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黑暗中的微光

2021/07/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先打個預防針。
寫完這篇發現我寫得很灰暗,但實際觀影過程並沒那麼灰暗;
這部片並不晦澀陰鬱,也不血腥粗鄙,反而是平淡真實的,還帶了點幽默溫馨。
也因此,看完的當下,只有淡淡的惆悵,但回到家之後,才發現那股惆悵一直跟著你,讓你回想起很多事情,思考你自己的人生。
是部後勁很強的電影。
我認為導演和剪輯居首功,
才能把這樣的故事,拍得如此渾然天成、細膩真摯,
看似輕輕地揭過,驀然回首,才發現心頭留下了痕印。
觀影期間,一個沒留神,兩個小時(導演完整版)就過去了,
這不是商業片耶!可見剪接、敘事功力之高,就連一般觀眾都看得出來,
不信可以去爬批踢踢電影板,看過的鄉民都知道。
可是這兩項竟然都沒有入圍金馬獎。入圍的只有演員類、劇本、攝影和原創歌曲。
這幾個演員入圍實至名歸,就不多說,
(我總覺得白只很面熟,本來還以為是另一個香港演員。)
這部歌曲的選用和配樂也是一絕。
主題曲丁可「漆黑的海上」試聽:
插曲:鄭秀文〈娃娃看天下〉
另外,開場其中一幕,
警車上,郭富城問對面擠在一起坐的兩個臭臉下屬:
「你是不是搶了他女朋友?」
「這你都看得出來」
郭富城腆顏笑說:「我也是聽人家說的啦!」
就告訴觀眾,這不是偵探推理片,是道聽塗說片(無誤)。
以下開始個人的胡言亂語。文長、灰暗,慎入。
(這部精彩的地方,在於剪接和鋪陳,有沒有雷應該沒差了。)
看完電影已經兩天了,還是懶懶提不起勁。
這麼優質的電影,原本應該要撰寫文章推廣的。
不過,它並不是讓你興高采烈跟朋友分享的那種電影。
它帶有淡淡的苦澀,真實的一如我們的生活。
視覺上,或許有些衝擊:
剝臉皮、剖屍、血流滿地等等,露兩點的性愛場面也不少。
然而相信我,最後在你心裡反覆不去的,卻不是那些。
是內心深處,假裝遺忘,卻一直存在著的哀傷。
明知道這樣下去不會有(好)結果,
卻無力,或者也已經無心挽回。
只能日復一日,重複著永無止境的生理機能。
人生。
耽溺於「小確幸」,把它當做幸福,視為浮木,
那你只能更往下沈。
性愛,飲鴆止渴,得到的只有空虛。
人們在世上追求的,或說所欠缺的,究竟是什麼?
能填補內心深處空虛的,是什麼?
「愛」虛無飄渺,只能藉由「物質」也就是「金錢」來肯定自己。
這太多了,聽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跟丈夫處不好,只好多從丈夫那裡多挖點錢;
對公司不滿,只好想辦法佔公司便宜,利用公司的資源;
關係破裂,就想辦法從對方那邊多要一點東西回來。
你說這是貪婪嗎?這是心傷。
傻傻地以為多要點東西,就能彌補心靈的缺口,就能追回往日。
曾經曾經,也毫無怨由地付出過。
最捨不得的,還是當初天真可愛的自己吧。
心理承受不住,就讓身體來承受。
身體上的痛,能短暫忘卻心理的痛苦。那,長期下來的痛苦呢?
絕望深沉,看不見盡頭,是要行屍走肉地繼續,還是就此扼止?
沒有了身體,就不會痛了吧。
「我為什麼要怕死?活著會恨,會痛。」
當對未來無能為力,你還有什麼選擇?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可是活著也不能。死了至少不用面對。(笑)
至少可以從痛苦中解脫。
人生來就是孤寂的。
總是在找同伴,尋求認同。
人生已經無法重來。
就算重來,也會是同樣的結果。
我想,這才是最無奈的地方。
只是想,好好地過個日子。
奮發向上有錯嗎?
電影中的女孩,努力打工,做麥當勞、拉人填問卷,
脫下高跟鞋那一刻真是帥氣極了,
我還做不到她那樣的決心和當機立斷。
可是這樣還不夠,
她不是為了買偶像演唱會門票,
她只是為了爭一口氣,為了得到肯定,為了她的家人。
「與其把錢寄給我,不如存起來給自己買車票來看我。」
然而,她爸爸不知道,她永遠無法去找他了。
那對耳環。
媽媽給的禮物。
平常媽媽總沒好話,難得有禮物給她,
她開心地戴起來,垂在耳邊晃呀晃。
沒想到,才一天的光景,媽媽卻要收回去。
原來那是媽媽同事給媽媽的,
但那同事的女兒發現了,要同事要回去;
媽媽原本拒絕歸還,得知要價不斐之後,便允諾還對方。
女孩不知道中間的波折,只知道媽媽要收回。
知道別人為了自己女兒可以厚臉皮再要回去,
媽媽卻為了別人,要自己退讓。
媽媽,你愛我嗎?
這是女孩沒有問出口,或根本也沒有意識到的話。
出賣自己的身體之後,終於買得起那付耳環了。
(雖然也是七零八落地湊著零錢、小鈔。)
她把它當成護身符般戴著;沒人愛我,我自己愛自己。
可是她真的能愛自己嗎?
如果,她懂得愛自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了。
她畢竟還是個小女孩,還想著做夢,還渴望被愛。
一次一次地,希望復失望。
抹著濃妝、踩著高跟鞋,骨子裡還是那個倔強天真的小女孩。
精神還沒有準備好過這樣的生活,身體也還撐不起這樣的服飾,
走在街上的樣子,看起來可笑,又可悲。
要嘛徹底地墮落沈淪,要嘛心靈整個崩毀。
有第三條路嗎?能回頭嗎?
一開始是因為不被肯定(感受不到愛),所以走這條路;
走上這條路後,才發現更不會有人愛自己了。
妳就是個婊子,我跟妳只有金錢/身體來往。
對方沒有說出口,但從對方要她跟自己女友攤牌時,就說明了一切。
對他而言,她什麼都不是。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很可惜,女孩沒有看到自己。
女孩只看著那個不知道是誰的女子,一心想像她那樣。
那樣恬靜自信地笑著。幸福的樣子。在相片中。
真是傻呀,女孩有女孩甜美可愛的地方。
只是愛做夢。
女孩不知道,夢的背後,很多是無止盡的虛無。
這部片中的大女孩:
王佳梅的同學、王佳梅的姐姐、慕容、王佳梅。
依戲份多寡,割腕自殺、未婚生子、下落不明、死無全屍。
還沒有算那些援交少女。
她們怎麼了?
「我不是要知道你為什麼殺人,我只想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這句話是全片關鍵。
導演當初拍這部片的動機,便在於此。
他不明白發生「王嘉梅案」這樣的事情之後,
為什麼大家只在乎(媒體只報導)腥羶色的一面,
卻沒有人去探究更深層的原因--
這社會是怎麼了?
引用影評〈《踏血尋梅》發生在生活周遭的故事〉的一段話:
這部電影挑戰觀眾的思維,猶如對於龍山寺的流浪漢,
一廂情願認為,那只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代表,
這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不會是全部,也是思考的狹隘、懶惰,
會認為這個人今天會怎樣一定是因為怎樣,
當簡化並貼上標籤,問題不會被解決,只會遺忘並重複。
片中還有三個小女孩:
王佳梅晚上在公園偶遇、獨自閒晃的等媽媽的,
交由前妻扶養、郭富城只得搭公車接送上下才藝課的女兒,
十年前,媽媽被虐殺、郭富城從兇案現場救出的。
個個都讓人心疼、不捨,更擔憂。
這世道,我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他們要如何去面對、承受這個世界?
甚至,他們能平安長大嗎?
電影的最後,給了人們希望,最後那個小女孩長大了,
她成為動物園的解說員,好好地過著日子。
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
人們不也就靠著這最後一點的希望,活著?
最後,
這部片的每個細節都有它的涵意,值得一看再看,
它不但要讓你面對這個社會,也要你正視自己。
在一篇訪談中提到,有觀眾為了看郭富城,特別從大陸跑去香港看,
看完之後,他說:
「本來看完就要去死的,看過之後就不想死了,因為它替自己死了一次。」
沒看過的人大概很難相信,一部碎骨剝皮的片子,怎麼會有這種療癒作用?
某一篇影評的標題:悲到盡頭是希望。
還有好幾篇的標題都下得很好:
血泊中的花香(這篇有討論電影提到的「射」和「矮」字。)
馬來魔:比死還可怕的,是寂寞
黃大仙:雲深不知處(這篇有解釋片中粵語俗話。)
不知道是不是版本的關係(我看的是台灣上映的完整版),
有幾篇影評跟我對這部片的理解不一樣。
比如白只自瀆時,先往自己手掌割了兩道,
我以為這是因為當初慕容跟他做愛時正值經期。
還有那付耳環。
王佳梅不是虛榮的孩子,她是需要愛的孩子。
以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0會員
297內容數
冬日迎春戲雪,古道潑墨行俠。 在巷弄裡,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