才傳到地球被人類看到,所以是恆星的死亡不是誕生,爆炸是過去式不是現在式。已經消逝的存在過往、不再復返的絢爛喪禮,被克卜勒所捕捉,SN1604因而永遠為人所知並持續地探索,宛如永生不朽。
如果按照班雅明的說法(Walter Benjamin),SN1604已經獲得了救贖,所以能完整地擁有並援引它的過去,過往存在的每一刻也成為備受肯定的事蹟。
400多年後,孫燕姿發行第12張取名《克卜勒》的新專輯。研究的天文學之際,我們一邊google克卜勒超新星的圖片,一邊聆聽專輯同名歌曲〈克卜勒〉,還有欣賞歌詞。
作詞者Hush似乎也懂得班雅明構想的「歷史唯物主義」,讓克卜勒成為超新星SN1604的彌賽亞,從此SN1604不再是宇宙場景的棄物,擁有了歷史,延續了生命,因此寫下「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你的身體/藏在眾多孤星之中/還是找得到你」、「我依然願意借給你我的光/投射給你/直到你那燦爛的光芒/輕輕地掛在遙遠的天上」。
孤獨的總和
然而,如果人類的居所-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人類還是受上帝或天神所眷顧的物種嗎?這與當時教會、教士告訴大家的,還有以基督宗教為基礎的主流知識與文化,全然相反。當有人還爭論著針尖上能站上幾位天使時,自然哲學家透過改良後的望遠鏡等觀測儀器望向宇宙,連一位天使都看不到蹤影,更遑論萬能上帝。
偌大的宇宙,只有人類及地球孤懸於此,掌握不到天父的愛,如何保證人類的救贖?如果自然厭惡真空,那麼被理性騰出後的空間,填補上的只是無盡的孤獨與荒涼。被啟蒙運動或理性主義規訓後的我們,早就習慣與適應了這個衝擊,所以孫燕姿才會若無其事地唱著:「掛在天上放光明/反射我的孤寂/提醒我/我也只是一顆寂寞的星星」,畢竟Hebe也教會我們「寂寞寂寞就好/死不了就還好」。
但17世紀的人們心理可沒有那麼輕鬆好過,與克卜勒同時代的、英國牧師兼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就崩潰地寫出以下的詩句:

新哲學將一切置入懷疑/火元素已經完全熄滅/太陽失位/地球履隨/人的一切智慧都不能很好地指引他到何處尋回/人類承認這個世界已經過時/因為在行星之際/蒼穹浩渺/他們尋得眾多新發現/然後目睹/這個世界傾圮崩潰/復歸塵土/一切都是破碎不堪/一切都失調混亂。」

要經過170多年後康德的那句名言,才總結出人們大致上已經克服徬徨,還能昂首面對無限宇宙與自身定位: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嘆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則。」(《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
人的主體性
也就是說,經過16、17兩個世紀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也有能力使用觀測數據及數學工具,去發現與掌握宇宙萬物的規則與規律,人作為萬物的一種,也無從逃脫出那些必然性的自然法則或因果律。
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人類的存在,除了動物性的層面外,還有一種被稱為理性、意識的層面,那是專屬於人類的更為根本或本質性的東西。既不屬於星空所代表的宇宙萬物,也不受自然法則所操控,人類作為主體,是以自由意志行動於目的性王國。用康德的話來說,就是:

一種不依賴於動物性,甚至不依賴於整個感官世界的生活,至少是從憑藉這個法則對我的存在的合目的的規定中可以得出的,這種規定並不局限於此生的條件和界限,而是無限延續的。」

因此,人類被賦予了一種主體地位,是超越自然法則、歷史脈絡,也就不用再糾結於宇宙中心何在,就如同美國總統坐上任何一架飛機,那架飛機就是空軍一號。
成為互相輝映的星光
新科學與新技術,讓人類可以觀察、管理、支配大自然,而新的意識形態或信仰體系不但治癒了人類的認知失調,也強化了自我探索與塑造能力,透過符號或文字將想像力對外投射到具體之物,那個物件因此取得了神秘力量,回過頭來可以引領或支配人類。
所以,雖然人人都是孤獨的總和,孫燕姿在歌曲的下半部,還是給了我們撫慰:

「浩瀚的世界裡/更迭的人海裡/和你互相輝映/讓我們延續/用盡所有思念/唱一首歌給你/…掛在天上放光明/反射我的過去/提醒我/我不再是一顆寂寞的星星」

武漢肺炎的肆虐,我們必須改變過往的生活、工作、就學模式。宅在家的日子裡,很多朋友或不認識的人分享讀書、做菜、運動、彈琴、教孩子的經驗,也有人捐款、物資給需要的人,看著看著好像就被療癒,得到了溫暖,恐懼、不安與寂寞也被減緩了。
雖然凡俗普通,也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那才是最真實、最有力量的,因為哲學家漢娜·鄂蘭已經幫我們背過書了: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螢螢微光,在他們的起居作息中,這微光雖然搖曳不定,但卻照亮周遭,並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流瀉於大地之上。」

4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先打個預防針。寫完這篇發現我寫得很灰暗,但實際觀影過程並沒那麼灰暗;這部片並不晦澀陰鬱,也不血腥粗鄙,反而是平淡真實的,還帶了點幽默溫馨。也因此,看完的當下,只有淡淡的惆悵,但回到家之後,才發現那股惆悵一直跟著你,讓你回想起很多事情,思考你自己的人生。是部後勁很強的電影。
Thumbnail
賴孟傑導演的新作《親愛的殺手》,講述了身障者「六」(鄭人碩 飾),與受到男性和現實欺凌的女孩「泡麵」(邱偲琹 飾)之間的情慾/愛情故事。並通過兩人,透視了兩個弱勢家庭面對生活的種種問題。以「殺手」為名,向觀眾揭示了真實世界裡既醜惡又良善的雙重面向。讓我們得以在幽暗的世界裡,看見微光。
Thumbnail
黎明前的黑暗,其實是乍現中的曙光,一樣的意思。而我們卻像視覺錯覺一樣,往往只看得見我們的傾向。
Thumbnail
在一個全白的空間之中,有一抹黑,彷彿墨水似的濃郁。 而在那抹黑中,有一盞燈,微弱的閃著,彷彿隨時都要熄滅了一般,很渺小,卻是那抹黑之中最閃亮的。 其實這個空間裡有需多人來來往往,但每個人都守著自己的區域,宛如衛兵。也有需多人努力地想要前往那抹黑,去碰觸那最閃亮的燈光。但在各個區域當中,每一個坎、每一
Thumbnail
故事大綱  蕾妮瑪莉佛森(Lene Marie Fossen) 是一位自學的攝影師,喜歡拍攝人物 包括她自己 。 她的作品許多以自己身體為主,都拍得非常震懾人心 這部紀錄片是她28歲時開拍, 導演花了八年時間進行拍攝  記錄著她飽受著 精神性厭食症 的痛苦, 不想長大的她 ,抗拒進食而罹患厭食症
我一年剪一次頭髮,我總在秋末時節將頭髮剪短,如此一來,隔年夏天便可綁馬尾。你問我為什麼不乾脆留長,我回答因為懶得照顧一頭長髮太久。今年要去解決三千煩惱絲時,本想到朋友的店去捧場,卻因為只在很久以前經過一次,記錯她的美髮院在馬路哪一側,所以找不到而作罷。隨便找了一間。但結果讓我天天照鏡子時,對自己的髮
Thumbnail
當個英雄,是要捨生取義而死,還是留戀地活著,直到目睹自己沒入罪惡的象限?這道複雜的習題,從來就不是拋個硬幣那麼輕易。「英雄是什麼?亂世怎麼救?」望向他背影的你我,從中得到答案了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先打個預防針。寫完這篇發現我寫得很灰暗,但實際觀影過程並沒那麼灰暗;這部片並不晦澀陰鬱,也不血腥粗鄙,反而是平淡真實的,還帶了點幽默溫馨。也因此,看完的當下,只有淡淡的惆悵,但回到家之後,才發現那股惆悵一直跟著你,讓你回想起很多事情,思考你自己的人生。是部後勁很強的電影。
Thumbnail
賴孟傑導演的新作《親愛的殺手》,講述了身障者「六」(鄭人碩 飾),與受到男性和現實欺凌的女孩「泡麵」(邱偲琹 飾)之間的情慾/愛情故事。並通過兩人,透視了兩個弱勢家庭面對生活的種種問題。以「殺手」為名,向觀眾揭示了真實世界裡既醜惡又良善的雙重面向。讓我們得以在幽暗的世界裡,看見微光。
Thumbnail
黎明前的黑暗,其實是乍現中的曙光,一樣的意思。而我們卻像視覺錯覺一樣,往往只看得見我們的傾向。
Thumbnail
在一個全白的空間之中,有一抹黑,彷彿墨水似的濃郁。 而在那抹黑中,有一盞燈,微弱的閃著,彷彿隨時都要熄滅了一般,很渺小,卻是那抹黑之中最閃亮的。 其實這個空間裡有需多人來來往往,但每個人都守著自己的區域,宛如衛兵。也有需多人努力地想要前往那抹黑,去碰觸那最閃亮的燈光。但在各個區域當中,每一個坎、每一
Thumbnail
故事大綱  蕾妮瑪莉佛森(Lene Marie Fossen) 是一位自學的攝影師,喜歡拍攝人物 包括她自己 。 她的作品許多以自己身體為主,都拍得非常震懾人心 這部紀錄片是她28歲時開拍, 導演花了八年時間進行拍攝  記錄著她飽受著 精神性厭食症 的痛苦, 不想長大的她 ,抗拒進食而罹患厭食症
我一年剪一次頭髮,我總在秋末時節將頭髮剪短,如此一來,隔年夏天便可綁馬尾。你問我為什麼不乾脆留長,我回答因為懶得照顧一頭長髮太久。今年要去解決三千煩惱絲時,本想到朋友的店去捧場,卻因為只在很久以前經過一次,記錯她的美髮院在馬路哪一側,所以找不到而作罷。隨便找了一間。但結果讓我天天照鏡子時,對自己的髮
Thumbnail
當個英雄,是要捨生取義而死,還是留戀地活著,直到目睹自己沒入罪惡的象限?這道複雜的習題,從來就不是拋個硬幣那麼輕易。「英雄是什麼?亂世怎麼救?」望向他背影的你我,從中得到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